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今年上半年我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1084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新增装机214.6万千瓦,同比去年增长102.45%。部分媒体甚至已经根据上半年的增速推算,我国的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已超过英国,跃居全球第一。
其实在海上风电领域,中国已经连续三年拿下了新增装机容量第一的宝座。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统计,中国截至2020年的累计装机容量已达到9898兆瓦(下文均简写为MW),距第一名英国(10206MW)仅差308MW。
如果再考虑到中国当年新增了3060MW的海风装机而英国仅新增了483MW,中国今年的登顶确实只是时间问题。GWEC也在今年年初表示,预计中国在2021年将超过英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安装市场。
截至2020年的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上)和当年新增装机量(下) 图表来源:GWEC
但对中国而言,在新能源的装机量上傲视世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10年,中国的风电总装机就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5年后,中国又在光伏总装机上超过了德国成功登顶。如今,随着国家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电力的讨论正在从“发电”转到“用电”。
而这,正是海上风电的优势所在。
海上风电:东南沿海地区可就地消纳,稳定性可比火电
目前,我国新能源电力的消纳受时空因素的制约。
从时间上讲,新能源电力波动性较大。《中国能源报》援引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志轩的话称,我国风电出力主要集中在春冬两季,光伏出力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随着新能源发电比例的提升,做到实时平衡难度越来越大。
以陆上风光为例,2018年,新疆风电波动最长持续时间超过两天,低于风电装机容量20%的低出力最长持续时间超过8天;同年,陕西电网低于光伏装机容量20%的低出力最长持续时间超过4天。
相比之下,海上风电由于不受地形、城市规划影响,享受着更多的资源量。据《中国工程科学》2021年第1期的院士文章介绍,海上风电年运行小时数最高可达4000小时以上,较陆上风电年发电量多出20%~40%。业内人士也表示,海上风电即便是在风量较低地区,运行时间也可以达到3000多小时。
4000小时以上的运行时间是什么概念?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1》,我国电力系统的压舱石——煤电在去年的运行时间同样是在这一区间,个别煤电大省如内蒙古的煤电利用小时数会接近5000。
有足够的运行时间做保障,海上风电的波动性自然也要小于陆上风电和光伏。关于这一点,海上风电龙头之一接受了观察者网的采访,该公司资本市场部总经理潘永乐表示,海上风电的波动性小于陆上风电,且远小于光伏,毕竟风电不会因为昼夜变化导致发电量清零,甚至晚上发的电还可能更大一些。这么一来,海上风电的电网友好性无疑更加出色,电网方面也是比较愿意接受的。
从空间上讲,我国太阳能和陆地风能最丰富的地区多在西部,而用能集中地区多在东部沿海,这就需要建设特高压等线路进行远距离输送。但海上风能不一样,东部沿海省份可以在离岸大概30-50公里的区域直接开发本地的海上风能,不用担心远距离输送问题。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我国的海上风能资源极为丰富,各沿海地区间的风能资源差异也远比陆地要小。其中,台湾海峡一带的风能资源最为丰富(6级以上),其次是广东、广西、海南(4-6级)。
我国陆地70米高度和近海100米高度的资源分布对比 图片来源:《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
其实,我国资源的生产区远离主要消费区这一情形不仅是对新能源而言,对水电、火电而言同样如此,而海上风电可以实现“就地消纳”。
对于“就地消纳”的优势,《中国能源报》援引中国工程院院士余贻鑫的话称,“风光”发电(指光伏和陆上风电,观察者网注)具有强烈的间歇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它们不能独立向负荷地区供电。根据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西部送端系统的风电和光伏发电需要与当地的火电、水电等出力可控机组打捆成比较平稳的功率,再输送给终端的电力用户。考虑到这些成本,就地开发与消纳一度“风光”电的全社会供电成本优势显著。
余院士还指出,“风光”就地开发与消纳可以降低中东部省份的电能对外依存度,“电从身边来”是提高电力系统韧性、保障供电安全的根本保证。
不仅如此,相比陆上风电和光伏,海上风电还不用担心土地问题。风电龙头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田庆军认为,海上风电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实现碳中和的必然选择。未来“电从身边来”会成为一种趋势,长距离的“外来电”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各个省份必须重新思考如何自给自足。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用能体量大,土地资源稀缺,陆上风光资源不能有效解决“双碳”目标,海上风电是必然选择。
他说,国家电网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电网60%以上的新能源上网将来自中东南部,尤其是海上集中式风电。在田庆军看来,海上风电具备成为新煤炭、新石油的战略先决条件。
明阳智能潘永乐认为,从自然禀赋上讲,海上风电解决了新能源原来面临的一个瓶颈,因此它不会仅仅承担一个救火的作用,从中长期来看,可以替代煤电承担发电主力的角色。据他介绍,目前中国在离海岸100公里以内的范围内可供开发的海上风能资源量有200万MW,基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替代煤电。
另外,深海范围的海上风电开发也已启动。据阳江广播电台5月报道,由我国自主研发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首台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明阳智能阳江产业基地下线,这是全球第一台抗台风型海上漂浮式风机,单机功率5.5MW,风轮直径达到158米,每年可以为3万户家庭提供绿色清洁能源。
潘永乐表示,漂浮式机组可以在岸上完成组装,无需海上和水下建造工程,直接整体托运到目标海域,让大规模部署海上风电成为可能,是引领我国海上风电行业走向深海的重大成果。
漂浮式机组安装现场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