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作者:刀客,编辑:嘉辛,原文标题:《为什么这届「股神」不行了?》
1988年,一位浙江年轻人管理的仓库被盗,有人怀疑是他监守自盗,报了案。虽然后来调查结果他是清白的,但这件事深深地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和对工厂的热情。
这位年轻人毅然辞职,开启了他的投资生涯。靠着“投机”国库券,他赚到了第一个百万,然后投资股市,在股票电真空上赚到第一个10倍,1993年成功预测股市大顶让他一炮而红。
他叫杨怀定,但在资本市场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杨百万,中国第一代“股神”。
在之后数十年中,从杨怀定到王亚伟再到徐翔,每个名字喊出来都如雷贯耳,他们不断用收益率把自己推向神坛,用长达数年的时间来不断巩固自己的地位。
不过,之前的股神只限于圈里,名未远扬。在最近一年中,股神不太一样,除了张坤,还有医药的葛兰、半导体的蔡嵩松和消费的胡昕炜,数量不仅特别多,还火出圈了。
正如他们迅速走红,他们黯淡的速度,也比任何一届股神都迅速。为什么这一届股神跟以往都不一样,本文试图从基金公司运作模式、宏观环境、追明星与追股神的本质等方面来探讨这个话题。
契机:放水与抱团
上一场股市狂欢,是从疫情开始的。
以美股为例,六大科技股2020年全年悉数暴涨,特斯拉飙升681%,苹果大涨82.33%,亚马逊大涨71%,微软涨42.32%,谷歌涨25.38%,FB涨28.35%。
在A股,各行业的龙头股掀起了一场狂欢,2020年初,市值超千亿的个股只有60余只,一年后,达到152只。
几乎所有教科书和证券投资书籍都告诉我们,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为什么现在不灵了?关键在于两个变量:各国央行“放水”、投资抱团。
没人知道疫情会持续多久,通常而言,最稳妥的应对方式是减少投资、削减消费,量入为出。为避免经济进入休克,强刺激势在必行,各国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撒钱计划。美国更是绕过银行和金融市场,以直升机撒币的方式刺激消费。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流动性较为充裕叠加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资金偏好确定性强的优质资产,消费和高景气龙头股成了避风港,这样的共识形成了全球资金抱团的基础,所以我们看到了美股科技股暴涨。
A股也开启了一场抱团盛宴,疯狂程度空前。2020年的抱团十分极端,机构只选千亿市值以上各行业的龙头股进行爆买,其他个股一律无视,甚至出现3000多只个股下跌,指数暴涨的情况。
这些龙头股,在资本市场被戏称为“茅”,茅台的茅。
2020年初,在60余只市值超千亿的个股中,再剔除一些不符合“茅”标准的,资金只炒40只所谓的“茅”。
这40家“茅”股,剔除大股东持股,能流通的市值估计在4-5万亿,而全国公募基金2020年管理规模高达19.89万亿。如果机构都扎堆在这40只股上,这是一场机构空前的抱团。
据统计,截止2020年底,管理规模超过500亿的基金经理有22位,仅是这22名基金经理掌管1.55万亿资金,就可以轻松控盘所有的“茅”。抱团行为让白马股涨不停,典型的如2020年,茅台股价大涨72%,市值飙升了1.05万亿。
股价中短期上涨往往是因为流动性,跟基本面没什么关系。但上涨是有极限的,抱团股的极限并不在于其股价与估值,而是市场的整体流动性平衡。
抱团本质上就是坐庄,只要抱团,谁都可以雨露均沾,这是缔造这一代“股神”们最大的契机。
基金公司的造星运动
这些基金经理能够管理如此大的规模,固然仰赖牛市和抱团带来的漂亮净值、基金公司较高的知名度和强大的渠道零售能力,但也不能忽视媒介的造势和基金公司的主动营销,尤其是打造明星基金经理。
为什么基金公司要掀起一场造星运动?一是因为基金不像其他产品那样具有很好的辨别度,大部分基民很难辨别基金的好坏,基民很容易接受基金公司和销售平台的推荐。
二是基金公司并不是靠基金收益赚钱,盈利主要靠收取基金管理费。基金公司为了赚钱会想尽方法提高基金销售规模,“股神策略”是一种很有效的营销方式,基金公司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推一批新的明星基金经理,一般都是短期表现最好的一些。
所以我们看到,基民饭圈化成了2020年一道独特的景观,他们用热捧明星的方式为明星基金经理打call、编段子、成立后援会为其打榜。
同时,基民进入疯狂买基的状态,只要哪个基金经理被基民看上,他的基金规模就可以疯狂暴涨。
酷爱白酒的基金经理张坤,2019年还只掌管319亿资金,到了2020年底,其在管的基金总规模达到了1255亿,成为中国公募历史上首位管理规模突破1000亿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
2020年特定事件导致的放水给了基金经理们大展拳脚的契机,共识形成了抱团的基础,再加上财富效应和名人效应,共同把明星基金经理送上了神坛。
除了张坤,消费之王刘彦春、偏好科技的刘格崧等一批明星基金经理迅速成为2020年新一代“股神”。
基金公司和销售平台无疑是这场运动的幕后推手和赢家。借助这场追神运动,全市场共有1432只新基金成立,累计募集规模高达3.2万亿元,要知道,公募基金总规模也才20万亿。
对于任何一家基金公司来说,这都是十年难遇的丰收年。
盛况下的裂痕
2021年,一切都变了。
随着M2减少、经济恢复增长加上通胀,资金对于抱团股的偏爱必然会减弱,对于未来应该配置什么样的板块和行业,基金经理们有意见分歧,资金也逐渐分化。
抱团族瓦解的开始,是在一季度内部交流时。当时有传言,兴全基金老将董承非已对A股市场持悲观态度,他也是这么做的,管理的兴全趋势混合基金一季度末股票仓位相比去年年末快速下降了11.65%。
三一重工和顺丰控股直接被董承非踢出了十大重仓股,大幅减仓三一重工的还有社保基金。
三一重工成了一只 “垮庄”的抱团股,股价自2月18日最高价49.70元一路下跌,到7月6日股价只有26.23元。顺丰控股的情况差不多,从高点124元,到现在只有65元。
抱团股垮庄的代价巨大的。市值榜统计了一季度部分基金出逃的重仓股,大量个股短期跌幅接近腰斩。
更多的白马股,一片狼藉。
春节过后,火锅“茅”海底捞率先下跌,从美股最高85.75港元一路摔到了36.2港元,四个月时间跌去了58%,市值缩水2600亿港元。
水“茅”农夫山泉也没有好到哪儿去,跌得太多以至于投资者对于福岛白桃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麻木了,家电“茅”格力频频抛出回购计划难以挽救股价下跌之势,真正的贵州茅台股价也从2600元跌到了2000元。
除了一部分基本面好的个股股价能够短期涨回去,大部分还在不断创阶段新低。
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也有不同程度的回撤,大量基金回落超15%,要知道,很多基民的进场时间是在2021年一季度,目前深度套牢。
比如,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2021年一季度规模暴增了200亿,行情也是在一季度反转,基金净值下滑,到目前为止从最高点回落了16.9%,这200亿资金留在了高岗上,直接浮亏34亿。
抱团股一旦下跌,有了赔钱效应,就会触发下跌的正反馈,越跌越卖,越卖越跌,跌着跌着各种“利空”就会接踵而至,市场会为进一步下跌找悲观预期。
没人能想到,这场轰轰烈烈的基金公司造星运动,很快迎来了它的至暗时刻。
第一代股神张百万93年靠电真空成名,辉煌了15年,2004年靠重组股成名的王亚伟,高光时刻有7年,2011年凭重庆啤酒成名的徐翔,辉煌了5年,2016年开始靠核心资产股成名的陈光明,高光时刻有4年,而张坤们这一代股神,在不到1年后就开始走下神坛。
互联网时代,人们更喜欢去流量聚集的地方。威名远播,积聚起大量粉丝,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同样,从大众视野离场也只需要很短的时间。
在春节前后才上车的基民对待基金经理的态度180度大转弯,从“坤坤勇敢飞,iKun永相随!”变成了“张坑”“没有白酒,你一无是处”。
应援口号既是把他们送上神坛的力量,也是把他们拽下神坛的力量。
结语
跌落神坛,更大意义上是一种主观看法。
有一种社会心理效应叫“罗森塔尔效应”,也被称为“人际期望效应”,最开始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学习以及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
这是一种期待的力量。
当粉丝们为爱豆打投做数据时,希望的是爱豆越来越红,从而能获得更多的出镜机会、拿到更多的商务和影视资源。当基民们为坤坤子们摇旗助威时,希望的是更多人买入,希望基金经理能给自己更好的回报。
不同的是,数据能让一个十八线明星实现跃升,却无法让基金经理取得更好的成绩。相反,基金经理如果过度的追捧热点,很容易造成净值的大幅回落,而且资金规模越大,基金经理通常越不可能跑赢市场。
当“罗森塔尔效应”失效的时候,老师和父母觉得孩子“朽木不可雕”,在基民心里,他们的股神也跌落神坛了,这就是追星里的脱粉回踩。
基金公司和销售平台却安然无恙,造神和捧神是他们的营销模式,上一批股神之后,他们还会给你推荐最新的股神。
站在高岗上的我们除了骂完“菜狗张坑”后,是永不入坑还是换下一个墙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作者:市值榜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