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有火的画面极为魔幻,橙色火焰在海面上狰狞跳跃,有点像是岩浆涌了出来。
从天空看下去,就像是大海睁开了一只眼睛,所以也有网友称其为「火眼」。
这场面,可以戳视频感受一下。
环球神操作
近日,墨西哥湾水下的天然气管道破裂泄漏,在水面燃起大火,现场好似“地狱之眼”。 #海外#墨西哥#天然气#火灾#海洋#污染 戳下方打开新世界大门↓↓↓
所以...这是异世界传送门,还是召唤恶魔的法阵?又或者是哪路神仙搁这水煮鱼呢?
(影视作品中的火焰眼睛)
这次的海上奇观,是人类的锅。「火眼」出现的位置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西侧海域,目前起火的原因有说法是由于雷暴天气,再加上水下天然气管道泄漏引起的。
都说水火不容,但其实这种因为气体污染导致水上着火的现象之前就有过。例如2011年,美国网友Sherry Vargso在厨房展示如何用火柴点燃被污染的自来水:
2016年,有人用打火机尝试点燃澳大利亚一处被污染的水域,结果火苗大得离谱:
(图片来源自Jeremy Buckingham)
火焰在水上蹦跶了半天。
当然,以上这些的火焰远远不及墨西哥湾「火眼」这么夸张,感觉整片水域沸腾得就像一盆巨大的火锅。
而在它附近几百米处就是一个海上作业平台,好像随时会被火焰吸进去吞噬掉:
好在灭火行动展开得很快,在大约5小时后大火熄灭,同时据报道没有人员伤亡,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但谁能想到,这次救援行动却又引发了一场
网 络 大 吐 槽。其实网友吐槽点也并不复杂,就是下面这个在水面用水救火的画面:
在一些网友看来,水上着火就够离谱了,然后还要用水去灭,这不是离谱打斗地主摸到四个2带俩王,直接离谱超级加倍?于是一些老哥直接开麦,吐槽说这个画面就像是在海边用拖把把水擦干:
还有人好奇这片大海都着火了,你放这点水进场能有用么,这水流就好比用呲水枪浇灭太阳,让比利时那个一直撒尿的小伙儿去浇灭火焰山:
不少人还脑补到了一些其他场景,像是「大海渴了」。
「游泳运动员出汗后需要矿泉水冷静一下」。
还有人想起了试图勒晕机器人的美国队长,疏通苏伊士运河的小挖掘机...
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围观群众还在出主意,表示别用水灭火了,不如用沙子或者直接扣上一个盖子:
到这儿吐槽还没完。还有眼尖的网友发现,救援队伍中,似乎有船在划水?
对此有人解释,它也尽力了,只不过位置有点问题。
还有人做了一个表情包,看完真是扎心了。
不过在玩梗之余,也有人在认真对这次救援进行分析。
首先我个人不觉得目前网络流传的视频可以用于概括整个救火行动,毕竟视频才几分钟,灭火过程起码数个小时。
另外根据路透社报道,这次救火过程中除了水还使用了氮气,而在连线杂志的采访中,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Christopher Reddy也认为这样可以通过阻断氧气达到阻挡火势的作用。
(图片来源自TheBackyardScientist)
也有人分析了船的位置,并认为这种情况下,火圈附近的水温显然是异于正常环境的,贴太近搞不好救援人员本身也有危险。同时救援船并不是用水来浇灭大火,而是需要利用水雾控制火势。在火势不扩散的情况下让已经泄漏的气体燃烧殆尽,大火自然就灭掉了。
当然,不少人认为目前缺乏完整的救援过程以及细节,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也没有对此公开更多信息,所以很难有一个更准确的结论。总的来说,这个小船应该确实已经尽力了。
但无论结果如何,这都是一次比较糟糕的事故。不过地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当你以为一件事很糟的时候,其实还有更糟糕的。例如,最近在海上爆发的巨型火焰
并不止这一处。在前几天还有网友拍到阿塞拜疆附近里海水域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爆炸。整个天空都呈现出了橘红色,一开始以为是日落,结果下一秒火光冲天。
仿佛藏身于海底的怪兽,对着天空来了一次吐息咆哮:
哥斯拉,是不是你?
网友都看懵了。
起初人们以为是哪座海上油气平台又炸了,但官方很快进行了否定。尽管爆炸猛烈,距离爆炸地点10公里左右就有气田,但目前没有任何油、气平台受损。
同时官方表示,这次的火球喷发是由泥火山引起的。
而且目前也确定了爆炸的源头,Dashly岛泥火山。
泥火山是泥浆或泥土、水和气体喷出地面堆积后形成的地貌,它并不喷岩浆,温度也相对低一些。
目前推测这座岛上的泥火山在喷发时产生了一定火花,并点燃了内部的可燃气体,然后就直接喷出了大火球。
而从这个视角看,确实很像是大海着火了:
值得一提的是,阿塞拜疆拥有400座泥火山,喷发大火球的操作之前也有过。据介绍,2001年一座泥火山喷出过15米高的火焰。
总的来说,短短的时间内海面上连续冒出来两次「大火球」,好在人没事儿,不过两次事件给不同的人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环保主义者自然对墨西哥湾的泄漏事件极度不满,而世界末日爱好者看完里海的大火球总感觉后面还有大的要来了。
但说实话,最震惊的应该还是海绵宝宝的粉丝。当年「海中烤火」被调侃为名场面,现在就想问问这有没有可能是正常操作?(文中图片素材来源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