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RQ商业观察室(ID:RQmarketing),作者:锐裘,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所以,我们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不把mall叫成购物中心、商场,而是叫成更广义的“商业空间”,弱化原本的只是商品流通的物理空间这样的刻板印象,更精准形象地描绘购物中心体验式经济的范式。
除了体验式经济之外,全国标杆性商业项目都有一个共性:以年轻人、尤其是“潮人”作为其最主要的目标受众。
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年轻人才是最具有消费活力的,但要抓住他们很难,他们的注意力被各种线上线下的产品给瓜分。但是在最近,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年轻人,开始重新回到了城市街道。
场景2:城市街道、街区
街区是城市的重要肌理,但曾几何时,因为当时的各种原因,上海的街区几乎已经消失不见了。大约在两年多以前,曾有一篇《抢救街边小店》的文章刷遍朋友圈,激起了都市人对街区的共鸣。
而再看今天,“街区”、“街边小店”,似乎已经又成了香饽饽。只要一到假期和周末,上海的都市丽人们都会聚集在安福路武康路一带,他们带火了街区的价值,让街区成为上海现在的绝美风景线。
同时,这些街区因为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影响力早已蔓延到外地,身边外地的朋友来到这里,都会直接问,最近街区有什么好玩的,值得打卡的,武康路的那家快闪店如何。
也就是说,像网红街区这样的地方,它其实已经逐步成为了一个城市的新景点。
场景3:城市景区也升级
今年我们去了很多地方,印象最深的,居然是成都的宽窄巷子。
没想到的是,成都文旅集团这么“会玩”,三条纵向的街道里,既保留了四川文化老字号的东西,同时还穿插着很多只会在商场看到的新业态,喜茶、星巴克、%arabica,好利来;还有新开的李宁城市店,每家空间特色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这种新与旧的结合,商业人会很敏锐捕捉到成都政府对宽窄巷子做出革新的动因:希望将它打造成一个既是外地游客(尤其是年轻游客)来成都必打卡的地方,也可以是本地人日常逛街游玩的目的地。再结合成都的一些在地文化的小生态,小街道的盛行,一张属于年轻人的“跨城休闲游”的地图就出现了。
宽窄巷子就是一个特别好解释“文旅商融合”的案例。而其实在当下,越来越多城市级商业都在慢慢让自己的角色属性和业态属性变得更融合。也许,谁能融合得更好,谁就有机会获得更多来自全国的年轻人目光、客流以及转化。
场景4:店铺,还是“空间”
当看了3个大型商业目的地场景后,我们开始往里切,来看一下商业目的地内的店铺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2018年左右,商业零售出现了“复合空间”这样的说法,比如一条线下店。当时的复合空间有几个共性的要素:有咖啡、有零售、有活动区域,甚至会有餐饮。咖啡一定是标配,并且会放在入口处作为引流,随后在引导大家进店。
经过几年发展,复合空间开始有了新升级,开始有了“策展型零售”的概念,空间内的业态形式有了更多组合方式,这时候,我们发现,一些看起来更灵动的空间店铺,每一件商品、每一个物件都感觉是流动的,可以讲故事。
这个时候,空间里的商品,就不只是商品,而是成为了内容。
当店铺内的商品不只是商品,而成为“内容”时,这两者的区别就像商场被叫成商业空间,一样,商品听起来是“死”的,而内容却能够“活”起来,让空间活起来。
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哪怕是开在商场里的品牌,都开始赋能于更多职能,例如:策展、社群经营、活动,通过这些销售商品之外的媒介,传递的是一个新消费方式,甚至是一种文化。
而让产品变成内容后,它背后还有一个东西变了,就是管店的人。
场景5:店员,还是“主理人”
主理人这个角色,其实有一点像KOC,他也许是一个垂类兴趣或者生活方式的代表,但和KOC不同的是,主理人懂商业,他们将生活方式商业化,打理出一间店,更值得研究的是,店铺背后,也许是一种基于兴趣后的一个新兴的产业链。
而有趣的是,因为各个主理人之间气质的不同,会影响店与店之间的差异化,店铺的“独立性”就自然而然得被体现出来。
如果把每个主理人的想法当做一颗新文化的种子,当他们将空间做起来,成为一个据点时,这颗种子就等于是埋在土里了,等在通过内容不断地浇灌,据点的人气越来越旺,新文化、新生活方式、新的垂直商业模式,就慢慢生根发芽。
主理人,正在被刚刚我们分享的第一个角色商业地产所看见。
成都的麓湖,在今年发起了《a7 Creater lab 主理人计划》,希望能够联结全国各地的主理人做共创;上海的新天地也同样注意到了创意人、主理人,希望和他们产生联结,不仅是从招商层面建立合作关系,而是头部地产们都看到了主理人创意人,挖掘一切可以推动商业发展多样性、个性化的源头。
总结:一个自成体系的生态循环系统出现
最后,我们再来梳理一下。以上这几个场景,其实就是城市商业里最重要的几个角色和链条关系。我们把几个场景归类成四个角色,原本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自上而下的:
当这个几个角色发生了意识形态的变化后:
商业综合体,街区、新景区 ,边界被打破,实现文商旅形态融合;
商业体验店,零售店铺业态从复合到融合,更重视策展型零售;
因为零售逻辑变掉,背后的人的职能会变掉,而同时主理人开始影响实体商业,他们每个人都可能是一个新商业形态的推动。
也因此,我们得出了一个新的关系图。这四个角色的关系不再是自上而下的,而变成了一个新的循环系统。他们相互协同,并有自我修复功能,不断地螺旋上升,促成新的市场和面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城市商业”面貌。
我们总会被问到一个“关于商场同质化”的问题。
我想,如果这套循环系统是成立的,那就代表了一次实体商业完成了一次螺旋上升的蜕变;之后,更多代表垂直领域的新商业冒出来,而再凭借地产商自身意识的不断升级,届时,这个问题,也将不是问题。
我们不断记录商业、关注都市人生活方式,在这过程,不断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大家在一起寻找新商业面貌的出路与方向,在不确定的市场里找到一丝确定性。而我们也坚信,城市商业在未来一定是多样的、繁盛的、美丽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RQ商业观察室(ID:RQmarketing),作者:锐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