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斯钦

  美国的空气有多甜?它既是初代网红凤姐的灵魂归处,也是几万清华、北大留学生的梦想之地。

  有数据显示,2018年前往美国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有高达八成最终选择定居美国。

  其实早在2008年,就有美国媒体将清华、北大比喻成“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

  遥想1981年,清华大学建国后第一批共九人的赴美留学生,最终全部学成归国,诞生了一批后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用他们的知识引领中国发展。



  然而,仅仅过了四十年,报效家国的情怀就在当代留学生心中逐渐消散,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原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总结为四个字:安于享乐,而北大中文系资深教授钱理群的观点则更为直接,他认为现在中国大学培养的就是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钱理群教授非常不喜欢自己的学生,为了争取出国留学的名额而去表演“特别爱学习”。

  两位教授振聋发聩的呼吁,给中国留学生的“学而不归”,打上了“精致利己主义”标签,部分学者悲观地认为:当社会中最聪明的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时,自私的基因就会像癌细胞一样扩散至整个社会。



  然而,一位在美国苹果公司供职的清华毕业生却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他否认自己是“精致利己主义”,他把不回国的原因,归结于国内缺乏成熟独立的研究环境,各种官僚制度、人际关系、申报流程影响了学术研究,让他不得不选择在美国继续攻读。

  跟他持有相同观点的还有北大数学天才许晨阳。

  许晨阳在中国数学界一直是个风云人物,当他在北大毕业之后,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2012年回国,加入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任教。



  但六年之后,许晨阳再度出走美国,入职美国麻省理工,网传许晨阳在离开中国前,说了三句话:

  “国内的学术界过于讲究资历,对年轻人的支持力度不够”、“国内学术界的气氛过于急功近利,不利于潜心搞学术研究”、“学术论文造假现象太过严重,盗取别人的学术成果”。

  虽说这三句话的真实性有待确认,但很难说它不是一种社会现实。

  8月8日,华为公布了一篇五年前的文章《华为到该炸掉研发金字塔的时候了》,直指金字塔型的复杂管理结构,影响了研发人员的工作;论资排辈的提拔机制,阻塞了技术能力强的员工晋升,真正的优秀被忽视。

  华为尚且遇到此类问题,更何况清华、北大的学子们。



  任正非曾说,当华为把国外的高科技买过来之后,一打开,发现技术核心是个中国人发明的,这就好比是中国鸡跑到美国去生了个蛋,然后卖给我们,我们还交了关税,还要高价,为什么不能让自己的鸡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