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香港高校被内地“尖子生”放在与清华、北大的天秤上对比。今天,“港”字头的光环仍然没有完全失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ID:eeo-com-cn),作者:张锐,原文标题:《香港高校“来了”》,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随着湾区融合的脚步,传统的“珠三角”这个词也在加速褪色,越走近越发现,它已经无法再覆盖发生在这些城市里的变化。


而所有的变化,最后回到了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最日常的选择。


截止目前,除2014年已开始招生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部分大楼已完成封顶,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香港理工大学(佛山)、澳门科技大学(珠海)以及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深圳福田)均已不同程度公布与当地政府签署的框架协议内容。


今年8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已连续六年位列广东省内院校录取分数榜首位。该校本科毕业生中,约80%的学生选择海外名校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就业区域选择中首选粤港澳大湾区。


一、港科大:广、深、港的一个交集点


8月26日午休时间过后,广州南沙区三沙公路边一座坡桥上,顶着黄色安全帽的建筑工人一个接一个的“冒”出来,向附近一个工地走去。


虽已立秋,当天最高气温仍达到了33°C,天蓝透了,太阳晒在身上是清晰的刺痛感。这些建筑工人,多数人上半身只挂着反光马甲,因为沾着泥灰,鞋服的颜色和黝黑的皮肤已经浑然一体,只有说话的时候才能在脸上见到眼睛和牙齿。·


一名叫老黄的建筑工人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他和许多工友,从年初开始就待在这里干活,加班加点是常态,工期催的很紧。


过去八个多月的时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下简称“港科大(广州)”)拔地而起。按照广州南沙官方发布的规划,港科大(广州)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约63.6万平方米,预计2022年9月可达到开学标准。截止记者发稿时,学校科研楼、学生宿舍部分建筑已相继完成封顶。


9月1日,港科大(广州)官网首页写着开学倒计时:363天。但严格来说,这所学校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目前,在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单中,广东地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仅有位于珠海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一名参与港科大内地事务工作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学校目前还处于筹设的阶段,教育部的正式批文还未下发。


“我们是2019年拿到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筹设批准,但后面还涉及比如学科设置、招生规划等的详细报告,所以完整手续还没有全部完成。”该人士称,目前港科大(广州)还属于一个建筑项目,“业主”身份尚未移交到学校,但学校方面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招聘老师,而港科大(广州)院长、校长层面多来自港科大香港方面的资深力量。


“但现在有一个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先导计划存在,算是一个试点,我们这个招生大概是在2019年开始的,在香港清水湾校园那边实施,只是说它试行的课程,未来就是广州这边的。”上述人士表示,短期内,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招生规划仅针对研究生。


根据香港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公布的信息,港科大(广州)未来的学生规模约为10000名。首阶段将招收4000名研究生,包括3000名博士生和1000名左右的硕士生;同时,首期计划全球招募教师400人。港科大(广州)将使用全英语教学,颁授香港科技大学学位,学费与助学金将参照港科大清水湾校园的水平。


在教学模式方面,港科大(广州)的官网介绍显示,港科大(广州)学术框架的核心是,通过糅合以探究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验式学习,培养未来领袖和科技企业家。港科大(广州)推出的课程原则上将不会重复清水湾校园的现有课程。


未来,港科大(广州)每位研究生都将由至少两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导师共同指导,一位是港科大(广州)的老师,另一位可能是港科大清水湾校园或校外机构。当中,校外机构不仅包括学术界,也包括工业界,比如港科大(广州)的智能交通学领域就与广州地铁深度合作。


港科大(广州)不仅是一所大学,从选址上看,它也是广州、深圳、香港的一个链接点。


作为广州市人民政府自2016年以来就提出的副中心,南沙区对许多广州本地人来说是遥远的。这种遥远从空间距离上来说,意味着从广州珠江新城到南沙的距离是40-80公里,而到广州、佛山交界是20-30公里。


港科大(广州)用几个月的时间,在广州南沙一片农田地里拔地而起、迅猛无声,连一些在附近居住的年轻人也没有察觉。


距离港科大(广州)大约3公里处有一个轨道交通站点——庆盛站。作为地铁站,庆盛站是广州4号线上一个站点,往广州市区方向,沿线会更清晰看到港科大(广州)项目开阔的工地上十多台塔吊和几十辆工程车施工的场景,一路延绵,7个站28分钟后达到大学城北站,转3号线50分钟达到珠江新城站。作为高铁站,庆盛站是广深港高铁上一个站点,可以直达深圳北站、深圳市区的福田站,以及正常时期30分钟可直达香港西九龙站。


而从深圳福田到香港西九龙,已经是在港中文(深圳)任教的学者们熟悉的一条线路。


二、港中文:学生、老师的“港深”之选


在2022QS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科技大学位列亚洲第9名,全球第34名;香港中文大学位列亚洲第11名,全球第39名。


如果按照开学时间算,港中文(深圳)比港科大(广州)早到7年。


香港中文大学官网资料显示,2010年,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订教育合作备忘录研议建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院,根据港深两地经济发展需要,针对性地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次年,香港中文大学公布,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要求,深圳大学作为香港中文大学在深圳办学的合作伙伴。同时,学校将确保深圳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沙田校园的师资和教学质素等同,以及深圳学院的筹备和运作经费独立于香港中文大学沙田校园,互不补贴。


2013年,香港中文大学宣布原副校长徐扬生出任港中文深圳首任校长。徐扬生在担任中大副校长期间,一直负责深圳和内地事务。同时,他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中大自动化与计算机辅助工程学讲座教授,长期从事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按照港中文深圳办学初期规划,学校将分阶段招生,长远办学规模为学生11000人,其中本科生6000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5000人,并于2014年开始正式招生。


今年8月,港中文(深圳)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大学连续六年位列广东省内院校录取分数榜首位。其中,理科平均超过各地一本线146分,文科平均超过各地一本线93分。


对于许多港中文深圳的学生、家长来说,选择原因清晰可列。十多年前,香港高校被内地“尖子生”放在与清华、北大的天秤上对比。今天,“港”字头的光环仍然没有完全失去。同时,港中文(深圳)沿用香港全英教学模式,是国内少有的,这充分吸引了未来有出国留学计划的学生家庭。除此之外,亦有求学家庭看到港中文(深圳)未来在大湾区工作、生活的更实际的认可意义。


8月30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1级新生报到的第一天。


一名福建籍的新生对记者说,他的高考失败了。“我的同学都去了清华、北大,我也不想去读普通的985、211,所以我想试试剑走偏锋。”他说,他是提前批次被录取的,原本对港中文深圳并不熟悉,收到了学校方面的电话才动心了,正式开学前两个星期他已经参加了一个适应英语教学的预备班。“学校太新了,和我想象中的大学还是有差距的。”这名新生说,差距在哪他自己也说不清,但在他现有的印象里,港中文(深圳)是一所相对“特别”的普通985水平。


与上述学生相比,罗成恩是深圳本地一名“想的很清楚”的新生家长。他也是深圳一家大型民营企业的高级管理层人员。在他把儿子送入港中文(深圳)之前,已经得到了去香港大学的机会。“但我们最后没有去,出于各种各样的考量吧。”罗成恩说,如果不是疫情,儿子肯定是要出国念书的,而香港是迈出第一步最优的选择。他说,过去两年,尤其是疫情之后,他在公司参与的项目里愈发看到两地之间的一些微妙的变化。


“有些变化是不可逆的,我们应该向大湾区靠拢,他(儿子)以后肯定是在这里工作的。”罗成恩说,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在大湾区内,他觉得港中文(深圳)的认可度会高于香港高校。“一方面,比如香港的法律专业、财务专业,和我们是两个体系,虽然这个壁垒会随着两地交流逐渐互认,但时间是不确定的。”罗成恩续称,如果从事金融领域,他会建议儿子走到最前沿去学习,香港在国际化上的领先是肯定的,所谓未来读研究生,他们一样会考虑香港、新加坡、伦敦这些地方。而另一方面,在科创方面,港中文(深圳)一些专业可能会发展的更好,比如科研成果能很快落地、产业化。“这在香港是做不了的,或者说难度很大的。”罗成恩说。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1年本科、研究生自主招生简章,大学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等五个学院,参与本科和研究生招生,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香港中文大学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其中,本科学费是人民币9.5万元/学年,研究生需再细分。


与之对应,香港中文大学2021年本科招生简章,非本地生的学费为每年145000港元。校园与之对应,香港中文大学2021年本科招生简章,非本地生的学费为每年145000港元。校园宿舍住宿费约12000港元,其他杂费、生活费每年约需30000港元。


尽管相比香港、海外留学的费用,就读港中文(深圳)的费用相对可以低一些,但对于记者随机采访的多位学生以及其家庭而言,港中文(深圳)远高于国内普通公立大学的学费并不在其考虑范围内。


除了学生、家长,还有老师、学者们的选择。


正式成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以下简称“深高金”)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前,肖耿在香港生活、工作了大约30年。他也曾任香港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等。


8月30日上午,肖耿在他位于深圳福田区深南大道国际创新中心大厦的办公室里接受记者访问。办公室的空间不大,红色的咖啡机小巧可爱的摆在角落,透过落地窗一眼尽收深圳市中心的高楼。


“如果在香港,不管是找办公室还是招人,肯定都是非常紧张的,但深高金在这里有四层办公楼,未来我们的大部分课程也会在这里完成,和深圳市中心很近很近。”肖耿反复强调,深圳积极而且“接地气”。这个接地气,指的是实验室、教学楼里的理论和研究,可以迅速导入产业、市场。


他举了一个例子,几个星期前,他知道香港大学的教授研发出一款疫苗,想要落地到生产,但在香港根本完不成。


“香港没有供应链,没有那个空间,也没有配套人才,中间层是脱节的。”肖耿认为,香港在某些领域如金融做的太成功了,但是整个社会发展并不平衡,香港应该是大湾区的一部分。所以,港中文(深圳)不仅能吸引他,也能吸引一大批海外学者。


新冠疫情使得深港两地通关困难前,肖耿已经适应了随时往返两地的状态。


“我从深圳住的地方到福田高铁站,只需要几分钟,从福田站到香港西九龙站也就17分钟。有时候,我从深圳到香港中环办事大概就是30分左右,比我从香港家里过去还快。”肖耿说,这种便利使得他以及很多香港学者觉得两地是在同一个物理空间,深港之间来回跑,把大量的信息来回传递,互动的效率更高了。


“两地之间的交流,慢慢的就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肖耿说,港中文(深圳)并不特别强调与香港中文大学沙田的关系,港中文(深圳)有大约20%左右的老师来自香港那边,主要是比较资深的,因为建立一个学校需要学术“带头人”以及管理方面的人。


“海外招聘的老师大多比较年轻,但是按照学术标准是属于非常优秀的。”肖耿说,香港中文大学在香港的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工资待遇、要做的事情,都是固定的,可能没有那么多变化。虽然香港的高校仍然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但对于想做一番事业、心中还有劲的人,港中文(深圳)就极具吸引力。


“我们在做一些创造,参与到最新东西的发展里去,比如你可能直接会参与到深圳很多新的政策研究项目,以及科研与产业界的结合项目等等,就是这样的氛围,如果你参与了就是它的一部分,而且可能是走在最前沿的。”肖耿也说,但这些事还没有一个传统的评价体系,不像发表一篇论文,能看得见。“这种感觉,和40年前我去美国留学时候在加州的感觉很像,学校在扩张、挖教授,整个都是向上发展的感觉。”肖耿说,深圳给他的感觉,也是在拼命向上。


三、港大、港理工、港城大、澳科大:都在路上


今年7月20日,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官方微信发布,香港大学与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以香港大学经管学院为载体,打造深港两地教学融合、产研融合、人才互通等合作交流样板。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目前开设本科、硕士、博士多个学位课程,以及商科领域各类非学位课程。在此规划下,香港大学经管学院计划于2022年初于福田区落成港大经管深圳校区。校区将拥有超过1万平物理空间。


香港教育局高等教育部负责香港高校资源与内地交流工作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就目前所掌握的情况,的确有听说香港大学与深圳有在探讨相关的办校合作,但教育局方面尚未收到相关的正式手续。除此之外,亦有了解到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正在推进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合作,但同样还未有完整的资料可公布。


2021年4月15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官网公布关于《东莞市大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预留规模落实方案(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项目、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科普单元地块、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配套变电站、大朗镇城镇建设项目)》成果公告显示,本次预留规模落实方案涉及落实地块位于大朗镇多个村,共有7个地块,总面积11.0741公顷。


此前,香港城市大学于2021年启动东莞博士生计划,要求2年在香港城市大学进行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及科研准备,2年在东莞开展科研工作,成功完成学业后获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学位。


2020年3月,广东省发改委曾公布一份《广东省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提及,香港理工大学(佛山)建设项目,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建设教学、实验、科研、办公、会议服务等用房、场馆,估计总投资307亿元。


2021年2月,香港理工大学官方微信亦曾发布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回应佛山校区进度问题称,因疫情使得两地交流造成不便,准备工作有所延后。未来,佛山校区的建设,会与更多内地企业合作,将优秀研究成果向应用转化并推向市场。


此外,2020年底,珠海市人民政府官网也公布了与澳门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根据协议,澳门科技大学将设立珠海校区,拟落户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开设相关学科研究生层次(硕士及博士)的学位课程。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罗成恩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ID:eeo-com-cn),作者:张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