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世俗化
历史上许多国家都曾经被宗教支配,国王需要看教会的脸色,甚至在政体上政教合一,宗教影响社会每个角落,包括政治,甚至宗教习俗会通过法律的形式在社会强制推行。
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大部分国家都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世俗化是指减少宗教对社会的影响,尤其是减少对政治的影响。世俗国家保证政教分离,尽量减少宗教对公共活动的影响。
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是世俗国家。而目前纯粹政教合一的国家只有伊朗与梵蒂冈,但考虑到梵蒂冈是教皇国的特殊性,实际上现代社会只有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国家。
▲伊朗在西亚的位置,国土面积164万平方公里
伊朗全称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宗教对伊朗的支配程度从国名就能充分体现,伊朗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总统只是二把手,伊斯兰最高宗教领袖才是伊朗最高领导人。
法律规定女性不得进入足球场观看比赛(近年来部分国际球赛允许),女性外出必须戴头巾,即使外国女性来伊朗也必须戴头巾,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2016年访问伊朗时也带上了头巾。
▲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访问伊朗时戴上头巾
但事实上,1970年代之前的伊朗曾经是一个世俗化的国家,女性可随意抛头露面,并且穿着时尚。为什么在21世纪的今天却是一个政教合一的非世俗国家?
一、古代波斯文明与伊斯兰文明
虽然伊朗现在是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思想相对保守,经济也不够发达,但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前,古代伊朗就有辉煌的波斯文明,现代人对古波斯帝国的文明一直津津乐道。
中国还在春秋后期的时候,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波斯帝国,帝国极盛时期国土面积达700万平方公里,波斯帝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制度,境内已经普遍使用铁器,农业、手工业发达,有自己的文字、历法和货币。
▲波斯帝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
波斯帝国直到公元前334年,才被雄才大略的亚历山大大帝灭亡。但亚历山大只活了33岁,死后帝国开始分裂,波斯进入长时间的分裂时期。
终于在公元224年由波斯人建立的萨珊王朝再次统一,基本上恢复了古波斯帝国的版图,史称波斯第二帝国。萨珊波斯建立后先后与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对峙超过400年,甚至俘虏过罗马帝国皇帝。很多人认为,萨珊王朝对于波斯好比唐朝对于中国,代表波斯文明的巅峰。
▲波斯与罗马对峙400年,结果伊斯兰教崛起
然而,就在罗马和波斯因连年交战两败俱伤的时候,7世纪上半叶,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迅速崛起。穆斯林建立了横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萨珊波斯被阿拉伯军队持续进攻二十年后,终于在651年灭亡。萨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儿子逃到了唐朝,请求唐朝派兵帮助复国,但是未能如愿复国,自此开始波斯长期被阿拉伯人统治。
阿拉伯帝国的入侵是伊朗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事件。波斯本来信奉的是拜火教,伊斯兰教到来后逐渐成为主流宗教,辉煌的古波斯文明迅速被伊斯兰文明所取代。
为什么上千年的波斯文明迅速被只有几十年的伊斯兰文明所取代?史学界对此也一直难以形成共识。但结果就是如此,伊斯兰文明的扩张速度令人不可思议。
▲阿拉伯帝国崛起后占领了波斯,伊斯兰文明也成为波斯主流文明
伊斯兰文明崛起后长期与西方基督教文明对峙,伊斯兰文明一度处于上风,代表伊斯兰文明的奥斯曼帝国最终攻灭了代表基督教文明的东罗马帝国。
正是奥斯曼帝国阻隔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才导致西方开辟海上新航路,地理大发现后西方文明才开始逐渐超过伊斯兰文明。西方国家崛起后不断向外拓展殖民地,也将矛头指向了波斯。
俄国近代不断向南扩张,试图寻找通往印度洋和黑海的出海口,而波斯正好在俄国与印度洋中间,恺加王朝统治时期,俄国吞并了波斯的格鲁吉亚。
波斯东边就是英国统治下的印度,英国吞并印度后继续向印度周边区域进行扩张,英国同波斯爆发多次战争,波斯被迫承认阿富汗独立,并割地赔款。
西方列强纷纷强迫波斯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取大量特权,波斯如同晚清时期的中国,实际上已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近代伊朗成为列强瓜分对象,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
如今的耻辱与往日波斯帝国的辉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们痛恨腐朽无能的恺加王朝,多次发生起义。一战后英国试图使波斯成为其保护国,逼迫恺加王朝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是在人民的压力下没有签订,英国试图寻找新代理人,终于在1921年,在英国的支持下军官礼萨·汗·巴列维发动政变,不久之后建立了巴列维王朝。
巴列维取得政权后对外致力于摆脱西方列强尤其是英国的控制,收回了不少主权,对内决定推行改革。伊斯兰世界中土耳其的改革最为成功,本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苏丹不仅是帝国的君主,同时是伊斯兰世界的最高精神领袖—哈里发,近代西方文明崛起后奥斯曼帝国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沦为“西亚病夫”,一战后成为战败国,失去了将近90%的领土,几乎要亡国灭种。
关键时刻凯末尔击退外敌,并推翻了封建落后的哈里发制度建立了共和国,并利用西方文明进行世俗化改革。为防止宗教势力复辟,凯末尔将世俗军队建设为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政治实体,军队直接对议会负责。土耳其成为伊斯兰世界中最为世俗化和现代化的国家。
▲土耳其共和国国父凯末尔
二、世俗化改革
巴列维十分推崇凯末尔,决心仿效土耳其,进行世俗化改革,用西方文明改造伊朗。长期以来,波斯历代王朝都利用伊斯兰教统治国家,宗教渗透到波斯每个角落,这已经与现代文明脱节。巴列维制定了世俗化的法律,代替以古兰经为依据的法律,将宗教和司法分开。并推行世俗教育,改变教士控制学校的状况。允许妇女上大学、工作,并禁止妇女戴头巾和面纱。
▲世俗化时期的伊朗女性穿着时尚,与现代国家无异
这些世俗化政策取得了不少成就,伊朗逐渐走向世俗化和现代化。二战前夕,德国鼓吹雅利安人是最优秀的民族,而波斯人就是雅利安人的一支,1935年巴列维将国名由波斯改为伊朗(意为“雅利安人的家园”),加上巴列维为了摆脱英国的控制,因此巴列维的外交政策偏向德国,这使他付出了巨大代价。
1939年二战爆发,巴列维宣布中立,但实际上偏向德国。尤其是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形势十分危急,苏联急需英美的援助,而援助只能从伊朗过境,苏联和英国最终出兵占领了伊朗,巴列维被迫退位,经过英苏两国同意后,由其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继位。
▲英国和苏联同意下,新国王小巴列维继位
1943年新国王小巴列维对德宣战,加入同盟国,不久之后著名的德黑兰会议在伊朗召开。伊朗在二战成为英美援助苏联的战略通道,为苏联打赢德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战胜利后,英军和美军很快撤走,但苏联没那么容易撤走,最后小巴列维求助美国才迫使苏联撤军。冷战开始后,因为伊朗是堵住苏联南下印度洋的最后防线,同时为了获取伊朗的石油,维护自己在中东的利益,美国开始全面扶持伊朗,小巴列维全面倒向美国,以为在美国的庇护下政权可以高枕无忧,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推行比一战后的改革更加激进的改革。
1950年代,中东政局发生了巨大变化。1952年纳赛尔推翻了埃及法鲁克王朝,建立了埃及共和国。1958年,伊拉克如出一辙,推翻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国。周边国家的政治动荡触动了国王,国王认为如果不进行改革,伊朗也很有可能发生革命。
▲纳赛尔建立埃及共和国,对中东影响重大
终于在1960年代,国王发动了比父亲更为激进的世俗化与现代化改革,国王称之为“白色革命”,希望通过和平的“白色革命”可以避免流血的“红色革命”,并使伊朗迅速成为现代化的国家。
通过“白色革命”,伊朗在经济上确实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伊朗1979年GDP总量高达904亿美元,只比沙特少200亿美元,而伊拉克只有378亿美元,韩国只有666亿美元。
▲白色革命期间,伊朗经济增长速度很快
不过激进的改革没达到当初的预期。改革过程中奢侈腐化、贪污贿赂之风大行其道,一些王室成员、军政官员利用权力收受贿赂。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贫富差距却越来越严重。富人住着西式别墅,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而大部分人依然赤贫如洗,很多穷人还在挨饿。
国王一直鼓吹古代波斯文明,1971年,为了向世界展示自己是波斯帝国的继承人和展示伊朗的富强,国王花费3亿美元举行波斯帝国成立2500周年庆典,这让穷人看到了国王政权的奢侈无度。
国王还将伊斯兰纪年改为波斯纪年,这令本来就对世俗化政策不满的教士阶层更加不满。巴列维王朝种种“去伊斯兰化”的举动使得教士阶层趁机大力宣传,添油加醋,历数国王的贪腐进一步刺激了民众的情绪。
▲伊朗王室及各国政要出席了波斯帝国2500周年庆典
伊斯兰教在伊朗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后,早就和当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强大的保守势力和利益群体,世俗化已经触及到了他们的利益,推崇西方文明和古波斯文明意味着否定传统的伊斯兰文明。
并且西方先进文明引入后,西方文明中的一些不良因素也来到了伊朗,导致伊朗“黄赌毒”泛滥,冲击着伊斯兰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引起穆斯林的不满,穆斯林普遍认为国王是美国的傀儡。
王朝推行世俗化政策,给予妇女投票权和选举权,允许非穆斯林担任法官,在全国学校开展世俗化教育,取消了宗教领袖的特权,这些都招致宗教上层的严重不满。
▲波斯帝国2500周年庆在居鲁士大帝的墓前开始,展示古波斯文明和巴列维王朝的当代成就
三、世俗化道路的终结
在这种背景下,终于在1977年,伊朗不同阶层的人民群众及政治力量联合起来形成了反对国王的群众运动。宗教上层利用人民的强烈不满成为反国王运动的旗帜,1960年代就公开反对国王世俗化政策的宗教上层人士霍梅尼成为反国王运动的领袖。
▲反国王运动中高举霍梅尼画像的伊朗群众
国王本以为背靠美国就可毫无顾忌地推行世俗化,不惜与伊斯兰教为敌,但是关键时刻美国并没有救他,美国认为巴列维王朝改革太激进,触及了太多人的利益,救国王可能会得罪所有伊朗人。因为霍梅尼早年的反苏言论,美国以为革命后的新政权同样会亲美反苏。
美国媒体曝光了国王得癌症的消息,人们更加认为国王大势已去,国内反对者越来越多,军队也宣布保持中立,1979年,国王被迫逃到国外,几年后便客死他乡。
最终,霍梅尼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过宪法保证了伊斯兰教的统治地位,巴列维王朝的世俗化政策全部被推翻。
从此,女子必须戴头巾,政治由教士掌控,伊斯兰教渗透到了伊朗社会的每个角落。霍梅尼组建了伊斯兰革命卫队用于巩固革命成果,革命卫队实力甚至强于国防军,致力于维护共和国的伊斯兰属性。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实力强于伊朗国防军
霍梅尼宣称“既不东方也不西方,只有伊斯兰共和国”,并呼吁推翻中东地区的君主制,并由伊斯兰共和国取代。新政权的内外政策受到了中东国家和西方国家的敌视,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险些让新政权被扼杀在摇篮。
新政权要求美国交出国王,遭到美国拒绝。于是伊朗扣押了美国在伊朗的52名外交官和平民,这使美伊关系降到冰点。不过此时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收缩阶段,最终美国并没有出兵推翻伊朗新政权,直到1981年美国通过谈判才使被扣押的人员获得释放,201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逃离德黑兰》就是以此次事件为故事原型。
虽然美国和伊朗没有爆发战争,但是后来伊拉克的入侵差点使伊朗新政权遭受灭顶之灾。
伊拉克是一个世俗化国家,与伊朗一直有领土争端。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后,霍梅尼试图向伊拉克输出伊斯兰革命,鼓动伊拉克什叶派推翻萨达姆,建立一个伊朗式的伊斯兰政权,这成为两伊战争的导火索。
1980年萨达姆派兵攻入伊朗,企图将伊朗新政权扼杀在摇篮中,并解决领土争端。结果伊拉克的入侵反而团结了伊朗人,伊朗最终击退了伊拉克保住了新政权,直到今天伊朗依然是政教合一的非世俗国家。
▲两伊战争打了8年,伊朗保住了伊斯兰政权
巴列维王朝的世俗化政策方向上是代表世界发展潮流的,但是操作层面出现了失误。伊斯兰文明在伊朗已经根深蒂固,世俗化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而巴列维国王以为有美国的支持改革就可以激进,试图快速以世俗化文明取代伊斯兰文明,结果遭到了宗教势力的激烈反对,最终被反对势力推翻,终结了世俗化道路。
而土耳其的世俗化改革是发生在几乎要亡国灭种、改革几乎成为一种共识的时刻,并且凯末尔有着崇高的人格魅力和威望,尤其是凯末尔掌握了世俗军队,并通过制度安排确保军队一直以维护土耳其的世俗政体为己任。最终土耳其的世俗化成功了,而伊朗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