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返800多公里,全程17个小时。
每天都有满载着快递包裹的大型卡车,行驶在这条路上,以保证物流服务的正常运转。
张琳的大卡车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25岁的张琳,是一名卡车司机。
也是中国卡车司机行业内,仅占4.2%的女性司机。
更是少中又少,固定跑夜车的女司机。
晚上十一点,在浙江装车出发,
披星戴月八个半小时,穿过漆黑的公路直到福建泉州的中转站,
然后她才可以有一段短暂睡眠时间。
到了第二天凌晨的一点,再从福建返回浙江。
两天一个来回,
基本全部的工作生活都在车上。
环绕在张琳身上的标签,都具有强烈的反差和矛盾感。
比如她是两次逃离婚姻的95后。
一次是反抗家暴,一次是为了追求独立。
比如她是有一个儿子的最年轻牵引车女驾驶员,
拿到驾照时,连校长都啧啧称赞:“我们驾校有史以来第二个女卡车司机,年龄最小,考得最好。”
比如她1米58的娇小身躯,与9米长的大卡车产生了奇妙视觉反应。
这些都很难让人把前者和后者联想在一起。
正如她总是一副轻松惬意的甜美模样,看不出受过苦的样子。
她是“男性职业领域”的闯入者,
也是贫苦地区女性反抗包办婚姻,反抗家庭主妇身份束缚的引路者。
她的故事告诉大众,
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观念是用来打破的,
人生永远是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依赖附属于别人的。
15岁,初中辍学,三个姐姐一个哥哥,
光把这几个关键词放一起,就能大致设想到张琳的原生家庭生活。
重男轻女的妈妈“哪怕生再多,也要生出个儿子来”。
所以哥哥在几个孩子里最有特权,
不必礼让幼小,吃东西也是先吃,
张琳作为妹妹只能在旁边眼馋,跟在后面吃不要的剩饭。
有时霸道的哥哥遇上一点矛盾不顺心,妹妹还要无辜挨打。
张琳的出生地云南彝良县上白水村,烟雾缭绕,风景秀美,
但也意味着这里交通不便,思想闭塞,经济上欠发达。
小学时她每天都要花3个小时往返,放学回来还要去掏猪草、整柴。
家里除了种地外,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父亲编篮子、背篓变卖的钱,
直至初一,以无法提供生活费和“该干农活了”为由,
张琳被迫辍学了。
不久,15岁的张琳又被包办婚姻,嫁给了一个大10岁的煤矿工人。
准确来讲,是为了6000块钱彩礼钱被卖出去了。
这一点直到现在张琳都想不明白,
血肉相连的父母怎么会舍得把女儿往火坑里推?
但事情没有停止往更糟的方向发展。
婚后又没多久,张琳就生育了一个儿子。
刚出月子便被婆婆催促着去干活,
早上五点起床,吃的白水泡饭。
为了补贴家用,即使要照顾孩子,也没忘找份工地扛水泥的工作。
一天干下来仅仅30元,婆婆还会以孙子的名义给私吞了。
但这些她都忍了,最不可接受的是丈夫酗酒后家暴。
第一次被打,她报警了,
跑回了娘家,却被哥哥送了回去。
第二次第三次,她又跑回家,又被送回来。
最后一次,张琳被打到住院了半个月。
她意识到丈夫死性不改,父母和哥哥更不是撑腰的靠山。
身无分文的张琳,趁着丈夫婆婆出门,逃跑了。
这次惊险出逃,张琳仓促地只带了一套衣服,
为了赚足车费,她先是在镇上的小吃店打了一个月的工,
拿到600块钱的工资后,张琳决心立刻坐火车去杭州。
“我要越跑越远。”
一个未经世事的小姑娘就这么闯入了大城市社会的染缸。
可火车上一不留神,钱就先被偷了。
到了杭州,无处下榻的张琳,不得不先去找工作。
四天的时间,脚因为长期步行被磨出了水泡。
饥饿难耐之际,她恳求了一家饭店老板娘,才有了碗面吃。
此后,饭店员工、洗车工、服务员、电子厂流水线女工……
张琳把能干的工作都干了个遍。
中途还偷偷跑回了老家一次,补上了身份证。
生活逐渐迈入正轨,四平八稳时,
张琳的世界里了出现卡车,她觉得那么大的车,多帅啊。
说到就立刻做,张琳没有犹豫地报了驾校。
恰恰她在驾驶方面的悟性也好得惊人,
两个半月,她一次性通过了所有科目考核。
但当她开心地拿着分量颇重的驾照去应聘时,却四处碰壁。
张琳太特殊了,特殊就意味着注目和歧视。
这一行业对于女性卡车司机,存在着两种偏见和刻板印象:
一个是不合适,通常以“为你好心疼你”的论调出现,
开大车太累太辛苦,女孩养尊处优,还是找点闲职好。
一个是干不好,认为体力耐力都更差,技术性操作就不行。
所以张琳的个人能力,驾驶证资质轮番遭到质疑,
有人直接问她的驾照是不是造假。
最后,是一家快递公司接纳了她。
这才有了开头我们看到的,驾驶舱内潇洒握把的“张琳”。
工作累吗?也是真的累。
辛劳和职业病都长期伴随着张琳。
腰间盘、肩膀疼得发麻,贴上膏药才能舒服点。
为了赶时间,也不会轻易中途休息,
夜里并无多么靓丽的风景,只有刺眼的路灯,灰扑扑的路面,和整齐的绿化,
枯燥又乏味,消磨着驾驶员的耐心。
要打起精神,驱散困意,同行们多会选择喝浓茶、嗑瓜子等方法,
必要时一个巴掌拍在自己脸上,也能清醒一会。
张琳爱美怕胖也担心健康,她就买辣椒配上辣椒面提神。
一口嚼下去,刺激得直冲天灵盖。
生活都在卡车上,不便之处也超乎想象的多。
服务区多数时候洗冷水澡,所以常常生病,必须自备感冒退烧药。
换洗的衣服,就挂在车尾风干,但也不是每次都能很快晾干。
为了省去住酒店的钱,张琳睡觉也在车上凑合。
拉上自己装在车窗内的窗帘,方向盘上再放一个抱枕,
张琳就这么趴着睡去。
女性卡车司机从来都是同等辛苦的,
甚至有些生理期、哺乳期也在开车,对抗身体结构的差异。
但她们不常被看见,容易受忽视。
张琳的出现,为大众展示了女性驾驶员精干的面貌。
事业风生水起,爱情也意外降临。
她和一名同是卡车司机的男人结了婚,对方叫陈勋。
在张琳悉数倾诉了曾经不快的婚育经历时,
陈勋坦荡地表示会给张琳更多包容和爱。
婚礼那天,10辆大卡车组成的车队,接上了身着白色婚纱的张琳。
夫妻两人的脸上,笑意荡漾。
虽然因为工作不能时时见面,
张琳两天一个来回,陈勋三天一个来回,
他们一个礼拜只有一次能碰上面,亲昵一会儿。
但是张琳会通过电话关心丈夫的身体,陈勋也会在纪念性的日子准备小惊喜。
两人畅想着日后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可四个月闪婚,彼此间的认知了解毕竟有限,裂隙在一点点延伸。
先是陈勋希望她安心在家,做一名“卡嫂”。
“开车身边没有男人怎么行?”
张琳则不愿做一名家庭主妇,必须要有自己的经济来源。
后来是张琳给自己的妈妈转账了300块,
陈勋大怒,认为妻子不能未经允许使用这笔钱。
两人争吵变得频繁,
最严重的一次,陈勋把张琳扔在了高速公路上。
彻底爆发是因为和前夫的孩子。
张琳决定再回老家一趟,就是想看看上小学的儿子。
这是她在那个家里唯一的留恋。
一见面,张琳就紧紧抱住儿子,眼泪决堤。
在孩子久违地喊上一句“妈”后,张琳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而孩子也在回到教室后,偷偷掉了泪珠。
待到放学,她精心买了一些零食玩具上门,
弥补这些年没有陪在身边的遗憾。
他们一起骑车玩闹,她给儿子看自己开大车的视频,
像每一对寻常的母子那样相处,
亲密无间,温馨快乐。
但安逸的瞬间总是短暂的,这样相聚的时刻太少。
张琳心里暗暗发誓,会再来看孩子,供养他读完大学。
可这一举动却遭到了丈夫陈勋的反对。
在陈勋看来,这个孩子已经和张琳没有关系了,
他也不能接受抚养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即便只是张琳偶尔回来的探望。
可剥夺这个世界上有血脉联系的感情,对于一位母亲来说,太残忍。
一向主张自强的张琳,觉得陈勋封建、大男子主义,
陈勋觉得在那个环境下自己会面临同乡人的闲言碎语。
就这样,双方都不肯退让。
三个月后,张琳和陈勋离婚了。
母亲和妻子的身份之间,她选择了前者;
不可调和的冲突矛盾之下,她一如既往地雷厉风行。
张琳又回归到了独身无挂念的状态,但这一次她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我儿子我一定要给他最好的。”
“我想通过我自己,让我喜欢的人,过上很开心的生活。”
张琳最让我意外的,是她与父母的和解。
当初办个身份证也是“补齐了立马就走,再也没有回来”,
如今张琳却释然了不少,
她已经可以在父母面前开怀,领着他们去逛街买衣服。
为他们挑选新装,装扮得更年轻体面。
再适时地来上一个拥抱,缓解气氛。
我见过很多解脱后与原生家庭决裂的案例,
因为伤害已经造成了,有些事不是说原谅就能原谅的。
但张琳是极少数能够说出“过去了”的人。
“以前的怨恨是有,但是现在对于我来说,老人毕竟是老人,对于以前的事情,过去就过去了。”
不憎不恶,不仇视不怨恨,不带着负面情绪生活,不影响后来的人生。
彼此放过,乐观面对,才活得更轻松。
这种释然并不是出于无奈,也不是毫无原则的大度,
而是一种清晰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被家庭左右的自信,
已经成了可以为别人提供遮蔽的保护伞。
所以再踏足这片伤心之地,
她才可以用足够的霸气喊上一句:
“老子终于回来了。”
小小的身体大大的能量,不幸的经历不屈的意志。
两次获得奥斯卡的导演柯文思,因此特意为她拍摄了一部纪录片《琳宝》,
而我注意到了它的英文名:“DRIVE LIKE A GIRL”。
像一个女孩一样驾驶。
对,在很多人仍在强调“像一个男人一样如何如何”,
如同一些美好的特质已经被单一性别垄断时,
她告诉你,像一个女孩一样不丢人。
像一个女孩一样坚毅,一样自立,一样果决。
像一个女孩一样纯真但也刚强。
大车里挂HelloKitty,是张琳的可爱小心思
这就是张琳之于一个群体的意义。
当她笃定说不管多苦多累都要坚持下去时,
当她默默打气“我要靠我自己买车买房”时,
一个独立聪慧的形象,已经屹立在那里了。
无论是在传统婚姻里抗争家暴,还是在职场歧视中大放光彩,
亦或当断则断地结束价值观不同的感情,
在这25年内,张琳都是靠自己扭转的局面。
一次次修正人生走向,一次次勇敢迈步未知的区域,
一点一点,争取自己的幸福。
张琳有自己的短视频账号,日常分享驾驶的录像,
如今,还是有很多人在下面评论“团队摆拍,女孩不可能开大车。”
张琳却只会昂首说一句“我就是了不起。”
傲气也无惧。
因为小小的驾驶室就是她广阔作为的天地,
她握紧方向盘的大卡车,正无所畏惧地驶向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