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欧洲街头出现了一个神秘的东方少女。

从瑞士日内瓦,到法国巴黎、波尔多、普罗旺斯....

人们总能见到她,仙气飘飘地忽然出现在城市街头,留下天籁般的音乐后,又悄然隐于人海。

她如一个“传说”,很快在youtube上走红。




这位中国女孩名为“彭静旋”,小名碰碰。

或许大家更熟悉的是,她在社交平台上的昵称:碰碰彭碰彭。



3年,10座城市,200首歌曲...

碰碰带着她的古筝走出国门,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奏响了属于中国的声音。



她也因此风靡全网——

在B站拥有145w粉丝,全平台粉丝更是超过了1000w~

她在欧洲路演的视频,仅B站播放量就合计高达1.6亿!



法国高等教育署授予她“中国留学生网络大使”的称号;

她不仅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舞台,浙江卫视也邀请她与郎朗同台演出...



今天,小IN约到了“碰碰彭碰彭”,一起来聊聊她带着古筝走过的那些路~





三年前,碰碰一个人,背着一架古筝,走上了法国波尔多市街头。

初次在街头登场,她不免有些担心——古筝成为街头艺术太少见了!

“会不会有人愿意停下脚步观看?”

在这里,人们只有遇到喜欢的街头艺术,才会停下来欣赏,不喜欢就匆匆走过。



那天闹市熙攘,碰碰在水镜广场一偶架起琴。

起初只有零星路人因好奇停下脚步,打量着她和她庞大的乐器。

怀着忐忑心情,碰碰开始低头抚琴。



流转千年的中国古乐《高山流水》,回荡在欧洲街头巷角。

一曲起,仙乐摇曳;遥指间,令人情灵摇荡。

待她弹完,现场瞬间掌声雷动。

 

碰碰抬起头,这才惊觉眼前围了一大群观众,道路都被堵得水泄不通。




法语赞叹声连连,还有外国人用中文说:“太好了!谢谢你!”

一位老奶奶从口袋里挤出硬币,步履蹒跚向碰碰走来说:

“希望你把这份美传下去~”



于是从那天起,碰碰的倩影开始流连于法国各个城市街头。

用一架古筝,弹尽古今国风。




在一场演出中,碰碰选曲时刻意挑选了拥有戏曲元素的古风歌曲《赤伶》。

水袖柔婉、戏腔曼妙,昆曲与琴声错落。

曲词中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即使是从未听过戏曲的外国人,亦能被其或凄或肃的悲腔撼动。

为了展现出古筝更年轻、多样的风貌;


碰碰在传统民乐的底蕴上,融入了嘻哈、电子等潮流元素为古筝增色。

她挑战将日本动漫歌曲《千本樱》、钢琴流行曲《克罗地亚狂想曲》改编后,用古筝来演绎。

筝音嘈切,轻如潺水又疾如狂流;

一曲破阵,震慑全场。

有时在街头遇到其他国家的音乐人,碰碰也会与他们进行很有意思的即兴合作。

 

“希望民乐能够在保持自己的基础上,与更多国际音乐接轨,玩出不一样的魅力。”



去年法国城市封闭期间,碰碰无法出门路演;

便在家里阳台上,与钢琴家郎朗隔空“四手联弹”《荒野狂想曲》。

古筝与钢琴对弹,竟然意外地和谐,刚柔并济,相辅相成。

一曲弹完,连楼下经过的路人,都在鼓掌。

“每次演出结束收获掌声的时候,内心的民族骄傲感就会油然而生。

我总会很自豪地告诉听众,这是古筝,来自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碰碰和古筝结下的不解之缘,还要从7岁说起。

那时的她沉迷看《还珠格格》电视剧,对剧中常出现的古筝一见钟情。

后来去乐器店挑选乐器时,她毫不犹豫地选了古筝,由此习琴近20年。



23岁时,碰碰从武汉音乐学院毕业,前往法国波尔多音乐学院深造。

梦想装进了琴箱,陪她漂洋过海,远渡欧洲。



留学期间,她注意到异国街头经常有在路边表演的艺人。

一个人,一把乐器,就能撑起一场演出,天地皆是舞台。


碰碰被这种街头艺术的浪漫与自由逐渐感染,心生向往。



“如果我自己也能够把古筝搬上街头,不知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呢?”

演出前,碰碰也曾担心,中国传统音乐“曲高和寡”的调性,未必能引起外国听众的共鸣。

然而,音乐的感染力,不分国界。

带着古筝走上街头后,她不仅赢得了掌声,也收获了许多暖心的瞬间。



碰碰曾演奏过一首《琵琶语》,弹毕一位外国老爷爷上前,

和她说这首曲子很美很安静,他听出了“小桥流水”的感觉。

有很多外国人也说,从音乐中能身临其境地想象出中国的美景,非常希望能亲自来中国看看。



有一次,碰碰在海边演奏了电视剧《琅琊榜》的主题曲《红颜旧》,

一个老奶奶就静静坐在海边听,沉醉在音乐里挪不动步了。

她说自己虽不理解歌词,但依然能从哀婉动人的旋律中,感悟到丰富的情感。

“她想起了自己许久未见的旧友和家人。”



当碰碰弹起节奏激昂的《赛马》,古筝前围了一圈听得入迷的小孩子;

他们跟着韵律翩翩起舞,其中一个小孩还有模有样地模仿起中国功夫的动作。



 
碰碰的演出不仅引来外国人驻足倾听,还勾起了过路华人的思乡之情。

异乡闻旧曲,千里忆思音。

一些华人朋友听见筝声就触景生情,留下来默默听完一整场两小时的演奏;

或伴随着音乐,大家一起在街头放声合唱《青花瓷》、《龙的传人》...

不知不觉已潸然泪下。



每场演出前,碰碰都会打印一些古筝宣传小册。

让围观的人们在听她弹琴的同时,也能通过小册子的“科普”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

让他们知道,这不是日本的koto也不是韩国的伽倻琴,而是来自中国的古筝。



碰碰演奏时还会搭配汉服,一方面是想和古色古香的乐器更加贴合;

另一方面,也是想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会主动上前询问乐器的名字、历史与来自哪个国家;

也有人对碰碰身上的汉服十分好奇,会询问她身上的汉服是哪个朝代的,中国人是不是只在节假日才穿等问题。

碰碰都会耐心向他们解释,并教他们“古筝”的中文发音,有时还在现场直接教小孩子们弹。



“虽然许多外国人都觉得中国民乐非常好听,接受度高但其实普及度并不高;

我希望未来能够做到大家看到古筝的第一反应就是,这肯定是中国的!”



音乐无国界,也许滤过纷纷扰扰的嚣音,世界本是一曲和谐的奏歌。

古筝、琵琶、川剧、昆曲...

欧洲街头驻足倾听的人们,未必知晓这是什么乐器,也无需完全领会曲中意;

这曲回荡在异国的华夏古乐,能在他们心中留下涟漪,久久不息,这便足矣。



正如碰碰曾说——

即使水面的涟漪暂时消散了,但仍有人会记得,曾有风吹过。

或许多年过后,当他们再聊起“中国”,会回想起在街头这场美丽的相遇。



大概这就是碰碰所理解的,文化输出的意义:

“我觉得就是通过一些小事与平易近人的印象,让大家不经意间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泱泱华夏,仪礼相传千古;赫赫文明,国粹流芳百世。

五千年的文化瑰宝,灿若星河自有天地。

正因为有像碰碰这样的“薪火”,中国声音,才得以燎原世界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