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称,默克尔早前宣布不会参加今年9月的大选,这意味着她将卸任总理一职,但她没有透露自己未来的计划,她表示自己没有时间和空间去考虑后面的事。根据德新社报道,默克尔自1990年起在德国联邦议会任职,并担任总理一职长达15年,卸任后有资格领取65%的议会议员工资。此外,她还可以雇佣助理、秘书和司机。据报道,默克尔将在新政府完成组阁后辞职。(海外网 汪晓宇)
德国大选将于今年9月举行,德国总理默克尔不再参加选举,也不会再担任任何政治职务。这意味着中德关系将会走向一个新的阶段,新领导人的对华态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中德关系的走向。近日,德国下一任总理的大热候选人阿明·拉舍特和多名政客联合撰文,呼吁欧洲与中国"划清界限",中德关系似乎走向了一个新的岔路口。
中美之间的博弈牵扯到了很多国家,特别是拜登当选总统后一直想要拉拢欧洲国家,在欧盟占据重要地位的德国变成了首选。但默克尔在重重压力之下依然在今年的G7、北约峰会上毅然决然对美国的反华战车踩下了刹车。在此之后,默克尔继续努力推进中欧投资协定的落地进程,从而引发了美国的不满。
近日,被视为"默克尔接班人"的基民盟党主席拉舍特联合一些官员一起撰文,文章中谈到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在经济、人权和科技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称中国不仅仅是伙伴,也是一个"制度对手",并在文章中谈到要与美国结盟,呼吁欧洲各国一起认清和中国之间的界线。
早在今年6月,拉舍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谈到:在与中国的竞争中,西方国家应改变冷战思维,避免再次陷入冷战。同时,拉舍特也表示了中国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竞争对手"这个看法颇具有"中国威胁论"的意味。
在此篇文章中,德国国防部长卡伦鲍尔也提到:不要过分依赖中国的经济实力,并认为中国隐藏着强大的野心并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通过控制市场来限制欧洲国家的政治行动。
据报道,这些文章将于本周发表在一本贺刊上,该贺刊是为了庆祝德国外交部在1981年为了推进德国与美国、加拿大之间的关系,专门设立的一个办公室,今年也是该办公室成立40周年的纪念日。不难看出,拉舍特在中美博弈中选择了美国阵营。
在此之前,拉舍尔在选举总理时曾多次公开表示,"我们需要成功的延续,而不是打断默克尔时代的政策",这句口号一直是拉舍尔竞选时的主要执政理念之一。而如今拉舍尔想要站边美国的想法明显与默克尔想在中美博弈在保持中立的想法相悖。
那么,为什么拉舍尔不延续默克尔的中立立场,转而投向美国了呢?据报道,受今年极端天气的影响,德国西部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洪灾。作为大热总理候选人的拉舍特在陪同总统抵达灾区视察灾情时,神情愉悦地与工作人员聊天,并被媒体捕捉到大笑的画面。随后,在互联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拉舍特大笑"的话题登上社交媒体头条。
并有人向媒体表示:"总统正在与受灾人民交流,拉舍特却在背后大笑,这种行为极不礼貌又令人发指。"
据数据显示,拉舍特在灾情过后社会支持率一路下跌,远远落后于另外两位总理候选人。将这件事与拉舍特近来亲美的行为联系起来,不难看出,距离九月的总理大选越来越近,拉舍特因选票落后选择了剑走偏锋,想通过向站队的方式得到美国的助力。
其次,"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一直存在,拉舍特此举大概率也是想通过煽动反华情绪,让人们的关注点再次转移到中德关系上,达到他转移大众视线的目的。
拉舍特此举无疑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为了让人们不再关注自己的不当举动示好美国,如果他成果当选总理,那么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又要受制于美国。至于他能不能达成目标,就要看美方和德国民众究竟会不会"上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