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纽约唐人街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成立已40余年、被纽约市长白思豪称为“纽约唐人街支柱”的美国华人博物馆(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被部分抗议人士称为“头号骗子”,并指其“出卖唐人街”,引发《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关注。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原来,纽约市政府给该博物馆拨款3500万美元资金,交换条件是要扩建博物馆附近的一家监狱。事实上,这种抗议已持续一段时间。早在7月14日,该博物馆因疫情关闭一年多后重开首日,便有艺术家以撤回展览作品的方式抗议华埠修建监狱。这次的抗议者则由艺术家、当地居民、工人、反中产活动家和工会领袖等组成,他们称这3500万美元应发放给唐人街数百家在疫情中艰难挣扎的小企业和中餐馆。许多居民认为,想要保存唐人街的故事,保护真实的街区比保护历史记录更有意义。



也有人支持美国华人博物馆,称其对社区至关重要。有美籍华裔表示,自己是在参观该博物馆后才了解1882年那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

一边是数百企业的现实生计,一边是记录华裔美国人足迹的历史记忆,援助金到底该给谁?这似乎像极了那个“当美术馆着火了,你是救画还是救猫”的灵魂考问。然而,两者一定是对立的吗?此事真的是“你死我活”的救命稻草争夺战吗?

其实,疫情之下,各行各业都在想方设法艰难求生,既要他救,也要自救。政府的纾困金毕竟有限,也只能解一时之急,关键还是要因应形势适时改变经营策略、敢于“自我革命”、转型升级,才能化危为机。例如,部分中餐馆或积极拓展送餐服务,或瞄准居家避疫的需求开发方便二次加工的冷冻食品,或将停车场改为露天汽车电影院,部分博物馆则利用自身IP影响力联合一些品牌开发文创产品,都是寻找新出路的有益尝试。

更重要的是,抱团取暖、守望相助向来是侨界应对危机、共渡难关的优良传统,经历疫情大考的在美侨胞们应该更感同身受。如今为了纽约市政府的3500万美元大打嘴仗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与其想着如何争夺眼前这块蛋糕,不如琢磨如何一起做出更大的蛋糕。华人博物馆既然是唐人街的“支柱”,那能否联合中餐馆等商户,一起“搞出点动静”,帮助双方共同脱离困境?正如此前有华裔美食作家发起拯救唐人街中餐馆的社交媒体活动,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今天的唐人街就是明天的历史,我们既不愿看着唐人街门前冷落、沦为“空城”,也不希望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华裔美国人历史的博物馆倒下,与其举拳互呛,不如携手互助。(陈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