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环境风云突变,随着“大白马”股票的集体崩塌,医疗医疗里的很多龙头股也走下神坛。01“器械茅”大跌31%,蒸发2000亿

另一只行业龙头迈瑞医疗,在最近大跌之前,是一家上市不到3年就走出了10倍级别上涨的公司,被冠以“医疗器械茅台”的美誉。

 

迈瑞医疗的基本面有多好?不用多说,简单看下数据:

 

2016年迈瑞医疗营业收入为90.32亿元,2020年营收为210.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52%。

 

2016年迈瑞医疗归母净利润为16.00亿元,2020年净利润为66.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2.83%。

 

利润比营收的增长快很多,外加65%左右的高毛利率,说明迈瑞医疗有强大的盈利能力以及产品竞争力,公司的护城河很深。



由于股价持续上涨,迈瑞医疗市值也一度超过了6000亿。但最近一个半月,迈瑞医疗一改常态,下跌高达31%。



迈瑞医疗是从7月1日左右开始大跌的,有意思的是7月1日正好传出来迈瑞医疗被外资频繁调研的新闻。



难道外资们调研之后,马上抛售了股票?

其实恒瑞医药跌幅也足够大,但跌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杀伤性反而不太大。迈瑞医疗下跌时间短,而且跌幅大,就容易造成恐慌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家年收入超过200亿元,服务于全国99%以上三甲医院的国内医疗器械一哥短期内跌幅如此之大呢?迈瑞医疗是继续“失血”,还是止跌“回血”呢?

02

器械集采,触动基本面?

我们都知道,这几年,影响医药行业最大的因素就是“药品集中采购”。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医保开支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之前都是药品集中采购导致药价大跌,如今医疗器械的集采,也大有扩大化的趋势。



比如去年,国家组织了一次冠脉支架带量采购,中标产品的价格从1.3万元爆降到700元左右。



心脏支架这种器械历来是暴利产品,但一万多元降到几百元还是让很多人一片哗然:知道暴利,不知道有这么暴利!



医疗器械的价格水分被严重挤压之后,自然利空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



在冠脉支架带量采购开了头之后,国家在器械耗材采购中继续加快进度。



今年4月,国家卫健委提出加大医疗器械的集中采购,最近国家又启动了人工关节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地方层面,医疗器械的集采也在加速推进。



7月底,安徽医保局开展2021年度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原则是“坚持带量采购、以量换价”。



这个乙类的采购,囊括了包括了核磁、CT、X光机等大型医疗设备。



与此同时,深圳市财政局发布《2021年度市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八类医疗设备批量采购项目竞争性谈判采购审批前公示》。



鉴于名字太长,我们把它简称为《公示》吧。



《公示》的主要内容为,深圳财政局拟代表22家市属医疗卫生机构,统一通过公开招标谈判的方式实施批量采购。采购的项目包含了B超、呼吸机、MRI、CT、DR、麻醉机、腔镜、监护仪这八类医疗设备。



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个事情,就是这次集采是深圳财政局牵头的,而不是深圳卫健委或者医保局之类的部门。



这说明了什么?笔者认为,医疗器械的采购被财政部门牵头,意味着这个行业的产品越来越被统筹到政府财政总开支的一部分,将来薄利属性、公益属性的特点会越来越明显。



深圳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地方财政实力雄厚,深圳的人均年龄不过30多岁,远远没有老龄化危机。但深圳财政部门牵头医疗器械的带量采购,意味着深圳已经未雨绸缪,将公立医院的采购开支压缩,是在节约过日子。



而迈瑞医疗又是深圳知名上市公司。自家“大本营”地区的集采搞轰轰烈烈,迈瑞医疗股价难免不被影响。



03

开放三胎之后,暴利或被终结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2021年国家全面“开放三胎”。之后就是严厉整顿课外培训,对互联网巨头反垄断持续深入等大动作。



降低居民生活成本,才能让更多人愿意生二胎、三胎。基于这个逻辑,增加居民生活负担的行业,都会被严管。



最近就连奶粉、咖啡等行业,都被媒体“重新审视”了一番。



医疗开支是老百姓支出的大头,“看病难、看病贵”长期存在。



不仅看大病贵,就连一些较小伤病,比如骨折之类,光固定用的钢板费动辄就几万元,这对一般家庭是不小的开支。



所以,像心脏支架、固定钢板这种暴利产品,在“开放三胎”之后,暴利将加快消失。



其他产品,如CT等大型医疗设备之所以国产替代加速,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保障本国医疗卫生安全在关键时刻不受制于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以后产品能更好的降价,毕竟本国的企业更容易监管。



医药医疗行业龙头股票的长期上涨,导致这个行业有很多“死忠粉”,他们认为迈瑞医疗是中国医疗器械国产替代的主力军,市场份额会不断增长,不应该过度看空。



但笔者要说,这并不是过度看空,而是基于事实说话。



迈瑞医疗上市不到三年涨了快10倍已经充分反映了它受益于“国产替代”,这个逻辑以后也继续存在,但“医疗器械集采,企业利润会大幅压缩”是更大的逻辑,而且是存续时间更长的逻辑,它对迈瑞医疗今后股价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国产替代”的逻辑。



目前迈瑞医疗是在杀估值,未来会不会杀逻辑,要看接下来几个季度的财报。如果公司业绩增速和毛利率大幅下滑,那就是真正的“杀逻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