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壮阳两个字如同魔咒,千百年来控制着无数男性的身心。作者:IC实验室来源:IC实验室(ID:InsightPlusClub)
最近某国风歌手的瓜大家都吃了吧?
别的剧情我倒没啥兴趣,毕竟加拿大男星的狗血故事已经把大家吃瓜的阈值提高了很多。但有意思的是,据说这位国风歌手为了约炮经常吃海狗丸,看到这里,我皱起了眉头,这个剧情我好像前两天刚看过,可见娱乐圈真是高痿行业。
在中国,壮阳两个字如同魔咒,千百年来控制着无数男性的身心,让他们为之痴狂,不断追求,甚至愿意付出健康和生命的代价。
我之前说过,焦虑营销的四个基础,就是老人怕死,孩子怕笨,女人怕丑,男人怕不行。
所以这期内容,我想聊聊壮阳这件事,千百年来是如何收割焦虑的男性的。
01
还是先放结论,在我看来,壮阳其实是一件很依赖想象力的事情。想象力有多远,壮阳手法就能有多放飞。
而壮阳本身,虽然不能说完全是个伪概念,但更多的是个云山雾罩的说法,何谓壮阳?我总结了一下,我们可以有至少四个理解。
一是促进性欲,也就是春药的作用。
二是解决性功能障碍,也就是帮助「站起来」。
三是改变尺寸,增强能力。
四是提升感受力,也就是快感。
这还是比较笼统的说法,在介绍春药文化史的著作《伊索尔德的魔汤》中,提出了21种催欲药的作用。
可见人们对壮阳药怀抱着多么大的愿望。在这样的愿望之下,人类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壮阳药的历史。
中国最早的壮阳术记载,可以追溯到西汉初期。
1970年代,马王堆汉墓出土了数千件文物,其中就包括一些医学著作。
而在这些医学著作中,又有《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等好几本性医学著作。
提到中国壮阳史,《十问》是一本绕不过去的书,堪称中国男性的壮阳启蒙。它假借黄帝、尧、舜与医生方士的问答对话,为古代男性种草了大量的壮阳偏方。
比如第二问。黄帝问大成,民何失而颜色鹿黎,黑而苍?民何得而腠理靡曼,鲜白有光?
简单说就是我现在外貌苍老,应该怎样返老还童,护肤美白。
这位大成老师也不含糊,一眼看出黄帝表面想聊护肤,其实是想聊重振雄风问题,直接一套暴论输出。
君欲练色鲜白,则察观尺蠖。尺蠖之食方,通于阴阳,食苍则苍,食黄则黄。唯君所食,以变五色。
啥意思,就是说你看尺蠖,吃啥颜色的东西就变成啥颜色,你想改善皮肤状态,也得靠食疗。
那吃啥呢,他给黄帝提建议:吃柏树的果实,吃飞禽走兽的生殖器官和植物的鲜花,喝山里的泉水。
如果你还想提升那方面的能力,就要多吃昆虫,吃春天的鸟蛋。最好的就是吃打鸣的公鸡,因为公鸡有精子,是大补!
如果照这么吃,哪怕你已经不行了,也可以再做一次男人!
黄帝和大成简单的一段对话,就已经阐释了传统壮阳方式的两大基本方法论:食疗和以形补形。
除此之外,《十问》中还论述了为什么动物生殖器炖汤和奶制品可以壮阳,如何用鸟蛋配麦粉治疗阳痿,如何使用呼吸吐纳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如何采阴补阳延年益寿。
甚至韭菜壮阳这件事,在《十问》中都有记载。
虽然以现代的眼光看,这本书中的理论都显得很无厘头,但早在2200年前,《十问》就提出对待性这件事,「必爱而喜之,教而谋之」。也是用非常现代性的眼光,提出了性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人早在汉朝初期,就已经开始提倡性教育了。
02
补肾吃啥,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下三路。比如人类尿液提取物制成的「秋石」。东汉末年,秋石被发明出来。这种药品含有一种名为「人中白」的成分,而人中白就是尿液结晶。
古人相信,把童子尿熬成盐状物,服下就能治疗阳痿,甚至可以长生不老。
到了20世纪中期,这个配方得到了科技史学的认可。
1963年,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科技史学家李约瑟与助手鲁桂珍在《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中,称中药「秋石」的作用相当于现代的性激素。
李约瑟认为:「在11至16世纪之间,中国的医药化学家以中国传统式理论作指导,从大量的人尿中,成功地制备了较为纯净的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混合制剂,并用它们治疗性功能衰弱者。」
而直到1939年,德国科学家布特南特和法国科学家卢齐卡才因为发现性激素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
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的成就,比诺贝尔奖得主早了几百年。
性激素这个结论在国内外学界一直有争议,但可以确信的是,尿液的确曾经作为壮阳妙方,在数百年的历史中为中国男性所信仰。
传说苏东坡就热衷于炼阳丹和阴丹。
阳丹怎么炼?苏东坡在《阳丹诀》里是这么说的,把尿液存放在三十个瓷罐子中,存放三十日,等到尿液结成黄色或者红色的细砂,滤取以后多次净化,最后变成白色无味的粉状物存放起来。夏至以后把尿粉加枣泥,搓成丸子,空腹用酒送服。至于阴丹,则是用母乳炼成的。
此外,他的《阴丹诀》里也提到了炼制秋石服用,说实话是有点重口味。
某种程度上,从尿液中提取壮阳物,就是吃啥补啥思路的一种体现。而背后则是人们寻找壮阳食物的一整套方法论。
03
啥方法论呢?在古代中国,一种食物是否壮阳,主要看它能不能引起人们和性的联想。
一切能和「阳气」、「生育」联系起来的动植物甚至矿物,都难逃被拿来补肾补腰的命运。
吃肾补肾,吃鞭补鞭太基础了,各种千奇百怪的壮阳食材和药材,才是中国古代男性发挥想象力的主战场。
最基础的想象力,就是各种棍棒状或者柱状食材。
比如海参,清代周亮工写了一本《闽小记》,这本书大概类似「鉴定一下网络热门生物视频」,是一本福建自然人文科普笔记。
书里写海参「海参得名,亦以能温补也。人以肾为海,此种生北海咸水中,色又黑,以滋肾水。(中医有「黑色主肾」的说法)人参像人,海参尤像男子势,力不在参下。」
这个意思就是,海参黑色,黑色主肾,又是水生动物,可以滋养肾,重要的是长得恰好是棍棒状,特别让人浮想联翩。
和肾相关的元素都凑齐了,海参可不就是补肾壮阳么。
还有就是象拔蚌了,不用说,懂的都懂。
这种贝类原产北美,但当地人并不吃它。直到亚洲移民来到美洲,迅速开始贩卖捕捉象拔蚌,差点给吃灭绝了,直到1996年中国市场开始人工养殖它才幸免于难。
除此之外,蛇肉蛇血,犀牛角,松茸菌,西北产的肉苁蓉都因为形状而被认为是壮阳的。
这些都是基础款的以形补形,进阶款的在后面。
有些生物擅长钻洞,同样会被古代男人们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壮阳的作用。中国人热衷穿山甲,因为会钻洞,就被认为有壮阳作用。
我小时候,家附近的菜场里,就有店家明目张胆把穿山甲挂出来卖,放到现在分分钟派出所见。
钻研过后,男人们再次展开想象,觉得那些性欲旺盛的动物,也许也可以帮忙壮阳。于是有着「一夫多妻」生活习性的海狗海豹,就被人割了丁丁取了肾,做成海豹鞭,海狗肾。
宋朝时期,中国人还会吃一种叫山獭的动物。《本草纲目》称其「生性淫毒」,发起情来不看物种,尤其喜欢雌猴。
实在找不到动物了,连树也可以拿来发泄。有时当地女性进山采药砍柴,山獭也会扒着不放,结果被直接带回人类社会做成壮阳药吃了。
所以我看啊,泰迪犬也就是运气好,生活在现代,没撞见古代人。
既然性欲旺盛可以拿来壮阳,那么强壮的动物自然也可以拿来壮阳。
2004年,有些地方动物园想出了一个赚钱的方法——卖公老虎尿。
一矿泉水瓶虎尿要价15~25元。大概是当时菜油价格的10倍左右。业务一经推出,引起强烈反响,甚至有人不惜走后门通关系去抢购。
老虎、熊之类强壮的动物,向来能让人联想到补肾壮阳的功效,这是古人的逻辑。
现代人的逻辑就更跳脱了。比如蚂蚁能举起自重50倍的东西,这不比哺乳动物强壮多了?赶紧拿来壮阳!
于是就有了风靡华夏大地的保健品, 赵本山人生中最耻辱的一次代言——蚁力神。
04
如果说以形补形是壮阳理论中的视觉系,那么还有一种流派,我称之为感官系。
感官系的基础理论,指的是凡是某种食物或者药品可以使人发热。
兴奋、甚至有点刺激性气味,就能被联系到壮阳催情。最常见的就是韭菜、萝卜。除此之外,羊肉狗肉人参枸杞鹿茸淫羊藿黑木耳,凡是有点营养的食材药材,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不壮阳。
再比如古代的迷幻药五石散。五石散起源于炼丹术,在魏晋时期被发明出来,作为一种可以服食的药方。
关于五石散中五石的成分究竟是哪五种石头,有各种版本,但吃了以后的效果基本是相似的——兴奋、产生幻觉,以及发热。
这个发热热到什么程度,传说是需要脱光衣服洗冷水澡才能散热的程度。
而正是因为发热会带动血液循环,五石散被当成了一种春药。
五石散的发明者何宴颇有来头,不仅是曹操的养子,更是曹操家的赘婿。和热爱人妻的曹家人不一样,何宴的癖好在于多人运动,同时与多名女性保持长期不正当关系,堪称曹魏罗志祥。
为了增强自己的体魄,何宴开始服用五石散。五石散效用如何,古书里都有记载。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总论》记载道:「近世尚书何晏,耽好声色,始服此药,心加开朗,体力转强。」
何宴自己也说过:「服五石散非唯治病,并觉神明开朗」。
后来何晏因为跟了曹爽,在政治斗争中被司马懿给咔嚓了,还被诛了三族。
可以说没得善终。但在他之后,服用五石散似乎成了文人雅士中的流行,元稹、杜牧、谢灵运、陶渊明这些大文豪都成为了五石散的忠实用户。
那这些「春药」,是不是只有中国独有呢?其实不是。
当我们纵观世界壮阳史,就会发现中外男性大多数时候看法相通,只不过在具体品类上有所区别。比如以形补形,法国人比较喜欢竹笋,认为竹笋是长条状的,从土里出来也很会钻,适合拿来补身体。
日本人则是看上了稻田里打洞的泥鳅,于是泥鳅汤成了日本特色的食补壮阳菜谱。
所以在我看来,壮阳这件事,几乎是全世界男人的痛点。中国的壮阳史如此丰富,纯粹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广阔天地适合抒发想象力罢了。
再说感官系,感官系这块,中国人还不算行家里手,印度人才是yyds。
在湿婆的传说里,就有大量关于大麻的记载,在印度人眼里,宇宙起源是雌雄同体的状态。大麻代表雌性,曼陀罗代表雄性。所以他们会吸食这两者混合起来制成的烟草来提高性欲。
这里要提醒各位同学,一定要远离毒品。
05
时间来到20世纪,壮阳作为一种刚需,也成为了现代医学的研究对象。20世纪初,睾丸移植手术从法国流传出来,风靡美国、德国和中国。
当时的人认为把猿猴的睾丸植入人体,可以使人返老还童,精力大增。
1925年,当时已经65岁的康有为看到这个新闻,手中的放大镜都颤抖了起来:「让我再活20年吧,龙旗还会升起!」
尽管身边人纷纷反对,但为了家中的成群妻妾,尤其是18岁的姨太太,康有为还是义无反顾找了个德国医生,移植了一只年轻公猿的睾丸。
传说术后最初,康有为果然龙精虎猛,但很快排异作用出现,康有为发现自己身体还不如手术前。
他一怒之下把医生告上法庭,可还没等到法院开庭,康有为就去世了。
当然 这个小故事只是野史,大家看过笑笑就好。
但在当年睾丸移植术的确风靡一时。可以说,壮阳药进入近现代,不仅形式向现代医学看齐,也吸收了现代商业和传媒最伟大的成果——广告营销。
可以说,近现代的壮阳史,就是一部营销史。
民国时期,西方壮阳药进入中国。为了让习惯吃人参虎鞭的中国人为洋药买单,药商们开始为壮阳药打广告。
1925年,上海《申报》刊登了「德国政府特许返老还童生殖灵独家经理美商上海三德洋行启事」,宣传生殖灵有可以补肾壮阳、返老还童的功效。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壮阳药广告。
1927年,生殖灵再次挑战广告法,在报纸上用蒋介石和他儿子蒋纬国的合照为生殖灵代言。表示生殖灵有利于生殖力改造。
国民政府看到这个,表示不能忍,赶紧宣布生殖灵经过中央卫生试验所化验,含有毒性,顺手就封禁了。
经历了改革开放,中国进入了市场经济阶段,壮阳在新的时代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1979年,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电视广告,广告主则是以补肾养颜为亮点的「参桂养荣酒」。这条广告不仅开电视广告之先河,也是补肾广告先驱,更是鸿茅药酒等后辈学习的榜样。
此后,补肾取代壮阳,成为新时代的话题。
各类补肾广告铺天盖地,莆田系男科医院成为了电视台的衣食父母,告诉你幸福家庭和谐生活一定要有俩强壮的肾。
补肾壮阳小广告不仅贴满了电线杆,还顺着邮报箱的缝隙,夹在报纸里进入了百姓家中。
各种养生伪专家们占领了城市电台的午夜档,凡是消费者打电话进去,无论你病情如何,都先建议你服用两个疗程。
而补肾广告的王中之王,我个人认为还是以一己之力贡献了「他好我也好」和「感觉身体被掏空」两大金句的汇仁肾宝。
当然,壮阳药之王「伟哥」也进入了中国,作为少有的公认有效的壮阳药,伟哥也有一段神奇的发展历程。
有研究统计,中国的保健品行业规模长年保持10%的增长,高于目前中国GDP的增速。
在2015年,保健品行业已经达到4500亿左右规模,其中,约有一半的市场是被补肾类的性保健品占有。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性行为与生育之间被不断解绑,性行为逐渐变成了释放压力,获得快感的渠道。而当性与生育无关,那么人们对性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
慢慢地,「粗」和「大」成为了男性气质的一部分,也成为了男性焦虑的一部分。
在错误的传媒宣传,以及薄弱的性教育影响下,很多明明没有性功能障碍的人,也会主动去购买那些智商税含量极高的壮阳药。
06
最后,我想聊聊关于「壮阳」的看法。
有本心理学书籍叫做《雄性衰落》,大体上聊的就是近年来全球「去雄化」的一个问题。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很多人认为年轻一代的男人越来越不像男人了。这本书充满了一个老白男保守主义的偏见,把问题归咎于游戏/动漫/AV甚至女性崛起。
在我看来,雄性衰落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什么叫衰落?总之就是现在的男性,不像过去的男性,就是衰落了。
我之前在医美营销的内容里说过,这些医美机构的方式,不只是制造焦虑,更是制造冲突,制造一个可以肆意评价他人相貌的环境。
对于兜售壮阳药的商家来讲,他们要做的,则是掌握定义男性的权力。
这里的「阳」,可以是床第间的那些事,也可以是车子/房子/票子。你不满足其中任何一项,就是「萎了」。
当这种焦虑被普遍宣传,且无法通过努力去改变时,年轻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被资本剥削,要么躺平认怂。
商业社会和资本主义塑造了这种观念,只要向我们贩卖焦虑,就能从我们身上收割利益,百试不爽。
只不过收割女性的方式是医美和消费主义,收割男性的方式是壮阳药和房子车子。
在这一点上,无论你是什么性别什么阶层,本质上都是受害者。
有些壮药也许能一定程度解决身体被掏空的问题,但当年轻人的梦想,欲望和精力,都被社会中无处不在的焦虑掏空,又有什么样的壮阳药能拯救我们被掏空的精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