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王寒

在大部分中国产业链企业面前,苹果都是趾高气扬的存在。但唯独在这家中国企业面前,苹果也得客客气气的。

这家公司,就是大立光。



进入苹果供应链,是所有手机零部件厂商的梦想,利润再低也在所不惜。苹果也因此养成了疯狂杀价、扶持备胎的恶习,搞得同行之间自相残杀。可惜,这个套路遇上大立光行不大通。

2013年6月,来自中国台湾省镜头生产商大立光在美国加州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控告另一家iPhone摄像头供应商玉晶光“引诱”苹果侵犯自己的5项专利,同时还认定其有8件产品侵权。

在果链供应商集中备货的6月发起进攻,大立光敲打苹果的意图十分明确:你想扶植新的供应商,也得看它有没有这个技术。

直到今天,大立光依然是iPhone镜头主要供货商。而其几年前的操作,让果链供应商至今都叹为观止、难以超越。

苹果为啥拿它没辙?故事要从一次改变命运的决策说起。

1987年,林耀英在与相机大厂普立尔董事长黄震智的交谈中察觉到,未来智能手机轻薄短小,有大商机。而塑料镜片易量产、成本低、良率高,最适合应用到手机上。



彼时,林耀英创办的大根精密主要生产玻璃镜片。回去以后,他立刻与其他股东商议转入塑料镜片研发,但却遭到了拒绝。

林耀英决定另起炉灶成立大立光电。独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快马加鞭斥资3600万元从国外进口机器,量产塑料镜片。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诚如当年林耀英预判的那样,智能手机逐渐成为光学设备中的最大品类,如今出货量占比高达75%,而适用玻璃镜片的相机占比不到1%。

自3G时代起,大立光就是苹果首选的镜头供应商。后来,随着国产手机品牌崛起,华为、OPPO、小米和VIVO等都成了大立光的座上宾。

长时间与一线品牌保持联动,让大立光在产能规模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良率,始终走在技术和商业化的最前线,逐渐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



镜头是多枚镜片组成的感光元件。堆叠越多镜片,每片中心点需完全重合、品质一致,这是光学厂商很难突破的瓶颈。

假设一枚镜片只存在上下两项变量,那8P镜头(使用8片塑料镜片堆叠而成)的变量就是2的8次方。对此,大立光已于2019年底全面克服并实现量产。据林耀英之子林恩平表示:“像素都是上亿起跳。”

对比起来,全世界的其他同行,都还处于努力提升7P良率阶段。

就连十多年前曾与大立光并称“光学双雄”的亚洲光学董事长赖以仁也甘拜下风:“我们全塑料(镜头)拼不过大立光,他们真的厉害!”



与此同时,大立光在漫长的技术沉淀过程中,相当注重专利保护,建起了一座由2700多项专利构成的护城河。其他公司要使用相关技术,要么花钱购买,要么加大投资另辟蹊径,结果要么是成本高企,要么良率难以爬坡。

数据统计,大立光已是全球最大手机镜头供货商,每月生产超过2亿颗镜头,全球市占率超过30%,毛利润高达70%,超过苹果,市盈率长期在20倍以上。

这些都足以说明,为何大立光能站着把苹果的钱挣了。毕竟,在影像浪潮时代,镜头对手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规格的镜头更是如此,这便是大立光的议价能力之所在。

而近年来,手机镜头仍然在向大光圈、高像素、高解析度等方面不断升级,消费者对画面的要求永无止境。这也意味着,在技术、专利、产能、良率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的大立光,还未触到天花板,其增长空间也将继续释放。

对此,一位曾经与大立光对簿公堂的光学厂董事长表示:其实我们还是感谢大立光的。它拉高了技术门槛、让差价出现,即使“像我们这种不良少年”也有做低阶手机、苹果MacBook或者iPad空间。苹果养不出第二家大立光,以后如果有第二家,价格可杀,就不再是共存共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