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全球最富裕城市之一,在这座财富流淌的城市,需要有多少资产才能称得上有钱人?

独立国际房地产顾问机构莱坊早前发表2021年《财富报告》,调查发现2020年自住物业、资产净值达3000万美元或以上的全球超高净值人士(或称超级富豪)多达52万人,2025年更将增加27%至663,483人。

并且指出,要成为香港资产最高的1%人士,需要拥有279万美元(约2,160万港元)资产,门槛比起澳洲、法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经济体高。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2000多万的资产大部分也只是那一套不能动的房产罢了,这全港前1%的富人,每年的收入有多少呢?

根据今年报税季的统计数据——

如果年薪达到300万港元,你的收入是全港最Top的1%。

如果年薪达到100万港元,你的收入是全港最Top的10%。

如果年薪达到40万港元,你的收入是超过全港一半的打工人。



01

香港哪个区千万富翁最多?

无独有偶,花旗银行今年也发布了「香港千万富翁调查报告2020」,该调查以电话随机访问超过4000名21至79岁香港居民,经过推算2020年底全港拥有净资产总值达1000万港元或以上,并同时拥有最少100万港元流动资产的千万富翁多达51.5万人,占全港21至79岁人口8.7%,即每约12个港人就有一人是千万富翁,创历年调查新高。



调查按18区计算,全港千万富翁密度最高的地区为东区,高达19%,其次为南区(18%),第3为中西区(17%)。离岛千万富翁密度最少仅得2%,葵青及屯门同样以3%排尾二。



当然,各区的收入中位数也与千万富翁的人口密度成正比,收入中位数最高的中西区住户月入息中位数高达40K!超过一半的人年入50W以上。



02

折叠香港——资本流淌的B面

千万富豪人数再创新高的另一面,是香港贫穷人口创11年新高,去年录得超过149万,贫穷率达到21.4%,即每五个香港人,就有一个是穷人。即使政府致力扶贫,加大力度提供现金补助等福利,贫穷人口仍然超过109万,连续三年破百万。

青年贫穷人口更加连升四年,创10年新高。有扶贫委员会成员认为,穷人年轻化情况不容忽视,受疫情影响,今年贫穷情况只会更恶劣,建议政府因时制宜,灵活变通,开拓更多职位,放宽在职家庭津贴的工时限制等。



政府公布《2019年贫穷情况报告》,去年贫穷率百分之21.4,比前年上升1个百分点,计及综援、在职家庭津贴等恒常现金政策介入后,贫穷率减至15.8%,贫穷人口减少约39万,但仍然破百万,有约109万人,数字仍然是2009年以来最高。

除此之外,青年的贫困人口有12.3万,同样再创新高,每八位就有一位是“穷青年”,在政府的福利政策介入后,有3.2万名青年脱贫,但贫穷青年人口仍有91300人,贫穷率仍达9.7%;当中,比例最多是25至29岁,占逾三成。



对比上面的数据,两者好像表现的不是一个香港,或者说不是同一时空的香港。

一个生机勃勃、财富在摩天大楼的空隙间流淌,人们将手伸出窗外捞住一把,就能跻身千万富豪的行列;

另一个百业凋敝、住在劏房的年轻人因为看不到确切的未来而被蛊惑着走上街头。

03

香港的贫富差距之痛

香港,这座基尼系数超过警戒线0.4的城市,近年来基尼系数持续攀升。

2012年,香港基尼系数已达0.537,步步逼近联合国规定的0.6的危险线。这一现象也在导致香港社会矛盾逐步加剧。

根据香港树仁大学经济与民生研究计划2014年的一项调查,有76%的香港成年市民认为现在生活“颇痛苦”及“非常痛苦”,较2013年同类调查的结果上升了5个百分点。在这些人中,大部分人认为住房问题是导致生活痛苦的最重要原因。

“这是我婆婆以前申请到的公屋,婆婆去世后,留给了我们。在香港,能住这样的房子,已经很满足了。”王女士说



推开香港市民王女士家的房门,左手边是柜子,右手边也是柜子。从课本到零钱筒,生活用品和杂物沿着墙从地板填到屋顶。两张上下床头尾相连,贴墙放置。几步远的窗边,分割出了狭窄的卫生间和厨房,转身都困难。

这个房龄近60年、建筑面积30多平方米的房间住下了王女士和丈夫,以及他们的一双儿女。香港工会联合会社区干事苏嘉乐说,王女士的家庭是有着7000多户居民的黄大仙彩虹邨社区的缩影,大约三成住户和她家的经济状况类似,不少甚至条件更差。



与数百万基层市民的艰辛生活形成强烈反差,金字塔顶端的少数富人却过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生活。

在浅水湾、太平山等别墅区,有每平方米上百万港元、总面积上千平方米的豪宅,住户在自家阳台上能欣赏日出日落,海滨沙滩近在咫尺。而在那些为生计辛苦奔波的市民身边,就是数不清的奢侈品店,动辄数十万港元一餐的顶级餐厅,以及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



香港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并非近几年才出现的新现象,而是数十乃至上百年间,香港的经济治理模式、土地政策、产业结构变迁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香港的贫富差距问题极其严重,普通市民看不到前途,这已成为当地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香港经济学会顾问刘佩琼说。



香港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并非近几年才出现的新现象,而是数十乃至上百年间,香港的经济治理模式、土地政策、产业结构变迁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香港是璀璨的“东方之珠”,但是自身的经济结构却存在巨大隐忧。高薪的金融及保险业只提供7%的就业岗位,雇佣劳动力最多的零售、旅游等行业往往收入微薄,无法为年轻人创造更多机会。

“由于资源高度集中在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少部分利益相关者迅速积累财富,但绝大多数香港市民无法享受发展带来的红利。”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说。

对于香港的阶级固化问题,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陈志武认为:“之所以这种垄断格局很难打破,是因为香港人口少。”



商界、政界、学界和社会精英几乎相互之间都是朋友,甚至即使不是血亲也会是姻亲,会相互关照保护;尤其是,香港精英社会是通过排他性的私人俱乐部、会所来运转的,如果你进不了这些俱乐部,你就无法进入精英阶层,而如果你无法被精英阶层认可,你就难有机会得到那些赚钱的特权;从这个意义讲,那些私人俱乐部不只是社交场所,也是让香港社会阶层固化的物理场所。

因此,如果要让香港经济重现活力,就必须从立法和行政角度允许竞争、鼓励竞争,打破垄断格局,松动社会阶层结构,让家庭出身不再是创业致富、更不是做官的通行证,给草根阶层带来希望,也给经济开道。

诚然,香港是一座资本的乐土,在这里如果你拥有足够的资本,这是全世界最好的城市,但是持续固化的阶级迟早会成为香港的阿克琉斯之踵。

让年轻人看到向上的希望,才是这座城市的希望。

香港身份规划综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