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言板上,类似的投诉还有很多,投诉对象除了宝能汽车,还有宝能百货、宝能生鲜等。之前据媒体报道,有宝能汽车的员工已经开始到宝能集团总部大楼追讨拖欠的社保、公积金以及工资等,甚至有外地员工因为路途遥远,在宝能大楼门口扎起了帐篷。但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没有得到回复,宝能系掌门人姚振华似乎并没有将这些放在心上。
在不久前,宝能系又放出了新的“大招”。但随之而来的,是市场上一片质疑之声。
以厨邦、美味鲜品牌闻名的调味品龙头中炬高新发布定增计划,拟非公开发行2.39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77.91亿元,其中70亿元计划投资一个300万吨的扩产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其大股东中山润田包揽了所有份额,将以现金认购非公开发行的股份。而中山润田也是宝能系公司之一,实控人正是姚振华。
一纸公告出来,中炬高新立即站上了舆论风口。300万吨的扩产项目,中炬高新将如何消纳巨幅增长的产能?深陷欠薪、负债舆论漩涡之中的宝能系,又拿什么来参与定增?姚振华作出这一决定,葫芦里又卖的是什么药?
疫情期间,无论是消费市场还是资本市场都再一次意识到了食品饮料赛道的潜力。从地产、物流到文旅、金融、医疗,再到汽车,有投资人士分析,身家千亿的资本大佬姚振华,这一次或许是想趁股价低位拿下中炬高新更多控制权,通过扩产再造几个“厨邦酱油”,甚至超越海天味业成为国内“酱油一哥”。
只是,姚振华的野心很大,面对的阻力也不容忽视。
股价腰斩,回购定增同时进行引发争议
在超市货架上,消费者最熟悉的酱油品牌无非就那么几个,包括厨邦、海天、李锦记、千禾等品牌知名度都不算低,销量一般也不会出现急涨急跌。去年疫情期间,市场更是见识了一波“大消费”的行情,消费、医疗成了为数不多的景气赛道,一些头部企业更容易逆势而上。
A股的几家调味品龙头上市公司财报也都表现不错。海天味业2020年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达到227.92亿元,同比增长15.13%;净利润同比增长19.61%至64.03亿元,增速虽然比疫情之前有所下降,但远比尾部甚至腰部的企业“活得好”。同期,中炬高新也保持了23.96%的净利润增速,净利润达到8.9亿元,逼近9亿元关口;其毛利率也出现了明显提升,赚钱能力甚至比疫情之前还好。
但二级市场往往不会那么稳定。
就在公布定增方案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中炬高新就遇上了“活久见”的大跌行情。7月26日,中概股和港股巨震,拖累A股大盘也连续两天深度重挫,消费板块首当其冲。自春节以来火爆的抱团消费股集体迎来了大溃败,白酒股最为“惨烈”,调味品企业也难逃“厄运”,股价纷纷跌回了一年前的水平。
7月26日,中炬高新涨停开盘后亦没能逃过这波恐慌情绪,和今年1月的股价高点74.03元相比,中炬高新当日股价已累计下跌53%,市值蒸发了315亿元;此后更是连续两日重挫5%,股价一度触及34.50元的新低。中炬高新也并不“孤单”。同期海天味业的股价也从年内高点168.12元跌到了107.80元的低点,跌幅接近36%,市值蒸发超过2500亿元,千禾味业股价则从年内高点42.73元跌破23元,跌幅接近50%。
为了安抚公司的近6万股东,今年4月2日,中炬高新公告称,计划以不超过60元/股的价格回购500万到1000万股股票,金额在3亿元到6亿元之间,所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7月16日,公司公告这笔回购完成,回购数量1438.80万股,回购均价41.69元/股,耗资约6亿元。
就在日前公布定增方案的同时,中炬高新又同时公布了年内第二次回购计划,规模、金额与上次回购方案相当,价格仍是不超过60元/股。只是这次,公司计划将回购所得股份注销,这在资本市场往往被认为是提振股价、安抚股民更有效的回购方式。
但这也成了外界对中炬高新定增方案争议的原因之一。根据公告,中炬高新此次定增非公开发行的价格为32.60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不仅比当时股价折价10%以上,而且比起两次回购来,定价明显偏低。不少中小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前脚高价回购,后脚低价卖股票给大股东,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犯。
被“冒犯”的不仅是股民,就连“公募一哥”张坤都涉及其中。从去年开始,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混合、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混合就陆续出现在中炬高新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截至今年4月9日合计持有约740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比例达9.29%,比去年四季度末持仓合计增持了5350万股。
因为基金公司买入单个公司总股份不能超过10%,所以张坤已经算是顶格买入。按照当时接近60元/股的加仓均价,张坤花费总成本约30亿元,如今浮亏超过30%,亏损超过9亿元。
不过,目前中炬高新已被“公募一哥”减持。8月1日晚间中炬高新披露的7月23日前十大股东名单显示,易方达蓝筹精选、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已经退出前十大股东之列,此外兴全基金经理季文华管理的兴全合丰三年持有相较一季度末也有退出。
酱油界“千年老二”,想要扩产翻身
根据公告,中炬高新会将这次募资中的70亿元投资于阳西美味鲜食品有限公司的300万吨调味品扩产项目,该项目总投资额接近122亿元。如果进展顺利,公司将新增酱油、食醋、蚝油、酱类、复合调味料等产品的产能。
目前中炬高新的各大业务中,酱油的销售额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4%左右,鸡精鸡粉、食用油分别占比10%、12%左右,其他调味品占比约14%。公司也在财报中提示,近年来蚝油、料酒、米醋、酱类等系列新产品发展势头迅猛。这无异于是暗示公司有意大力发展这些业务。
从去年的数据来看,中炬高新确实已经受到产能制约。2020年,公司调味品的整体生产量约为69.73 万吨, 销售69.64万吨,同期公司存货只增加了1亿多元。而在2015年到2020年间,公司营收从27.6亿元增至51亿元,接近翻倍;但同期存货只从13.2亿元增至16.8亿元。而此前公司董秘透露,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96%。
但公司同时还立了一个目标:定增的扩产项目,预计达产后年销售收入204亿元、净利润51.6亿元。
根据2020年财报,中炬高新全年实现了营收51.2亿元,净利润8.9亿元。这意味着,扩产项目实现后,带来的净利润将是2020年的接近6倍。而即使是行业龙头海天味业,其在2020年全年酱油类产量也只是273.92万吨。300万吨产能的项目达产后,中炬高新或许将一举反超。只是,中炬高新想要“一口吃个胖子”,真的可行吗?
这不仅遭到了股民们的质疑,7月26日,上交所向中炬高新下发了问询函,也就此项目可行性发问。
在当前国内的调味品格局中,中炬高新的市场地位虽然仅次于海天味业,但却也一直无法超越,被网友戏称为酱油界的“千年老二”。根据华安证券的研报,目前海天味业在酱油市场占有34%的份额,中炬高新只有9%,且时刻面临千禾味业以及未上市的李锦记的“威胁”。
在海天独大的格局下,二三梯队的酱油企业很难量价齐升实现增长,拓展品类和差异化就成为它们重要的战略方向。
根据中国香港贸发局在2017年对内地消费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当时风味酱油、有机酱油的购买率均有30%左右的增长,消费者对口感、品牌和原料成本关注度最高,价格因素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调味品行业的“后来者”千禾味业就利用这一点,通过高端化、差异化战略实现了业绩快速爬升。
拥有厨邦酱油和美味鲜两大品牌的中炬高新也不甘示弱,试图靠着厨邦“绿格子”包装走出一条差异化道路,主打“原产地、天然、安全”的标签,期望打动更多的家庭消费者。截至目前,中炬高新的家庭消费零售收入贡献超过70%。
但问题是,在国内家庭厨房支出中,调味品消费的占比还不到2%。在目前的调味品市场上,餐饮是最重要的收入渠道,几乎占据了整个行业一半的市场份额。而海天味业和李锦记来自餐饮渠道的收入,分别占总营收的60%和70%。
这也导致了几大头部企业在毛利率上产生了差别。最近3年,海天味业的毛利率分别为46.47%、45.44%、42.17%,千禾味业为45.74%、46.21%、43.85%,而中炬高新分别为39.12%、39.55%、41.56%。
中炬高新近年来也在加大餐饮市场的开拓力度。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餐饮渠道普遍具有高黏性、价格不敏感的特征,对企业的吸引力大,但目前在餐饮行业,调味品领域已经有头部品牌据守,易守难攻。
在餐饮渠道上已经失去先发优势的中炬高新只能另辟蹊径。为此,中炬高新不断扩大自家的销售队伍、增加广告投入,2020年公司的经销商超过1400家,虽然与海天的7051家仍差距悬殊,但同比增速达到35%,同期海天增长率只有20%左右。2020年全年,中炬高新的销售人员达到1620人,广告宣传费用超过了8600万元,比2018年都实现了翻倍增长。
但即使如此,要追上海天,中炬高新还要下不少功夫。华安证券的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厨邦触及的用户人数是1.31亿,而同期海天已经触及了5.66亿人的舌尖。
AI财经社还注意到,2020 年,中炬高新的单位制造费用和人工成本分别是311元/吨、141元/吨,同期海天则为243元/吨、57元/吨。
回到中炬高新扩产项目的“宏大目标”上,中炬高新的销售网络与制造、销售成本能不能扛得住这沉甸甸的“梦想”?
有券商预测,接下来一段时间,受提价环境不利、上游大豆等原材料涨价等影响,包括中炬高新在内的调味品企业的业绩可能要持续承压。今年一季度,中炬高新的营收虽然增长了9.51%,但净利润却下降了15.17%。
“野蛮人”姚振华打的什么算盘?
值得关注的是,中炬高新的本次非公开发行须处置房地产业务,中炬高新拟暂不召开非公开发行相关议案的股东大会。公司董事会也有董事反对本次发行相关议案,监事会未通过相关议案。公司董事、第二大股东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总经理余健华在本次增发的议案中投了反对票。
在7月25日的公告中,中炬高新就表示,将终止2015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事项。公司2015年向相关部门申请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事项时,就由于属于涉房地产企业的原因,没能得到审批通过,这也成为两名监事反对的主要原因。
中炬高新的全称是中炬高新技术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本色”业务实际上并非调味品,而是与地产相关。中炬高新在财报中介绍称,公司从1990年代初起就担负起5.3平方公里的国家级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管理,经过近30年的开发,园区基本开发完毕,公司目前拥有园区内厂房、宿舍、商业配套等物业18.5万平方米。
据悉,中炬高新旗下的岐江新城核心区域拥有1600亩优质商住土地,按周边近期拍卖价估算,价值初步估计为170亿元-340亿元。
7月26日,中炬高新收到上交所的问询函,其中也要求公司核实并披露,在房地产业务处置完成之前提出本次非公开发行方案的主要考虑及必要性,是否存在误导投资者的情形。
剥离地产已经是公司大股东们的共识。自不断增持并在2018年接替中山火炬集团、逐渐掌控中炬高新控制权之后,姚振华就对这家酱油公司“很有想法”。姚振华是宝能系掌舵人,在“宝万之争”中曾被王石称为“野蛮人”。在姚振华入主后,中炬高新提出了“聚焦健康食品主业,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超一流的综合性调味品集团企业”的战略定位,并设立了调味品主业“五年双百”的发展目标,即营业收入过百亿、年产销量过百万吨。今年5月,宝能系重要人物何华接棒陈琳成为中炬高新新任董事长。
在网上流传一份中炬高新的调研记录,其中表示,此次定增,大股东中山润田与二股东中山火炬之间一度颇有分歧。对于二股东中山火炬而言,它更希望在定增前先解决地产资产问题;同时,它也期望扩产项目放在中山火炬和阳西县合作的中山产业园中,中山可以分一半的税收。而这也意味着,如果失去了二股东的支持,要通过该定增方案,姚振华目前可能至少需要持有公司20%股份的中小股东支持。
而另一个问题是,中山润田如果能通过出售地产业务获得足够资金扩产,为何还要定增募资?
这份调研记录中透露,大股东是想增加控制权;而更多的资金也有利于进行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或者用于渠道和品牌营销。
当前股权信息显示,姚振华的宝能集团持有控股资本平台钜盛华67.4%股份,钜盛华百分之百控股中山润田,后者作为中炬高新控股股东持股25%。如果此次定增顺利进行,中山润田的持股比例将上升至42.28%。
但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山润田持有中炬高新的1.99亿股中,有近8成处于质押状态。而“转型造车”的姚振华,却已深陷于欠薪、裁员、巨额负债的负面舆论中,耗资千亿的宝能汽车多年来也无法实现量产,旗下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观致汽车也销量不断下滑,还密集成为被执行人,截至目前被执行金额仍超过257万元。
7月12日-13日,宝能系投资平台钜盛华旗下公司债“21深钜01”接连下跌触及临停。此前,大公国际将钜盛华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列入信用观察名单”。大公国际认为,钜盛华股权被质押比例高,子公司前海人寿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升,且仍面临一定资本补充压力。
截至2020年末,宝能投资集团已质押80.81亿股钜盛华股份,占其所持股份数量的73.54%,同期钜盛华总资产为5259.66亿元,总负债为4309.75亿元,资产负债率达81.94%。从债务结构来看,钜盛华有息债务期限主要集中在1年以内和1-2年,二者合计占全部有息债务的比重超过60%,账上现金却捉襟见肘。
也由此,市场对中炬高新的定增方案一片质疑之声。现在的宝能系,又能筹集多少资金参与中炬高新的认购?如果中炬高新真的能够获得宝能系“输血”,姚振华又将如何向欠薪的宝能员工进行解释?
但不管怎么说,在7月27日,包括长城证券、国信证券、中信证券等都给予了中炬高新买入或增持评级。中炬高新能否翻身破局、向“大哥”海天味业发起挑战,还要看姚振华接下来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