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的这位同学,本科毕业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不是一所名校,也不是野鸡大学,就是一所美国Top100排名靠后的普通大学。
本科四年,外加一年高中,在美国留学5年时间,他总共花费了140万人民币,这对普通的中国家庭来说简直就是一笔巨大的投入。
我相信这位同学的家境一定很富裕,但他父母送他去美国留学,也是希望将来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可惜事与愿违,在视频中他分享了自己求职的经历,面试了十几家外贸公司,给他开出的底薪都是4000元左右。只有一家公司的老板愿意看在他是海归的份上,多加500块钱......
但这500块钱还是有代价的,不能因为海归的身份而对同事表现出傲慢。
隔着屏幕,我仿佛也能感受到这位同学被羞辱后的怒火。
说实话,这样的新闻在留学圈已经屡见不鲜,花百万留学,月薪四五千的大有人在。每一次都要被大家拉出来狠狠的嘲笑一番。
嘲笑过后,我们是否也应该审视一下,为什么海归变“海带”的新闻成为时下年轻人又一个集中吐槽的话题。
留学“镀金”的时代已经结束
留学经历放在今天,其实已经并不稀奇!
它更像一块敲门砖,一块敲开更大世界门的敲门砖,但能不能敲开,能走多远,只能看个人!
有人留学是海归,有人留学是“海废”,有的留学毕业依然做着月薪4000的工作,有的毕业后进入大厂,实现人生逆袭,年薪50万起步!
在留学生越来越多的今天,单凭“留学生”这个身份,已经很难轻易找到一份高薪体面的工作了!
北大著名的经济学教授何帆说:“留学的溢价已经基本没有了。”
中国家长原来的期望值其实是不现实的。原来的期望值是“我既然出国了,我国外学校的品牌会比国内学校的品牌有一个溢价”。现在,如果你还是指望这个的话,那就没必要出去了,因为现在这个溢价基本上没有了。
这是个大趋势,以后无论是什么,国外品牌和国内品牌之间的溢价空间都会越来越小。就像手机,一个华为手机和一个苹果手机溢价空间越来越小一样。
所以你要是指望说“我在国外留学,我回来就得拿比国内更高的工资”,你想都不要想。你很可能拿的工资比国内毕业的大学生还少。
所以说,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清醒的认识,很可能就像视频里的这位同学,想不通自己为什么花了140万出国,最终只值4000一个月。
“海归”和“海废”之间的距离,可能只差一份好工作
出国留学的目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非就是提升学历,方便将来求职增加竞争力。
所以你到底是海归还是海废,最终的衡量指标可能就落在你的工作上。你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自然就是别人眼中的海归,你若找不到一份体面的工作,那无论你在学校是什么表现,你都会被打上“海废”的标签。
所以说,不管是留学还是国内读研,我们会发现,那些一毕业就能在求职市场成为香饽饽的,无一例外,在读书期间就做好了充足准备!关于就业的准备!
而视频中的这位同学,读的学校不差,自己的学习能力也不差,差就差在他没有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大学的前两年,他读的是商科专业,而且学得很不错,每次都是班里前几名。但是为了方便在美国找工作,他在大二转专业去学了计算机,也不管自己是不是感兴趣。
结果去学了计算机以后,发现自己的编程基础太差,学习起来很吃力,而且也不像商科专业那么感兴趣,最后相当于商科和计算机专业都学了半瓶水。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没有职业规划的表现,不知道自己将来想干嘛,也不清楚自己擅长什么样的工作。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作为学生都应该对自己的定位更加精准,这样才不会浪费大学四年的所学。
我见过很多留学生,在国外读的普通大学,甚至是大家眼中的“野鸡大学”,但是他们的职业规划很明确,知道自己上大学想要学什么,将来会去干什么,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有些人毕业就在国外找到了工作,有些人回国进了大公司。
相反的,一些在名校就读的海归,因为没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人云亦云没有主见,过于挑剔让他们找工作处处碰壁,最后也不得不沦为“海废”。
总结:
小小的总结一下,当留学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时候,就注定它的“镀金”价值在降低。对于当下的留学生来说,我们应该更理性的看待出国这件事,不能想当然的以为通过留学就可以实现一个大跨越,该做的人生规划一样也不能少,否则花上百万留学的最终结果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延展阅读
国内综艺被海归霸屏 留学生直呼:这也太假了
最近,职场观察类节目《初入职场的我们》迎来大结局。
要论整个节目的MVP,估计要数这位00后海归梁坚洛了。
毕竟,从第1期开始他就Carry全场,不仅直接挑战10万月薪的位置,还用超群的颜值+谈吐+思考能力征服了董明珠,获得她的亲自指导。
虽然,这段学霸面试堪称教科书级别,但很多网友看完表示:“就这…?”
当然这怨不得观众,毕竟相同的精英留学生人设,看得太多了。
这两年,留学生这个身份,怕是国内综艺节目里最内卷的了。
以令人心动的offer为例,第1季的留学生占比是2/8,而第2季留学生比重直接过半,而且都是全球TOP院校。
当然,留学生霸屏的,可不只是职场类节目。
从拼智商的竞技类《最强大脑》,到拼才艺的idol选秀…各大综艺节目,似乎没几个高颜值学霸海归,都不好意思播。
甚至连生活相亲类节目里,都是留学生的身影。
比如某相亲节目里,这位看新闻只看Online、看书只看英文、嫌咖啡加糖太土的“洋气女海归”。
充斥着留学生的节目,越来越多。
而留学生,却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屏幕里的他们,要么学历惊人;要么能“作”会道;要么没英语就不会说话。
甚至,他们似乎不用学习,即使天天趴体,也能“混”个文凭……
于是,吃瓜群众觉得留学生怎么都这样?而真实的留学人却陷入自我怀疑:
我...留了个假学?
对不起,我拖大家后腿了...
全世界只有我一个是小辣鸡吗?
但是,屏幕上的选手、嘉宾、角色,真能代表整个留学生群体吗?
@ Mozi末末:
我都不看关于留学生的节目,落差太大。
一份在超市卖肉食,一份是华人公司的兼职文案,经常打工完回家已经22点了,还要打开电脑码字到凌晨。
虽然很辛苦,但这两份打工的钱,足以cover我的房租,甚至还有剩余。
不用问家里要钱,我觉得超有成就感。
@ 我是一颗蘑菇:
我每天晚上有一项固定行程,就是17:58准时出门去附近的面包店。
因为快关门时会把卖不掉的面包打折出售,平时3-5刀一个的面包,这会一大盒才5刀,够我吃2顿了,不要太值啊!
@ 么么姐:
大家都知道国外的书有多贵…为了不花巨款买书,我发现了一个小BUG~
学校图书馆有Course Reserve,教授会reserve几本书借给学生,但限时3小时。
但如果在闭馆前去借的话,就能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能免费看12小时!
于是,我就没在白天看过书(这就是你熬夜的原因?)
@ 我不想努力啦:
前两天,朋友居然说我,今年留学Zoom University真值,在家躺平也能毕业,混张文凭!
听完这话,我拳头都硬了!
今年,我们学校的curve机制绝了,一门课分数的平均后30%会挂掉。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同学都考了90分以上,那即使你89分也是挂科。
所以,人人都往死里学,一个不计分的作业有人能写3页A4纸;一个简单的课堂问答有人能做成开题报告……
我一个留学生,本身语言就是弱势,专业词汇不如local熟,看文献不如local快,每天逼自己学到凌晨。
没办法,丛林法则,我必须跑得够快,挂的才不是自己。
但当我付出双倍时间和努力后,获得比local还高的分数时,我就觉得自己真棒!
@ 百事小可爱:
我的Final最高纪录,是曾在学校Fisher Library待了2天2夜,困了就在座位上睡。
某天早上,突然被阳光晃醒,抬头就看见哈利波特楼+日出火烧云的绝美风景。
当时就感觉,熬夜有什么辛苦的!我还能再战8小时!
@ 念念:
我今年面临毕业,还蛮喜欢看offer求职类节目的,看看人家是怎么面试。
正好,今年因疫情,安排的都是视频面试,我就有机会练习啦~
每次视频面试,我都会录下全过程,之后回看视频复盘。看看自己的体态是否得体、谈吐和表达有没有问题,对自己的展示够不够全面……
室友吐槽我搞太复杂,但今年工作不好找,这么拼...还不是为了给下个面试官留个好印象么。
@ 是灰崽啊~:
我回国入职了某家以996为荣的大厂。
虽然小伙伴都表示好羡慕啊~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每天拼命加班身体被掏空的感觉。
早上的手冲咖啡,木有了!
保持的健身习惯,木有了!
睡美容觉的作息,木有了!
现在唯一的习惯,就是不管多晚下班都要拍照打卡!
别问!问就是卑微打工人最后的仪式感!
你看,真实的留学生,也都是普通人。
他们也是要拼命学习的;也是会穷到需要打零工生活的;也是会小心翼翼在职场争取一席之地的……
虽然,不像节目里那样光鲜亮丽
但他们积极生活、努力学习的样子
是多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