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毫无疑问,这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件好事!
我甚至觉得,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或许过10年、20年后,我们会看得更加清楚。
那就是不久前的中央财经委会议,有关共同富裕的表述,其中有一段这样说: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请注意:
初次分配、
再分配、
三次分配、
橄榄型、
共同富裕……
坦率地说,分配是天底下最难的工作,甚至都可能没有之一。
古人就警告: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均的后果,大家从历朝历代动荡中可以看到。现在,还有句俗话,“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难的结果,相信不少人也有亲身体会。
但改革进入深水区,再难的事情,也必须去解决。
更何况,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那这三次分配,都是怎么分配呢?
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1994年在《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中,是这样定义的:
通过市场实现的收入分配,被称为“第一次分配”;
通过政府调节而进行的分配,被称为“第二次分配”;
个人出于自愿,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出去,可称为“第三次分配”。
第三次,或者简单点说,就是公益慈善。
中国自古就有慈善的传统,急公好义、乐善好施、活菩萨等等,就是例证。
在2005年,新华社曾在一篇稿件中说,和谐社会不能缺少第三次分配。
为什么?
因为每一次分配,都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一次分配,一般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第二次分配,是政府通过税收,缩小初次分配中的过大差距。
第三次分配,则是指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互助对于政府调控的补充。
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是前两次分配所不能替代的。
一个美好的社会,不能没有慈善。
事实上,主动、积极参加慈善,既是帮助了别人,也能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快乐,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新的人生境界和富足。
莎士比亚就曾经说过:慈善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
(二)
说实话,在世界富豪中,我还是很佩服巴菲特,不仅仅因为他卓越的投资才能,更在于他对于慈善的态度。
富而且仁。
2006年,巴菲特签署捐赠意向书,决定向五家慈善基金会捐出其财富的85%,当时约折合375亿美元。这是美国和世界历史上最大一笔慈善捐款,超过许多国家的GDP。
对于捐赠举动,巴菲特说:“我不是财富王朝的热衷者,特别是在世界上还有60亿人比我们穷得多的时候。”他说,他希望自己的举动能带动更多的富豪慷慨解囊。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些中国企业家,一些中国企业,也正在行动起来。
比如,腾讯。
在投入500亿元启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后,8月18日,腾讯又宣布,再次增加500亿元资金,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
这意味着四个月内,腾讯已连续规划投入1000亿元资金。
科技向善,这种态度,也是一种善。
这其实也是一种正向的循环。
中国的巨大市场和机遇,给了腾讯这样的企业以无限可能。现在,腾讯又通过自身慈善,助力第三次分配,更好地“取之于社会,回馈于社会”。
很有意思的,这两个500亿,一个着眼未来,一个立足当下。
4月投入的首期500亿元资金,即“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项目,更多着眼于基础科学、教育创新、碳中和、FEW(食物、能源与水)、养老科技和公益数字化等领域的前瞻性探索。
对未来的中国,这些领域很重要。
本次启动的500亿,即“共同富裕专项计划”,聚焦在带动低收入增收、帮助医疗救助完善、促进乡村经济增效、资助普惠教育共享等切实带后富、帮后富的领域,长期、持续提供支持。
这些,也是在呼应当下关切。
比如,腾讯就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公益寻人链”,把多个寻人平台的数据链接,使得各大公益平台能够实现信息共享。
大家都知道,寻找失踪儿童,最宝贵往往是黄金72小时,如果家人需要单独去每个平台进行注册发布,则会大大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如果有丢失儿童已经找回,但某些平台并未获得消息,寻人启事依旧挂在网上则会造成资源浪费。
腾讯的“公益寻人链”,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使得寻人效率大大增高。
还有,腾讯即视,一种基于跌倒检测的智能老人看护系统。
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最怕的是跌倒,跌倒已成为60岁以上老人伤亡的头号诱因。但按照统计,全国每年有 4000 万老人跌倒,他们如果没有获得及时救助,很有可能引发生命危险。
这种智能老人看护管家,则可在保护老人隐私的情况下,获取老人的姿态信息,并在老人跌倒时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救治,不仅缩短了黄金的救援时间,也节省了养老院、医院等场所的看护人力,确保老人、病患的安全和隐私性。
这些事情,功德无量。
腾讯就表示,将深入结合自身的数字化产品和科技创新能力,配合1000亿专项资金的使用,以“技术+资金”的双驱动,形成放大效应,覆盖更广和更深的攻坚领域。
由此,腾讯也将承担好“连接器”的使命,带动更多行业伙伴共同行动,发挥科技向善的杠杆效应,配合政府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在社会普惠领域持续助力。
这不只是一个企业的行动,这是全行业体系的联动。
这既是对政策的响应,更是一个有责任企业的追求。
(三)
公益慈善,是跟爱心紧密相连的。
一个地方,可能不是最富裕,但慈善做得好,幸福指数就高,形象也会更好。
但要做到这一点,也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
从国家层面,需要好的政策引导。
当年在美国工作的时候,有专家就跟我讲,美国社会分配的重要特点,就是遏制财富转移,扶贫抑富、鼓励慈善。
尽管这也不乏争议。有一些美国人认为,征收遗产税阻碍投资与储蓄,是对成功者的惩罚,应予以取消。
但不少美国富人,包括巴菲特等人都认为,征收遗产税,为美国增加了数百亿财富。如果取消,将导致政府削减开支或提高其他税收,从而加重普通民众的负担,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甚至当政府降低财产税时,巴菲特等人还登广告公开呼吁:请向我征税。
毕竟,用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话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这也是一种境界。
中国不是美国,我们中国的政策,显然更应该超越美国。
我相信,鼓励更多企业、更多个人投身慈善,将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鲜明特征。致富光荣,慈善亦光荣。
从企业层面讲,发展当然是第一位的,但成功不仅仅是利润、效益,慈善也是整体形象的一部分,产生无形但巨大的价值。
当然,作为创新巨头的腾讯,还可以做得更多,也不止慈善方面。腾讯慈善效应,也会促使更多企业行动起来。
还有,全社会慈善的氛围。
我们应该乐见慈善、鼓励慈善,对企业和企业家是如此。普通如小我,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有所贡献,何尝不也是大爱。
不在于钱多钱少,捐多捐少也应自愿。但哪怕一分钱,也是爱心。
我们在当年的汶川地震,在去年的武汉疫情,在今年的河南水灾中,就看到了这一幕幕。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种真情、这份爱心,确实让人泪目。
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这是慈善,其实也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需要国家的引导,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然,最终需要每一个人付出努力。
腾讯迈出了一大步,但这只是中国的很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