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黄加宝,编辑:二叔公,原文标题:《有了这座山,谁还敢说江西没存在感》,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说出来可能没人信,一直自嘲毫无存在感、甚至自封“阿卡林省”的江西省最近终于火了一把,原因竟是一座山。


这座山也像江西省本省一样,低调无名,你甚至说不出它的具体位置和样子,可偏偏就像块绚烂的磁铁一样,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人们登上它、赞美它。


而这一次,它也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姓名——江西萍乡武功山。


△武功山,终于让江西火了一把<br>
△武功山,终于让江西火了一把


是的,你可能没想到,火到最近朋友圈都在cue的武功山,在江西。有人甚至直接预判:“武功山可能是中国下一个徒步天堂。”


它确实有这种潜质,截至目前,在某音平台上贡献了25.5亿的播放量,位居2020年江西景区POI打卡数据第一,光2021年第一季度就接待游客11.63万人,是当之无愧的“江西人气选手Top.1”。


当人们从四面八方如潮水般涌向武功山,江西省不火的玄学也是时候该终结了。


1. 武功山,凭什么?


武功山,你左看右看都会觉得它平平无奇。


当泰山、华山、黄山收割中国第一代网红流量、作为祖国大好河山代表出圈时,武功山还不知躺在哪个犄角旮旯独自美丽;当与它名字仅有一字之差的武夷山、武当山登上“宗教名山”时,武功山还在自我嗟叹。


但幸好,这场寂寂无名并没持续太久。


武功山火了,任谁看到它外表的第一眼,都会惊叹。而这份美貌,是地理位置给的。


位于赣湘交界,有一座凸出的自然“分界线”——罗霄山脉,而罗霄山脉的北支,正是按东北-西南向绵延了120多公里的武功山。


△武功山,位于赣湘交界<br>
△武功山,位于赣湘交界


武功山运气不错,长在了北纬27°的位置,这就决定了它植被类型的多样性。来自东面的水汽逐级递减,终于在武功山这里调配得刚刚好,不干也不湿,最终竟在海拔1600多米的山巅之上,长出了10万亩草甸。


对地理不敏感的人,可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草甸多生长在高寒地带,而像武功山这种处于江南湿润地带的高山草甸,别说中国,放眼世界同纬度高山中也绝无仅有。


这种视觉的稀缺性,造就了武功山的美或许连惯于徒步的老外也垂涎不已:望之不尽的草甸绿得像流油一样,在给风挠痒痒,几棵不疾不徐的老黄山松点缀其间,无论在发云界看云海,还是在金顶看日出,都散发着绵绵的、经过风和云酝酿的诗意。


明明靠美貌就可以取胜的武功山,偏偏还很适合徒步,虽然最高峰(金顶)只有1918.3米,但十几个上上下下的大坡足以让户外圈点头认可,奉上“户外天堂”的宝座。



△武功山的云海日出<br>
△武功山的云海日出


谁让970平方公里的武功山,贡献了极丰富的徒步路线呢?从入门-简单-中等-难,它像在接纳和包容每一个想探索它的人。而且,每条路线的景观还不一样,森林、瀑布或是道观建筑,爬武功山就像开盲盒一样。有驴友坦言:“我从不涉足同一座山,但武功山我不知不觉去了4趟。”


要完全丈量武功山,至少需要3天。骨灰级难度的徒步路线从堎头村出发,经金顶、发云界,一路到明月山,全长50公里,户外人愿称之为“华东朝圣之路”。当然,它对徒步小白也很友好,你可以选择全程缆车,或者一半缆车、一半徒步。它的美,从不藏着掖着。



△徒步天堂,武功山<br>
△徒步天堂,武功山


要命的是,武功山还很好吃。要是说一座山好吃,那还真不得了。一般提到户外,都会和“艰难、狼狈、泡面、压缩饼干”等词汇挂钩,可武功山,不一样。依托萍乡和大山里的天然食材,武功山是有自己的味道的。


山脚下的泉水豆腐,便来自武功山的滋养。汩汩的泉水流至农家,浸泡、研磨、过滤、凝结、压制,滚烫的豆子成浆、再成型,便得到了肤如凝脂的白豆腐。因泉水的浸润,吃起来香口甘甜,滑溜溜地跑进喉咙。


△武功山山泉豆腐<br>
△武功山山泉豆腐


武功山动植物丰富,不少当地人就山取材,鸭脚板、血碧苋、小河鱼、石拐(蛙)、芦溪大安里的“老冬酒”,都成了山里人舌尖上的美味。得益于武功山的垂直气候,他们还种出了诱人可口的紫红米。


而武功山所在的萍乡市,也并非完全嗜辣。《萍乡风味食谱》上,就记录了当地的腊味、“十大碗”、莲花血鸭、萍乡小炒肉等。这山里的滋味,在武功山是可化在口腔里的。


△萍乡莲花血鸭<br>
△萍乡莲花血鸭


貌美、徒步,再加饮食风物,难怪武功山再也藏不住,被世人发掘出来了。


2. 来,吸一口仙气


不得不让人嫉妒的是,武功山的动人,可能古人比我们早上千百年便知道了。


从东汉到明清,道家仙人于此炼丹,赋予了它仙风道骨的气质;无数文人墨客把这当成网红打卡地,留下无尽诗篇。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我们的老朋友——徐霞客。


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徐霞客从家乡江阴出发,游历了江西两个半月,游至武功山时,不忍离去,竟足足逗留了10日,回来立马写下6900多字的武功山游记,被后人收录在《徐霞客游记·江右游记》。


没人知道徐霞客在这10天里经历了什么,到离开时,他便写下了千古绝句:“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观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间。”


这也成了武功山最好的广告词。从“日景”“彩云”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出徐霞客当时看到的是日出和云海,在山顶推门而出,似脚踏彩云,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如金在冶。


△徐霞客看到的景象大概是这样的<br>
△徐霞客看到的景象大概是这样的


没错,做神仙的感觉在武功山找到了。


一千多年前,东汉的葛玄比我们更早印证了这一点。也是他,最早定下了武功山后世“仙风道骨”的基调。


作为当时的道家大师,葛玄遍访名山,到了武功山见“云雾蒸腾、仙气缭绕”,内心激动得像纽扣被“啪”一声打开,是你了。于是潜心炼丹6年,羽化登仙。



△试问谁不想在这种地方修仙?<br>
△试问谁不想在这种地方修仙?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武功山道家文化的根,确实是那时落下。经过葛玄、葛洪两代人的影响,武功山的民间道教活动渐隆。


到了明代,道教更在武功山达到了鼎盛时期,仅《武功山志》一书所载,光是山南就有道观40余座,山北也有不下十数座,还不算山东明月山的贩庵观。当其时,武功山确实算得上是一个“山山有庵观,处处闻仙乐”的地方。


在武功山最高峰金顶,仍然保留着完好的4座古祭坛和炼丹池,白鹤峰(即金顶)、白鹤观,还有山腰的紫极宫(俗称“中庵”),也与当时的道家先人有关。


尽管道家式微,但武功山当年的风骨不减,依旧保留着那一抹云雾飘飘的仙气。


“仙貌”自不用说,武功山hold得住一年四季,难怪古代诗人哪个时节来都能找到不同的感受:春季是元末诗人贺守约的“胜日武功山下路,碧桃花落涧泉肥”;夏季是宋代郑强的“绿色青黛染群山 ,院锁层峦叠嶂间 ” ;秋冬季则是明人马犹龙笔下的“闲来欲问齐云路,落叶萧萧不可寻。”


△秋天的武功山同样动人 / 驴友@遇见供图<br>
△秋天的武功山同样动人 / 驴友@遇见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武功山还有极为神秘的傩文化。萍乡作为赣湘之间长江流域以蚩尤为首领的三苗九黎部族发源地,很好地保留了“傩庙、傩舞、傩面具”三者俱全的赣傩文化,而武功山傩,又是其中极重要的部分。


萍乡古属楚国,楚人好巫成风,希冀通过一系列的仪式达到沟通神灵、消灾逐鬼的目的,俗称“傩文化”。在武功山景区,还有赣西傩福柱,不少傩神还会演绎劳作生产等场景,令“傩舞”这项非遗注入山脊之中。


△傩文化,已经成为江西非遗<br>
△傩文化,已经成为江西非遗


武功山,美貌之下,不失道家仙骨。


3. 别让网红毁了武功山


武功山的美名,从凭借过去的口口相传到现在视频时代的几何级增长,江西人的心态也从自豪变成了隐隐的担忧。


这份担忧并非毫无道理,武功山开始变得越来越“网红”了。自某音把它带火以后,涌入的人潮越来越多,2021年第一季度的游客就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186.85%,超载的人流量很快令生态学家们发现另一个问题——草甸退化。


△涌入武功山“打卡”的人越来越多<br>
△涌入武功山“打卡”的人越来越多


央视曾拍了2集《武功山》记录片,里面来自江西农业大学的生态学者牛德奎、郭晓敏夫妇就曾提到:“长期的人类活动,致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山地草甸生态系统受到影响和破坏,一旦遭受破坏,可能得需要10-20年的时间恢复。”


这不是耸人听闻,草甸退化的影响是不可逆的。近年来,学术界对武功山这个问题也越来越重视,相关的论文也表明了露营、旅游等活动确实对草甸多样性、外观特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实这些不难从武功山的表面看出来。知乎ID@张疯子Aggie的深圳驴友就表示:“曾看到有人露营后把垃圾留下,塑料袋随意扔下山谷,从金顶到沈子村一段到处是垃圾。夜深人静时还有人放迪斯科音乐。”


随着商业的开发,武功山的确多了很多原本不属于它的东西:餐厅、民宿、客栈、垃圾、帐篷。特别是一年一度、已连续举办了14届的“武功山国际帐篷节”,参与人数竟从几千人达到了10余万人,虽然只有短短2天,但密密麻麻的帐篷,还有灯光、音响、舞台到超市、淋浴间,影响不可谓不大。


△帐篷节夜晚的篝火活动<br>
△帐篷节夜晚的篝火活动


驴友明明是想来武功山寻一片安宁,却没想到陷入了“人山两难”的境地。


景区也貌似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问题,在2017年便创造性地设立了江西省首个“绿色环保银行”,游客成功兑换5次垃圾即可获纪念品、当地特产或景区年卡一张等,还在山腰处设竹登山杖回收点。


武功山景区负责保洁工作的经理表示:“自从实行了‘绿色环保银行’,山上的垃圾已从2吨多减少到1吨多。”


△还武功山以“绿色”<br>
△还武功山以“绿色”


但这项意识运动仍然任重道远,老艺术家在这里郑重倡议,如果你想去武功山,别踏草地、别扔垃圾。武功山以最宽容的姿态接纳了我们,我们也千万别辜负了这份信任。


至少,可以让人知道,守护中国乃至全世界同纬度的独一份美景,中国人可以做到。


参考资料:

1.央视纪录片《武功山》1-2集

2.湘赣边界宗教文化之武功山道家文化 风景网

3.中国传统文化之多元宗教 武功山傩文化 风景网

4.古诗中的武功山——萍乡地方文化研究之一 吴芳

5.露营活动对山地草甸植被的影响——以武功山景区为例 黄平芳 胡明文

6.山地草甸游憩环境承载力评价——以武功山景区为例  胡明文 黄平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黄加宝,编辑:二叔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