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经头条(ID:nbdtoutiao),作者:张凌霄,编辑:高涵,原文标题:《全球气温接连爆表 北极圈也迎“烤”验 地球为何“高烧”不退?》,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日,中国河南郑州出现罕见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并引发洪灾。7月20日16~17时郑州本站降雨量达201.9毫米,超过中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
据了解,西欧近期也遭到洪灾袭击,一些地区7月14、15日两天承受了相当于往常两个月的降水量。暴雨引发的毁灭性洪水在西欧已造成上百人伤亡。“气候变化增加了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许多单一事件已经被证明因全球变暖而变得更糟。”世界气象组织(WMO)7月16日表示。
在部分地区遭遇罕见洪灾的同时,美国西部、加拿大、北欧等地区则被持续的热浪所笼罩。
近一个月以来,全球多地高温纪录接连刷新——加拿大哥伦比亚省的利顿镇气温飙升至49.6℃,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气温一度高达53.5℃,美国加州东南部的死亡谷国家公园达到54.4℃。
“如果没有气候变化的影响,6月底美国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创纪录的热浪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WMO称,据一个由顶尖气候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的快速归因分析,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使得热浪发生的可能性至少增加了150倍。WMO认为,今年的热浪来自于“热穹顶”(heat dome)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大量热空气在这片地区上空被高气压向下推产生的高温现象。
WMO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继续保持在创纪录水平。“二氧化碳还会在大气中存在好几代的时间,因此我们预计未来几十年气温还将继续上升。”
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统计,今年6月是美国有记录以来(127年)“最热6月”,8个州6月气温刷新最高纪录。在近期罕见高温下,美国已有数百人因相关疾病死亡。
对此,英国知名气象学家、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客座教授布瑞恩•霍西金斯(Brian J. Hoskins)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道,美国今年6月历史性的干旱加剧了高温现象。“正常情况下,当太阳的能量射到地面时,会蒸发大量水分。但在干旱时期,地面干燥,没有水分可以被蒸发掉,因此地面及其上方空气被不断加热。”
“烤”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WMO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道,从北非、阿拉伯半岛、东欧、伊朗到印度大陆西北部,北半球在初夏经历了异常炎热的极端天气。一些地区的日最高气温超过45℃,撒哈拉地区已达到50℃。
加拿大哥伦比亚省的利顿镇在6月29日录得49.6℃的高温,打破了加拿大全国的高温纪录。利顿镇为冰川国家公园的所在地,是一个不习惯极端高温的地区。7月1日,小镇被大火吞没,数百名当地居民被迫紧急撤离,90%的区域被烧毁,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
美国也同样遭受了高温的炙烤。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2021年6月是美国有气象记录的127年中,最热的一个六月。7月9日,美国加州东南部的死亡谷国家公园的气温达到54.4℃。WMO表示,如果该测量温度得到证实,那么这将是1931年以来地球最高温。
图片来源:世界天气归因组织报告
在中东地区,据报道,当地时间7月5日,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恐怖高温,气温一度触及53.5℃。街头的汽车外壳被烤化,首都的街头空无一人。除科威特外,伊朗、伊拉克、阿曼、阿联酋等国家的部分地区,也在上月迎来超过50℃的恐怖高温。
此外,在本应极为寒冷的北极圈附近,气温也在今年不断创下新高。当地时间7月4日,挪威气象研究所数据显示,靠近北极圈的萨尔特达尔气温为34℃,是挪威今年测得的最高温,和挪威历史最高气温相比只低了1.6℃。
而在西伯利亚部分地区,据《卫报》报道,欧盟“哥白尼计划”监测显示,从前因极端寒冷而闻名的北极小镇萨斯基拉在6月20日录得31.9℃,为1936年以来该小镇在夏至到来前的最高气温。
今年5月,北极地区的气温已达到30℃以上,远高于此前每年该时段的平均气温。6月20日当天,西伯利亚各地的地表温度甚至普遍超过了35℃,最高温度为北极地区的维科扬斯克附近测得的48℃。
在受极端高温影响的地区,很多居民家里没有安装空调,热浪频繁加上接踵而至的电力紧张,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适可想而知。
归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科学家普遍认为,北半球的极端炎热天气是热浪蔓延的表现。“热浪”一词指的是天气持续地保持过度炎热,并可能伴随很高的湿度。严重的热浪可能会导致农作物歉收,人员伤亡以及由于空调使用量的增加而引起的大面积停电。热浪被认为是一种极端天气,是最危险的自然灾害之一。
WMO认为,今年的热浪来自于“热穹顶”现象。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克莱尔·努利斯解释称,此次热浪是由“大气阻塞模式”引起的,“大气阻塞模式”导致两侧的低压形成一个“热穹顶”,就像压力锅一样,将高温都集中在一个特定区域。结果就是,天空中热高气压区域停滞不动,并像泵一样不断排斥冷空气,吸收热空气,使气温越升越高。
此外,受影响地区的历史性干旱也加剧了极端高温现象。布瑞恩·霍西金斯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道,与往年相比,今年有部分天气现象持续的时间过长,所以今年的热浪也较过去严重得多,其中一个天气现象是美国的历史性干旱。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国家综合干旱信息系统报告显示,“极端”和“异常”的干旱水平在六月连续第三周创下纪录。
霍西金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正常情况下,当太阳的能量射到地面时,会蒸发大量水分。但在干旱时期,因为地面非常干燥,没有水分可以被蒸发掉,所以地面及其上方的空气就被不断加热。同时太平洋上的湿润空气无法进入美国西部,因此土地越来越干燥,而空气温度越来越高。此后热浪又从该地区延伸到了加拿大西部。
有科学家认为,今年极端高温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气候变化。近日,世界天气归因组织(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发布的一份成因分析报告显示,如果没有气候变化的影响,6月底美国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创纪录的热浪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该报告是由一个有27名科学家的团队撰写。报告指出,当前观测到的温度非常极端,远远超出了历史观测到的温度范围,团队很难量化今年高温的罕见程度。在现实统计分析中,在当今的气候背景下,这样的最高温出现的概率是千年一次。假设这是极低概率事件,结合气候模型分析和天气观测的结果,如果没有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的影响,其发生概率本来应该比现在减少150倍。
WMO认同该报告的结论,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补充道,温室气体排放导致了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直接表现包括气温升高、海洋升温与酸化、冰与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以及极端天气的出现。“气候变化必然与此次出现的热浪有关联。”
应对
如果把地球比作散发热量的壁炉,那么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将吸收陆地和海洋散发的热量,使地球的热量循环失去了平衡,平均气温上升。
世界天气归因组织的报告预计,按照现今的碳排放水平,全球平均温度将最早在2040~2049这十年间相比工业化前水平上升2℃。在此温度水平下,千年一遇的极端天气现象将会每隔5~10年就出现一次。
此前,WMO曾发布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约高出1.2℃,全球变暖加剧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过去“几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极端气候事件,变得越来越常见。
图片来源: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气候变化对两极地区的影响尤为严重。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专家曾表示,受全球变暖影响,北极地区变暖的速度是全球其他地区的两倍,导致大量冰川融化,海冰消融,北极海冰去年秋季达到历史第二少。
南极半岛则是地球上升温最快的地区之一,在过去50年升温近3℃。WMO近期发布的公告显示,南极大陆去年2月出现的18.3℃高温新纪录已得到这一组织的核实确认,此前南极大陆高温纪录为17.5℃。
然而,全球变暖的脚步似乎并不会就此停下。WMO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道,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继续保持在创纪录的水平,这些气体吸收热量,使得气温升高。“二氧化碳还会在大气中存在好几代的时间,因此我们预计未来几十年气温还将继续上升。”
WMO提醒道,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与环境造成的影响正在不断增多。世界天气归因组织新报告作者之一的华盛顿大学环境与职业健康科学教授克里斯蒂•艾比(Kristie L. Ebi)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热浪等极端天气预计继续增加的情况下,应从减少碳排放和建立升温行动方案两方面来制定应对措施。
“行动方案则又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预警和反应机制,如脆弱性映射等,其次是计划性改善建筑环境以适应更温暖环境,如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和制定提高能源效率的法规。” 克里斯蒂•艾比介绍道。
减少碳排放方面,截至2021年1月,有127个国家承诺在21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目前,不丹、苏里南等国家已实现碳中和目标,而英国、瑞典、法国、新西兰等已将碳中和写入法律。
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减排,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7月16日,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这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
霍西金斯认为,如果全球能在2050年前实现零碳排放,那么考虑到气候影响的滞后性,热浪这类的天气现象将会在2060年或之后不再恶化,但在实现零排放目标之前,极端天气将越来越严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经头条(ID:nbdtoutiao),作者:张凌霄,编辑:高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