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rcspace
尽管如今胶囊公寓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五十年前,当它刚刚诞生在日本的时候,不仅是东京银座的地标,更是划时代的未来主义大作。
然而下个月,这座由140个相同的胶囊体错落拼装而成的建筑——中银胶囊塔,就要拆了。
它是已故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最负盛名的作品。黑川纪章曾与矶崎新、安藤忠雄并称“日本建筑界三杰”,是上世纪60年代“新陈代谢”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曾经预言,胶囊塔至少可以屹立两百年之久,如果不断更换新的胶囊来替代旧的,甚至可以永远存在。
然而,五十周年纪念日还没到,当雪白的外墙因维护不佳布满岁月的痕迹时,这座城市已将它“代谢”。
好在,一座用相同胶囊体打造的山间别墅却在今夏第一次向大众开放,仍为黑川纪章的建筑狂想保留了一块生长之地。

01
生活在胶囊里
中银胶囊塔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
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正经历经济腾飞,年轻人疯狂涌入东京等大城市,造成房价飙升,交通拥堵。
于是,在寸土寸金的东京市中心,它成为了单身上班族的福音。不仅每间10平米的房间五脏俱全,从大楼出发前往新桥地铁站也不过10分钟。

© 中银胶囊塔建筑保护与再生计划
尽管总计耗时两年建成,安装胶囊其实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
这是因为多达140个胶囊已经预先做好。如同拼积木一般,它们被用四枚高张力螺钉固定在了水泥浇筑的核心筒上,就成功组装成了一栋分别高11层和13层的双子塔。

©大橋富夫 Kisho Kurokawa architect & associates
只有10平米,每间胶囊却能满足休闲、活动、收 纳的功能,家电床位一应俱全,还有独立卫浴,完全足够一个成年人的日常起居。
不过,房内没有设置厨房和洗衣机,那是因为对当时疲于加班的工薪阶层而言,这两件事通常都在家门外解决。

紧凑的布局、纯白的立面、简洁的线条,再加上独特的大圆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轮船或者空间站的舱房。
事实上,黑川纪章的灵感来源,真就来自前苏联的宇宙飞船。

黑川纪章于胶囊内
墙上镶嵌着内置的电视、音响等索尼的电器,拉开门板可见储物架,还有一张活动书桌,需要用的时候才放倒,可谓把空间利用做到了极致。

© Arcspace
这样一个个的胶囊,就是组成大楼的细胞。
对黑川纪章而言,城市和人体一样,需要适应环境的灵活性。因此,它应当不断更新、变化,由新的细胞来替代旧有细胞,从而焕发生机。
他设想得很完美,如果每隔25年更换一次胶囊,整个大厦可以至少存续200年,经过自体的新陈代谢,就能永远年轻。
甚至,每隔一段时间,胶囊们还可以拆散重拼一次,这样住户们就能得以享受到不同的采光、通风环境,还能眺望变换的城景。
如此这般的公平使用和集体共生,说是“乌托邦”也不为过。

透过一模一样的圆形洞口,可以窥见千百种不同的生活。
建成至今,中银胶囊塔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国各个年龄层的人,其中不乏建筑师、设计师和电影制片人等。除了住宿,不同的房间还被用作工作间、办公室,经历了丰富的创意型改造。




© 中银胶囊塔建筑保护与再生计划
2018 年开始,胶囊塔推出了月租计划,更有多达两百人得以体验一个月的胶囊生活。
其中与MUJI合作的房型最为火爆,其月租为1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000元左右,里面的装潢和家具皆由MUJI设计。

© 中银胶囊塔建筑保护与再生计划
趴在圆窗边望,可以得见东京街头熙熙攘攘的人潮。
即便是10平米的小窝,已经足够庇护繁华都市里的沧海一粟。

© 中银胶囊塔建筑保护与再生计划
02
“未来”还未来
在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上,黑川纪章已经显露出了规划未来的雄图伟略。
当时,他第一次提出了“胶囊屋”的概念,表示,自己看到的未来,是个人对于自由流动的追寻。
胶囊塔背后的中银地产,正是看到了他在世博会上的惊人创造,决定邀请他来设计一座跨越时代的公寓。

黑川纪章为1970年大阪世博会设计的展馆之一
然而,历史并没有按黑川纪章想象中的走。
中银胶囊塔自建成已有近五十年,没有一个胶囊被更换。并且,由于管理不善,老化的管道影响了热水使用,破损的墙体也带来了石棉污染,不少废弃的胶囊内甚至布满霉斑。
尽管前些年胶囊塔展开了拍摄租借、民宿出租等业务,最终还是难以为继,在今年,彻底失去了生命力。

不过,即便客观上这栋楼不再适合居住了,它也没有悄无声息地淡出视线,反而得到了不少来自民众和名流的惋惜。
再生计划的最新众筹将在月底结束,目前已筹集了超过500万日元,是目标金额的5倍。
同为黑川纪章作品的埼玉县立近代美术馆,已经有幸获得了一个胶囊展品。著名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也表示了兴趣,但因为暂无可用胶囊,仍在排队等待。

© 中银胶囊塔建筑保护与再生计划
除了留作新陈代谢派建筑的纪念,对很多日本民众来说,这些胶囊同样也承载某种情怀。
在缅怀那座曾经高耸于银座的塔楼时,他们缅怀的,可能也是那个憧憬着美好未来的复兴时代。
03
当胶囊来到山野
它就成了别墅
中银胶囊塔解体之际,它的一位同胞兄弟却正迎来重生。
胶囊塔建成后一年,黑川纪章用同样的胶囊给自己打造一座私人别墅——胶囊屋K。最近, 通过他儿子黑川美雄的发起的众筹,这座小屋得以修复和保护,并在7月第一次向公众开放。

别墅位于日本长野县的山坡上,可以将脚下美景尽收眼底。这些从城市里来的胶囊在这里完全变了模样,像真正的细胞般,有机地融入了山林。
以一楼的客厅为基底,共有四个胶囊体附着其上,分别是两间卧室、一个茶室,以及一间厨房。

与银座的纯白不同,整个客厅都采用了原木陈设,连通二层空间的旋转楼梯也是由木材打造,完全没有太空舱的影子,而是显得自然雅致。

透过这扇直径两米的巨大圆窗,是林间的郁郁葱葱。
黑川纪章本人在这里居住时,也曾凝望过同一片绿意。

茶室也让这座别墅更有了山野的自然气息。
乍一看,榻榻米、炉、屏风都是传统日式风格,唯有正中的圆窗宣告了自己的独特。

进入卧室,终于是和中银胶囊塔一般的熟悉陈设——纯白的圆弧世界。

厨房里则有了更多的方形。
这里冰箱、洗衣机、水池、灶台一应俱全,和胶囊塔相比,是一个更完整的家。

尽管中银胶囊塔即将消失于东京银座,但无论是这座林间小屋,还是陆续会出现在世界各地作为展品的胶囊房间,仍在继续讲述着关于黑田纪章和新陈代谢派的故事。
人类无法精准地预知未来,但至少,身处一颗胶囊中时,我们可以看见一位建筑师祈愿大庇天下,让城市生生不息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