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这场雨有多大?是否已达世界之最?
从数据统计来看,7月17日8时至21日8时,河南省平均降雨量达144.7毫米;郑州市平均降雨量458.2毫米,郑州新密市白寨累计降雨量最大达918.9毫米,郑州国家级气象观测站772毫米,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已超当地年平均降雨量(郑州全年平均降雨量641毫米)。
其中,郑州20日16-17时一小时累积雨量更是达到201.9毫米,为中国大陆国家级气象站单小时最强降雨。目前世界气象组织认定的全球单小时降雨纪录,为1974年6月22日在美国霍尔特创造的单小时305毫米。
为什么河南作为中原地区会有这种极端天气?
● 一般暴雨是如何发生的?
我国的暴雨基本出现在季风的雨带之中,它由海洋上的暖湿空气和北方南下冷空气交汇而成。
暴雨一般通过两大类天气系统造成:一类是中高纬西风带系统,比如温带气旋、切变线、低涡等等。这类降雨持续时间长、覆盖面积广、降雨总量大;还有一类就是热带系统,比如台风,像7月20日登陆我国的台风“查帕卡”,给广东沿海带来的风雨影响。
● 河南的暴雨就属于低涡系统造成的。
目前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一东一西控制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而两个高压系统之间正是低涡系统发展的区域,这样的形势下,低涡稳定且停滞少动,因此造成降雨持续时间长。
● 暴雨的发生发展也需要充足的水汽作为“燃料”补给。
7月中旬河南就处在副热带高压的边缘,大气不稳定。18日西北太平洋第6号台风“烟花”生成后,在台风外围和副热带高压南侧产生强劲的偏东气流,将大量水汽从海洋输送到我国中原地区。
● 地形因素也是此次暴雨发生的重要推手。
当水汽大量进入到中原地区,地形开始对暴雨产生增强作用,地形抬升作用有利于水汽上升运动,造成降雨加强。在夏季,我国各地的强降雨都会受到不同尺度的地形影响,暴雨最多的地方大多位于山脉的迎风坡。
这次河南省的太行山、伏牛山东南侧正是迎风坡,这些地方也正是此次降雨最强的地方。
↑ 1931-2006年全国24小时降水大于200毫米站点分布图。(来源:《中国自然灾害要览》)
● 中小尺度对流形成“列车效应”引发罕见强降雨。
大范围的暴雨往往出现在一定大尺度环流形势下,而在这种大尺度的环流影响下,冷暖空气不断地在某地交汇,又容易引发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发展,也给暴雨形成提供有利的条件。20日中小尺度的对流就在伏牛山前发展,反复向郑州方向移动,形成了“列车效应”,引发罕见强降雨。
这样极端的暴雨能提前预报出来吗?
说实话,这样一场预报是很有难度的,在世界范围内暴雨预报都是天气预报中的难点和高地。在大尺度天气系统的背景下,一些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变化极快。就暴雨而言,它是不同时间、空间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精准预测出来,很难。
在中小尺度的监测观测系统上看,对暴雨等的观测也并不充分,甚至十分缺乏。这也导致预测难度极大。
尽管极端性暴雨的预报难度大,但气象部门对这次强降雨过程早有预报预警。
中国气象局16日19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Ⅲ级应急响应;21日8时,升级为Ⅱ级。中央气象台自17日早晨以来共发布暴雨黄色预警10期、橙色预警3期。
河南省气象局16日10时启动暴雨Ⅳ级应急响应,16日20时升级为Ⅲ级,20日6时升级为Ⅱ级,21日2时58分再度升级为Ⅰ级。17日以来,河南省气象部门发布雷电、暴雨、大风等预警信息1427条,暴雨红色预警信息162条;郑州自19日夜间起发布暴雨橙色、红色预警信号共11条,短信接收总人次达1.2亿,向2.25万名应急责任人发送预警54万条。
雨带北抬 河北也会遭遇这样极端的暴雨吗?
要关注的不止是河南。
今天白天,伴随着低涡系统的北抬,强降雨区域也随之向北移动。从今天凌晨4时到下午4时的12小时降水量看:河南汤阴203.4毫米、鹤壁203毫米,河北的临城170毫米、赞皇161.2毫米,都达到了12小时的特大暴雨的级别。
今天晚上,整体强降雨区域将会向北转移,核心的降雨区域将会来到河北。
河北省气象台预计,今天傍晚到夜间,保定、雄安新区、廊坊西部、石家庄、衡水中西部、邢台、邯郸阴有小到中雨,其中保定西部、石家庄、邢台、邯郸有大雨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
明天白天,保定西部、石家庄、邢台、邯郸阴有阵雨,其中保定西南部和石家庄、邢台、邯郸三个地区的西部有中到大雨,个别地点有暴雨,其他地区多云间阴。
从总体累积雨量看,河北总体降雨量不会像河南那么大。
特别需要注意现在强降雨落区集中在太行山东麓,这里地形复杂,在山区迎风坡降雨影响之下,雨势较强。不同于河南,河北的降雨除了内涝需要关注之外,由于山区的特点,也需要警惕山洪的影响。
目前来看,今夜到明天上午,这一带地区雨势仍然较强,明天下午开始,伴随着东南水汽逐渐减弱,降雨逐渐减弱,23日此轮过程区域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