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大学生领证1小时闹离婚”的消息,冲上热搜第一。



据云南法制报报道,近日,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案件——

一对小夫妻刚领证一小时,男方就吵着要离婚,女方不同意。 双方因此对簿公堂。



刚领证一小时男方提出离婚

据了解,1995年出生的项某现就读于昆明某职业学院, 1997年出生的陈某是昆明某口腔医院的护士。项某的父亲在去陈某所在的口腔医院护理牙齿时认识了陈某,觉得陈某不错,于是介绍给自己的儿子项某。



项某和陈某认识后互生好感,于是确立了恋爱关系。在谈了几个月恋爱后, 双方在昆明市呈贡区民政局办理了结婚登记。

令人意外的是,就在办理结婚登记一个小时后,项某就向陈某提出离婚要求, 陈某不同意离婚,于是项某起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双方解除婚姻关系。



女方认为存在故意骗婚行为

庭审中,项某认为,他和女方在结婚前其实已经分手,2人感情破裂。 结婚是因为女方在分手期间多次发短信骚扰和刺激他之后,他才做出了草率决定。

陈某则认为,项某此举存在故意骗婚行为, 对自己的身心及之后的婚姻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应依法追诉制裁项某及其父亲污蔑自己的不良行为。她要求撤销婚姻, 恢复自己的未婚状态。如果离婚, 则要求项某向其赔偿30万元。

面对女方的控诉,项某辩称,领证一事父母不知情,他向父母谎称学校需要户口本 才拿到了户口本领取的结婚证。结婚登记系双方自愿, 他并没有任何过错。因为双方感情已经破裂,才提出离婚。



此外,陈某与项某均称结婚前双方没有同居过, 婚后没有住在一起。

法院:对离婚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 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①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②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③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④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⑤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而女方提到的“撤销婚姻” 则应满足以下情形之一:

①因受胁迫而结婚;②

婚前患有重大疾病的,结婚登记前未如实告知的。



法院审理后认为,本案中,被告不同意离婚, 其辩称要撤销婚姻,至判决之日并未另行提起撤销婚姻的起诉,可以看出,原被告经过恋爱有一定感情基础。 原告并不能举证证明夫妻感情破裂,或证明原被告有调解无效应当准予离婚的情形,法院不予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故判决驳回原告项某的诉讼请求。

婚前需要冷静期吗?

案件曝光后,网友纷纷表示:结婚不是儿戏,真的需要冷静!













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今年6月,由民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编制的《“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其中明确要求加强婚前指导、 婚前保健、婚姻家庭关系调适和离婚辅导,减少婚姻家庭纠纷。

有媒体为此发表评论:

“结婚冷静期”虽是玩笑,但也并非毫无现实逻辑。婚姻不同于恋爱,不只是有情饮水饱, 而需要面对太多的琐事。 如果在迈入婚姻之前,有人做慎重提醒,新人对今后可能面对的常见问题有沟通、有协商,或许就能避免脱离实际的浪漫幻想。

“90后结婚率不到百分之十”?假的前段时间,网友一条“90后结婚率不到10%”消息热传,引起舆论哗然。该传言称,目前90后团体约1.7亿人,男女比例约54:46,对其结婚数据进行统计发现,登记注册结婚的90后不超过1000万对,比例低于10%。

然而事实却是,民政部官方网站并未查询有“90后结婚率低于10%”相关消息。

那么90后结婚到底是多少?

据201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权威数据,2019年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927.3万对,结婚率为 6.6‰,比上年降低 0.7 个千分点。其中年龄分布20-24岁365.4万人,25-29岁642.2万人,由此可得2019年“20-29岁”有1007.6万人结婚登记;按同样方法计算,2018年“20-29岁”有1171.8万人结婚登记。

也就是说,从2012至今,90后登记结婚人数远远大于两千万人。

90后结婚率等于90后结婚人数除以90后总人数。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90后人口约有1.7亿。由此可见,90后结婚人数除以90后总人数应大于10%。



全国上半年离婚人数大跌近40%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一个月前的8月3日,民政部发布“2021年半年度各省社会服务统计数据”,披露了我国婚姻状况的最新官方数据,而这个数据跟上述的“网传”和很多人的理解都有不少出入。

民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离婚登记人数为96.6万对,同比下降39.4%。结婚登记人数为416.6万对,同比增长7.4%。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民政部发布2021年一季度民政统计数据,全国离婚登记人数为29.6万对,当时“全国一季度离婚人数大跌七成多”就曾登上热搜。

这令人意外的离婚人数“骤跌”到底怎么回事?

首先,这或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离婚冷静期”制度相关。据多地媒体报道,离婚冷静期制度实施后,当地的离婚数量出现了较大下降。

此外,或许还存在法院数据延迟的情况。据新京报,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理事陈爱武指出,不能仅从民政部门的离婚登记途径比较,还需关注法院同期离婚诉讼案件办理情况。由于数据的延迟,想要明确判断是否“离婚冷静期”政策是否有明显效果,还需等待1-2年后完整的循环期结束。

现在年轻人不结婚了?

尽管上述网传骇人听闻的消息纯属谣言,但今年来结婚率下降、离婚率上升确是不容忽视的现象。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在《其中国婚姻报告2021》中指出,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婚姻呈现“结婚少了、离婚多了、结婚晚了”的现状。

“结婚少了”——

2013-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从1347万对的历史高点持续下滑至813万对,2020年同比下降12.2%;粗结婚率从9.9‰降至5.8‰。其中,《201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年初结婚人数从2386万降至1398.7万人,再婚人数从307.9万升至455.9万人、复婚对数从29.9万对攀升至61.9万对。

“结婚晚了”——

25-29岁接替20-24岁人群成为新的结婚“主力军”,高年龄层段(40岁以上)结婚登记占比大幅上升。2005-2019年,20-24岁结婚登记人数(含再婚)占比从47.0%降至19.7%,25-29岁从34.3%升至34.6%,30-34岁、35-39岁、40岁以上结婚登记人数占比分别从9.9%、4.9%、3.9%增至17.7%、8.1%和19.9%。



“离婚多了”——

1987-2020年,我国离婚登记对数从58万对攀升至373万对。1987-2019年粗离婚率从0.5‰攀升至3.4‰。



其中,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结婚率下滑越明显。如2020年上海、浙江、山东、福建、广东、河北结婚率全国倒数;北京结婚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选择还是无奈?

任泽平分析,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升,本科及以上高等学历在校学生人数攀高,年轻人教育年限增加也就推迟了就业和婚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从1990年的22.0岁上升到2016年的25.4岁;男性同期从24.1岁上升到27.2岁。

新一代年轻人追求独立自由与高品质生活,对婚姻持开放态度,尤其是女性自我独立的实现与自我意识的觉醒,让女性在职场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社会价值。而经济独立和意识觉醒也使女性逐渐摆脱婚姻的束缚,更有底气承担离婚的不利后果,不再“忍气吞声”。

根据司法大数据报告,2017年全国法院共审结为140余万件。离婚纠纷案件数增加,感情不和(77.5%)、家庭暴力(14.9%)为主要原因,其中73.40%的案件原告为女性。

客观上,高昂的房价和房贷、婚育成本依然是横亘在未婚人士面前的压力。好消息是,近年来国家针对炒房等行为加大了调控力度,今年以来也开始对教育市场乱象进行管控清理,为家长学生“减负”。

在我国目前的婚姻现状下,虽然确实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单身经济”兴起也为商家提供一条“钱路”。

单身经济的“钱途”

任泽平分析,单身人群普遍储蓄低,追求高品质、高质量、高消费的生活,助推新消费模式,促进文娱、宠物消费。

单身人群还具有偏好便利性消费。尼尔森的《中国单身经济报告》显示,42%的单身消费者为悦己而消费,远高于非单身消费者(27%);单身消费者中97%会选择网购,62%更倾向于点外卖。

单身人群呈现年轻化、高学历化特点,注重自我投资。关于对未来一年的时间规划方面,“22%的单身消费者期望去读书,18%的单身消费者希望学习新技能,17%的单身消费者希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均高于非单身消费者的13%、11%和14%。同时,在对未来一年的消费意愿预期方面,分别有16%和14%的单身消费者更愿意在自我提升和运动健身多花钱”。

尼尔森数据显示,单身群体注重感情寄托,在就餐、娱乐的支出意愿高于非单身群体;此外单身青年宠物消费占比高于非单身消费者,未婚人群占比达57%。根据《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报告,2019年我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达2024亿元,较去年增长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