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件事引发广泛热议:

网传有家长请一老师给两个初三的孩子补课,结束后举报老师并要回补课费。





对于家长的做法和老师的补课行为,大多人认为双方都有错误,没什么好说的。

学校老师不能课外有偿补课,这是明文规定,老师确实有错在先。

但是这件事让人倍感不适的是:家长引导孩子上课时偷偷录音,以此作为举报的证据。

这已经不属于我们通常讨论的“该不该鼓励孩子成为‘告密者’”的话题范畴了,而是这位家长直接成为了告密者的“典范”,甚至身体力行地给孩子示范了告密的“具体操作方法”,令人咋舌。

孩子成为了该家长缜密的告密计划中的“重要帮手”,夹在家长、学校老师、教育局领导三方之间,作何感想?

如果网传属实,这件事又会对他们往后的学校生活、为人处世方面甚至是价值观上,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让人堪忧。



之所以单拎这件事出来讲,是想提醒大家:警惕“告密文化”。

从最贴近生活经历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发现,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经常会有一些孩子喜欢向老师或家长告状,说哪位同学怎么怎么了。

这其实是正常的现象。

因为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来说,3-6岁是孩子形成规则意识的时期,这时他们对于一些打破规则的行为会特别敏感。

随着孩子的语言能力不断发展,会急于让老师或家长知道谁没有守住规则,所以小学阶段的告状行为会比较普遍。

但随着年龄增长以及对社会的认识不断加深,孩子爱告状的习惯会逐渐降低。

但如果老师或家长鼓励这种告密行为,或者像本次补课事件中家长拉着孩子一起密谋“告密”,则会强化孩子的这种习惯,严重的会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宁波小学生举报带零食反被罚”这个新闻,惩罚告密者的女老师在事件发生四天之后,也发表了一篇文章《学生告状很正常,但不能以此培养告密者》。

她详细区分了三种学生告状的类型:一是出于儿童朴素的道德感;二是因为自己的利益被侵犯;第三种才是出于嫉妒或威胁的动机要告状,损人利己。 前两种情况下她是支持告状的,第三种才堪称“儿童版告密”,值得警惕。

她写道:“我们绝不能培养学生来做告密者,这是很可怕的……我希望学生们举止文明,班级井井有条,但我不希望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告密来掌握他们的动向。” 身为家长首先就要意识到,打小报告从来都不是解决孩子成长问题的好的方式。



英国研究人员曾连续2个月观察一群学龄前儿童,研究发现,每个孩子平均每天“打小报告”1次以上,最多的平均每天6次,男孩和女孩平均每天“打小报告”的数量大致相当...... 明知大人(老师)不喜欢“打小报告”的孩子,为什么孩子们还是乐此不疲呢? 首先,孩子非常清楚,“打小报告”通常不会招致批评(大约只有6%的小报告会招致批评),“打小报告”通常会得到大人的认可支持(大约会有70%的小报告得到大人的认可支持)。 



这是因为身为家长一直都没有意识到,我们经常剥夺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宁波惩罚告密者”的女老师始终是少数,更多的老师,在孩子出现矛盾的时候,经常会第一时间插手进孩子的矛盾中,干预孩子们明明可以内部解决的事情。

 中国的孩子往往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都是掌上明珠,当孩子受到委屈的时候,也往往直接帮孩子解决掉了他遇到的困难,甚至直接告诉了孩子再遇到这样的矛盾应该怎么做。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遇到困难找老师找父母就好了,自己不需要动脑筋等着有人来解决,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会打小报告的原因: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除了打小报告之外还有别的解决途径。 



在美国,同样也会存在学生爱打小报告的问题,而美国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就是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而少年商学院的特约撰稿人南桥,也分享过这么一个例子:

有一次他和一些美国同事聊天,他问一个同事琳达,你上小学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她说记忆深刻的是她刚上学的有一天,老师上课期间有事要出去一下,临走前叫小朋友们不要喧哗。结果老师一走,就有小朋友闹将起来。

老师回来后,琳达便把这情况报告给老师。结果当天下午,老师给琳达单独留下来作为惩罚。

他的第一反应是不解:“为什么?”在他看来,这算不算赏罚不清?凭什么惩罚一个不闹的好学生,让捣鬼的学生逍遥法外?

琳达的回答说:“因为我出卖了团队。”

在美国的小学,小孩跟老师告密是绝对不被鼓励的。告密的孩子没糖吃。

再比如有个孩子跟老师告状说谁谁不和他玩,老师问的第一句就是那你试图怎么解决?

她们不会直接给出一个解决方案或者评判双方的对错,而是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和对方商量如何解决问题。

在美国的论坛里,也有很多美国老师分享他们是如何应对孩子打小报告的问题。

比如限制孩子们告状的次数,次数用完就不能再告状了。

或者是在教室设置了一个告状盒,让孩子把时间地点人物写在纸条上扔进去,到固定的时间再处理这些纸条,而往往到那时很多孩子都已经忘记了这件事。



家长的过度干预会让孩子每一次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我独自一人真的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吗?”因此,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监护人和成年人,你需要让你的孩子知道你目睹了他们的挣扎,但是你需要多倾听而不是直接干预。

通常来说,家长们所忽视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一直在引导孩子,并且剥夺了一些,他们在对应年龄所应有的适当的决策练习权。



如果我们一直告诉孩子们该这么做,不该那么做,这样他们就永远不能练习自己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了。

但我们适当地按下让自己静音并且暂停的按钮,孩子们才会成长。

在生活中,当孩子表达他的需要及想法,在他可以做决定、不妨碍别人的范围,例如衣着选择、游戏喜好等,全力支持他,让孩子知道“了解自己喜好及想法”的他,是个很棒的小孩。

要常常鼓励孩子,增加其自信,比如:“你能够等别人说完话再说,真厉害!”、“你能够去认识不同的朋友,真了不起!”

身为家长要意识到,放任孩子爱打小报告的坏毛病是一种恶的教育。《三国志·蜀志传》里面有一句话一直流传至今: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