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一则16岁学生参加沙漠探险身亡的消息牵动了很多人的心。



今年16岁的郑晓(化名)是北京一所外国语学校出国部的高一学生,事发前,中国探险协会在学校办了一次宣讲,介绍了青少年腾格里沙漠探险的项目。

6天时间,参与者要背上超过20公斤的物品,完成80公里的挑战里程。 这样的活动对于未成年人而言,看起来就让人望而却步,但还是有8名学生想要报名参加,其中就包括小郑。

原因并不是他们真的对这个活动有多感兴趣,而是因为主办承诺,这对以后留学有帮助。



8个还未成年的孩子,抱着去玩一玩的心态,从北京来到了银川。

活动开始前,主办方给他们发了装备,包括睡袋、帐篷等,但并未教授野外生存技能,也并没有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考核能否参加。

7月27日,队伍正式进入沙漠,队伍共配有2名领队、2名随队和1名司机。

每天除了中午头最热的时候,其余时间都是在徒步。

活动第三天中午,小郑身体不适,倒地不起,想要放弃。领队过来简单的看了看,认为他不像中暑,让他继续走。

休息了一会,小郑爬到坡顶再次倒下,他求着领队叫医生,但又一次被拒绝了,依旧坚持让他走完。

体力不支的他从沙坡上滚下,彻底没有了意识,同行的同学想要打120,但沙漠中手机没有信号。

因为没有随行医生,车辆载着小郑疾驶近40分钟,终于拨通了120,十分钟后120赶到,小郑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队员在途中测量地表温度

16岁孩子,他不是真的热爱探险,只是这场活动或许可以换来一片光明的前途。

他想要坚持,但也明白量力而行,不止一次求助,却被一句“别人都行,你为什么不可以”堵上了嘴。

说得好听,是一次历练人的探险。

实则,这就是一条披着“探险”旗号的产业链。

02

还记得今年五月,甘肃马拉松事件吗?

172名选手,21人遇难,占了总人数的12%。

这是,国内甚至全球山地马拉松运动开展以来,发生的最大一场悲剧。

赛场上,有久经沙场的常胜将军,也有即将迈入婚姻殿堂的准新娘......

他们原本都有美好的未来,却因为一场寻常又不寻常的比赛,从此和亲人阴阳两隔。



时间回到2021年5月22日早上9点。

赛事举办地点,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风景区。

赛道的安排是,离开景区之后,往山上跑,海拔有2000米左右。

开赛前,景区的风就不算小,为了让身体热起来,身穿短袖短裤的参赛者们都积极的热身。

当时,谁也没想到,会有多大一场风暴在前方等着他们。



越是深入,天气越是古怪。

风突然变得巨大,细雨也变成暴雨。

风刮在身上就像一把把刀子,雨打在脸上压根睁不开眼睛。

CP3路段是整个黄河石林的赛道最难的一段:

山是石头与砂土混合的路况,很多段都非常陡,选手们需要手脚并用往上爬。

因为连摩托车都上不去,所以CP3不提供任何补给,这意味着即便到达山顶,也没有可补充的食物和水。



暴露的山体,极端的天气,选手单薄的着装,就这样,21个不幸的生命在失温下,抽搐、口吐白沫、失去知觉,渐渐无法呼吸。

这不是一瞬间的意外,这是在一点点经历着死亡啊!



造成如此悲痛的结果,是只有极端天气的吗?可能并不!

2016年,我国马拉松比赛呈井喷式发展,但应与其匹配的保障却没有跟上。

参赛选手的装备问题,赛事保障工作漏洞,补给站不足,后期救援缓慢,种种情况,都很难让人将这样比赛跟“专业”二字挂钩。

但这样不算专业的比赛,如果顺利举行了,可能就是一场主办的狂欢。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个二线城市的马拉松投入不到2000万,最终收益能到3000多万。

所以在暴利面前,不少“野鸡比赛”掺水,也成为埋在马拉松爱好者赛程中的一枚炸弹。

03

近些年,极限运动特别受人追捧,随之而来,相关的惨案也越来越多。

那个在青海失联的女大学生。

经过多日寻找后,警方发布通告,确认女孩遇难,而细心的网友注意到,新闻报道用了“遗骸”,而非尸体一词。



女孩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清水河南侧无人区被找到,也就是说,她的尸体很可能已经被野生动物吃掉。

据说为了找失联的女孩,由于地形复杂,搜救人员只能徒步前进,没有通讯工具可以使用,所以不敢走太远,因为走着走着就会看不到来时的方向。

就连准备万全的专业人员也不得不对这里多了几分畏惧,可想而知对于没有任何野外生存经验的人来讲,这就是一场生命的赌注。



那个在张家界翼装飞行失联的女学生。

张家界的山有多险,不管去没去过,都少也都听说过一二。

也正因为这里足够“险”,所以引得不少极限运动爱好者来此放出豪言,想要征服这里。

这名女学生也一样,她信心满满的启程,却消失山谷不见。



当地的搜救队为了寻找她,一座一座山的翻、一步一步路的排查。

经历了7天的搜救,最终找到了她的尸体。

在场的救援队员,都是一个个硬汉,但却为了这个姑娘忍不住落泪。

所以,在你想要去“征服”一片土地的时候,先想一想自己是否有能力面对可能发生的危险。



那个身经百战的中国徒步探险第一人余纯顺。

在1996年的时候,已经徒步走遍中国的余纯顺,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

“我要一鼓作气把6个沙漠走完,包括死亡之海罗布泊,所以今年是我的沙漠年。”



作为中国自然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罗布泊周边寸草不生,算是一片生命禁区。

尽管很多人都劝他,但还是没能拗得过。

在出发前,他做了万全的准备:设置路线,准备足够的干粮和水.....

在所有人期待的他又一次成功的消息时,等来的却是他遇难的噩耗。

据法医推测,他是在高温环境下缺水引起的急性脱水,全身衰竭而亡。



还有太多太多血淋淋的例子。

他们或许是为了结果,或许是享受过程。

但有些时候,大自然确实是需要敬畏的。

不是所有美丽的禁区,都适合你的孤注一掷。

拿生命去赌一次未知的诗和远方,这样的真的不值。

04

再回到这个沙漠探险遇难的孩子。

有人说,这种探险活动具有危险性,组织方得做足安全保障,制定应急预案,考虑到每个细节。

也有人说,这个意外重点在主办方的失责肯定没跑,但是既然说到探险,孩子家长面对主办方再天花乱坠的承诺,也应该想到其中绕不开的危险性。

上面的两种说法,引起激烈的讨论。

没对讲机,没保障车,没医护人员,就一个领队敢带着8个未成年人沙漠探险,这场意外明明可以避免的。

参与活动的学生多数都不是因为对探险热爱,参与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听信了他们承诺的这个留学路上的“加分项”。

可是探险处处是风险,任何人都不能保证帮你规避所有风险。

说到底,主办方和参与者,都应该是有门槛的。

类似的悲剧并不是个例。

而悲剧的警钟,真的不该一次次敲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