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杨所长!如果不是你把我和孩子救出来,我就站不到这里了……”7月25日11时,河南省新密市中医院,在7月20日洪水中被困获救的李某,手捧鲜花来到新密市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副所长杨旭恒病床前,向他深鞠一躬,表达救命之恩。

7月20日,32岁的杨旭恒在暴雨中先后接处警16起,救助51人,正准备继续施救时,被一个巨浪冲走。他沉着冷静,靠着过硬的自身素质,在洪水中坚持10个小时,奇迹般实现自救,并成功把与自己一起被洪水冲走的63岁村干部杨全救出。



杨旭恒(左一)在救援现场。

救人!保护群众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

7月20日,新密市累计降雨量达到512.7毫米,突破历史极值。当天14时40分许,新密市公安局城关镇派出所不断接到辖区群众救助警情。

“作为公安民警,保护群众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危机时刻,我们全所全力以赴,尽最大努力去救每一名受困群众。”城关镇派出所所长王晓龙说,当时杨旭恒正在辖区的东瓦店村河段劝导疏散沿河群众,接到辖区翟沟村金河湾社区求救后,他又主动请缨前去救助。

当杨旭恒和战友带着救生设备行至西瓦店村的一座桥头时,看到一辆面包车被洪水“推”着漂过来,与另外一辆面包车相撞,车内还有人。杨旭恒迅速过去帮该面包车的女司机把车内一个七八岁女孩抱下来。孩子吓得瑟瑟发抖,紧紧拉着杨旭恒的警服,焦急地喊“妈妈!”

杨旭恒把母女二人送到附近一块露出水面的水泥台子上,然后拿来救生衣让她们穿好,以防受到二次伤害。为避免面包车继续下滑,杨旭恒驾驶警车抵在了受困车辆前面。但没过多久,警车连同两辆受困车辆被洪水冲走。

刚刚安置好母女二人,他们又发现路北边几名群众被洪水包围。“我过去接他们过来!”杨旭恒第一个冲过去,那时天色已暗,几乎看不清人脸。而大雨继续肆虐,河道里洪水越来越深、越来越猛,杨旭恒一边靠近被困者,一边用力吹着警哨,指挥群众往东南角一片高地上转移。

落水!勇救51名群众后被洪水冲走

“辖区有两名村民被困在树上,还有多名村民被困在房屋内。”越来越多的群众被困,让大家不敢有丝毫懈怠,杨旭恒心急如焚,他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人。

18时左右,因强降雨仍在继续,新密市公安局局长姬勇斌协调来一辆水陆两栖车,但需要熟悉地形的人员一同前往开展救援。

“我熟悉情况,我去吧!”杨旭恒和村干部杨全坐上了水陆两栖救援车。当行驶至湾子河村路段时,水陆两栖车被急流冲入双洎河道内,司机跳车逃生,后被附近民警救下,杨旭恒和杨全瞬间不见踪影。

天色渐暗,水势越来越大,搜救队没有杨旭恒他们的任何消息……

“当时的水太猛了,几乎就在一瞬间,他俩可都不见了,根本看不到冲到那了……”城关城派出所民警魏宏建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与自己并肩战斗的兄弟被水冲走,他悲痛欲绝,但还要含着眼泪继续开展救援。

警方介绍,杨旭恒生于1989年,新密市人,2011年入警,先后在刑侦大队、大隗派出所、合成作战指挥中心工作,2020年调任城关派出所副所长。因工作出色,2015年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2018年被评为郑州市“平安建设”先进个人。

自救!熬过惊魂的一夜,奇迹生还

杨旭恒在水陆两栖车被淹没时,急中生智,沉着应对,与杨全合力打开车上的天窗爬到了车外。在洪水中,小杨和老杨继续着生死博弈。不知道漂了多久,也不知道漂到什么地方,更不知道时间,只知道漆黑的夜空和冰冷的雨水。

为保持身子上浮,会游泳的杨旭恒一直在水中蹬着双腿,手在水中划着。突然间,他的右手似乎碰到什么,用力去抓,好像是电线。再一用力,他的身体借力找到平衡,脚也踩住了水底。他赶紧把杨全也拉过来,二人慢慢站稳,拼力往水浅的地方走,不知道过了多久,他们摸到一道围墙栏杆。

杨旭恒拼力把杨全托到栏杆顶部,杨全再扯住救生绳,把杨旭恒拉上去。“那个地方勉强够坐下我们俩。”杨旭恒说,当时他们松了口气,感觉这下死不了了。虽说身子能坐下,但腿还在水里浸泡着。夜深风大,杨全打起了哆嗦,学过急救的杨旭恒当即把杨全的手攥在自己手里,不停地为他搓着,以保持温度。

待到二人稍稍恢复点体力后,杨旭恒决定带着杨全继续走。“泡在水里时间久了肯定不行,得想法自救,不能困死在这里。”他们在水上捡了几根树枝,一边摸索着一边向前。没多久隐约看到一块露出水面的石头,他们便摸过去,慢慢站在石头上。“那一刻心里有底了,这里水不会太深。”

又坚持一段后,天边露出鱼肚白,杨旭恒判断应该是早上五六点的样子,终于熬过了这漫长且惊魂的一夜,希望就在前方。

归来!接到战友平安电话,大家喜极而泣

杨旭恒仔细环视了四周,发现这里自己来过,是城关镇湾子河村,那栏杆是一家铝石厂围墙。从西瓦店他们落水处到这里,有3公里左右,而从他们落水到此刻也已过去10个小时。天色大亮后,他们游到铝厂的围墙下,之后用尽全力游进办公楼。

进入办公楼后,杨旭恒发现有5名群众被困在里面,他将受困群众组织到一起,安抚大家情绪,耐心等待救援。

“我是杨旭恒,我现在的位置是……”7月21日6时14分,杨旭恒借用群众手机向新密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报告自己的位置。

电话那头,接警员王晓钰和同事们焦急地守了一夜,战友生死未卜,大家都没合眼。当王晓钰接到杨旭恒的电话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反复询问确认是杨旭恒后,瞬间泪奔,哭着将这个好消息通知到了救援队。

正在全力搜救的战友们得知杨旭恒具体位置后,立即赶往铝厂,成功将杨旭恒及被困群众全部救出。当见到10多个小时生死未卜的战友时,现场所有的战友、群众泪流满面,“差点儿就远失去了我们的好战友、好兄弟……”

目前,杨旭恒和杨全均在新密市中医院医院救治,据医生介绍,杨旭恒的身体已恢复了一些,身上多处伤痕均已稳定,杨全也已没有大碍。

说起那惊魂的10个小时,此时的杨旭恒已很淡定了。

“想想会后怕,但在那一刻你连怕的时间都没有,前边只想着救人,后来就想着和老杨(杨全)一起自救,也有瞬间绝望过,但一想到自己是个警察,马上就会打起精神。”

而说起杨旭恒的壮举,新密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陈玉杰连连说道:“了不起”。陈玉杰介绍说,“一村一警”的经历,让杨旭恒对辖区地形非常熟悉,再加上他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平时严格训练形成的应急实战能力,才造就这一段生命的“奇迹”。

推荐阅读:

南京父子俩携冲锋艇到新乡救援近百人 自谦说:我们只能算打酱油的


最近,河南省暴雨引发洪灾受到各方关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动人故事正一幕幕上演。南京一对父子从新闻上看到河南新乡受灾严重,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北上救援,他们自带一艘冲锋艇,自驾8个多小时赶到受灾较重的新乡展开救援。

今天,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这位父亲后得知,他是一名51岁的律师,名叫严信益,曾是一名冲锋艇爱好者,在关注河南灾情之后,想到自己还有闲置的冲锋艇,何不把它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哪怕能救出一人也不枉此行。抱着这一想法,他与19岁的儿子义无反顾踏上救援的行程。

父亲打算携艇进豫救援

儿子:“我们一起去”


记者联系上严信益时,他刚补过觉,从电话里尚能感受到他的疲惫。“不要给我们任何光环,比起那些救援队,我们只是尽了绵薄之力,那些赞誉之词我真的受之有愧!”说起北上救援的事,他谦虚地说,自己是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因为之前是一名玩冲锋艇的爱好者,所以有一艘闲置的冲锋艇。“7月22日,我开庭后回家看到新闻上说河南暴雨依旧,受灾严重,特别是新乡一带,报道中还提到那边冲锋艇不足。我就想到了,我有一艘冲锋艇存放在妻子的公司,已经闲置两三年,油都摆干了,如果它能派上用场多好,我也有丰富的驾驶经验,驾驶它不成问题!”

严信益说:“一开始我也有点纠结要不要去,担心盲目去了会不会给当地添乱。之后托老婆公司的河南新乡供应商询问那边情况,供应商负责人说灾情很严重,我便下定决心要去救援。但我孤身一人要开8小时的车,再驾冲锋艇救人怕是扛不住。在家说起我的顾虑时,儿子严涵提出要和我一起去,他说那艘冲锋艇,他也能开!”



严信益一家人


在严信益眼里,这个刚成年的儿子平日有点桀骜不驯,这次能主动提出跟他一起去救援,让作为父亲的他感到欣慰。严涵是一名健身教练,身体素质方面没问题。当晚,父子俩就多方联系,确定目的地,并且筹集救生衣、矿泉水、饼干等物资,准备前往灾区。

露宿饲料厂偶遇救援队

帮忙组装冲锋艇


7月23日上午,两人所需物资基本到位。他们开一辆越野车,将矿泉水和食物放在后座。随后,他们赶到妻子所在的公司,把那艘冲锋艇拆解后放在后备厢。唯一让老严有点抓狂的是,冲锋艇发动机拉火绳(用于启动发动机)找不到了。无奈之下,他找了一根电线替代。

严信益联系妻子单位的供应商询问目的地情况,也请同事帮忙联系其他救援队和当地政府,最终他们确定了自己的目的地为受灾严重的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宝山大道。23日下午2点多,父子俩驾车携艇出发。一路上,他们轮换着开车。

24日凌晨0点30分,当车行至107国道新乡市曲韩社区附近时,前方已是一片汪洋。“水全部漫上来了,前面路已经成河,无法继续向前。”严信益告诉记者,他见附近有一处高地是一家饲料厂,里面恰巧有工作人员,就上前询问。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车肯定无法继续前行了。考虑到已经是深夜,如果连轴转,有可能救援不成反把自己先累倒,闹出笑话来,于是严信益拉开旅行床准备睡一会儿。但当时又闷又热还有蚊子,加上饲料厂是救灾物资堆放点,装载机非常吵,很难睡着,“我就这样熬到凌晨5点,之后和儿子商量就地组装冲锋艇。”严信益说,冲锋艇发动机有40余公斤重,一旦组装充气后,自己的车是无法运输的,只能靠人力抬。幸运的是,父子俩正在商量怎么办的时候,遇到了路过的郑州救援队,“原本需要1小时才能安装好的冲锋艇,在专业人员帮助下只用了10分钟。”



严涵在救援中


14小时救了近百人

嗓子哑得说不出话

组装完冲锋艇后,父子二人从路边一位大娘口中得知,不远处有个曲韩社区,几乎成“孤岛”。车库楼道进水严重,被困群众有3000多人,大多是老人和小孩。“我跟儿子说,咱们就先去那个社区,能救一个是一个。所以我们把车放在了饲料厂,开着冲锋艇驶向社区。”严信益向记者讲述:“这个社区住宅楼平均淹水2米多深,受困近3天了,被困居民们看到我们驾艇过来,不禁欢呼。”严信益便对着他们大声喊:“老人和孩子先上,大家慢慢来不要慌,船不大,我们会多跑几趟的。”在他的安慰下,大家很守秩序。



救援现场


驾驶冲锋艇的姿势通常是侧坐船舷,腰部微弯握住发动机操纵杆,时间长了非常累,所以父子俩轮番驾驶。在小区楼道口,严信益把艇稳在楼梯口,严涵则把孩子们一个个往船上抱。由于艇小,每次最多接四五个孩子。严信益说,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女孩,嫌艇里潮湿不肯直接坐下,“我就让她坐在我的脚上,虽然行程不远,但孩子睡着了,我的脚被她坐得麻木了。”

就这样,他们一趟又一趟转移受困群众到岸边。大约中午,专业救援的大部队到了。由于没吃早饭,严信益父子俩饥肠辘辘,打算去吃点东西,就把冲锋艇交给大部队的志愿者。哪知道,志愿者接过冲锋艇就往水中央去,这时,严信益想告诉他们发动机没有拉火绳,要用电线替代,但是远去的志愿者也听不见,他只得扑向水中追上他们,帮他们发动冲锋艇。



救援中的父子俩


父子俩简单吃了点东西,又加入救援行列,拿回冲锋艇发现燃油已经耗尽,他拎着专用桶前往加油站。用桶加油是有严格手续的,但当工作人员听说他们是前来救援的,给他开通了绿色通道。“这也让我感受到,什么是万众一心!”严信益说:“我们俩一直忙到天黑,累计14小时,具体跑了多少趟救援多少人也没数过,接近一百人吧!” 严信益说,一天下来,他浑身酸痛,由于喊话太多,嗓子已经说不出话来。



他们在辛苦救援


被水中的“人墙”感动

与他们相比只是打酱油的


由于受灾区域信号非常差,身在南京的妻子张敏一直通过微信关注父子二人的救援动态。好几次信号中断联系不上,张敏心急如焚。当得知丈夫和儿子一整天都在救援,直到曲韩社区受困群众全部转移才结束,她发朋友圈鼓励儿子:“这小子平时比较叛逆有个性,没想到第一次参与救援,短短14个小时居然和他爸一起救了将近100人,我只能说我真为你骄傲。”

紫牛新闻记者在采访严信益时,他多次向记者强调,真正伟大的是救援队的那些志愿者和部队战士,“与他们相比我们是漂在水上的,而他们是站在水里的,他们排成‘人墙‘’,站在水里,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还有很多是女同志。我看到这种情景,真的很感动,特别是我们的冲锋艇在靠岸时,因水浅发动机必须升起来,否则螺旋桨会打到地面,这时都是靠他们推舟而行!”他说,“相比而言,我们只是尽了绵薄之力,只能算是打酱油的吧!”



救援人员在水中全力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