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4日,滴滴出行APP被要求下架;2021年7月10日,25款滴滴旗下(小桔科技)的APP被下架。至此,各大应用平台几乎无法再下载到和滴滴有关的APP了,对于滴滴的安全审查,尤其是涉及数据安全方面的审查看来是查出了一些比较严重的东西。



另外一方面,滴滴于6月30日在纽交所已经正式上市,目前跌破了14美元的发行价,滴滴背后的资本打错了如意算盘。如果有关部门采取进一步处罚措施,比如禁止滴滴在国内使用,那滴滴股价无疑将遭受毁灭性打击。资本们则会损失惨重,我们来看看滴滴背后的资本大佬都有哪些。

滴滴在上市前一共经历了21轮股权融资,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这么多融资均是非常惊人的,对于科技公司来说甚至是绝不仅有的。这也是为何滴滴的股权分散严重的原因之一。



从天眼查上的公开数据可以看到,除了今年4月的那一轮债券融资外,其余的21轮均为股权融资。所谓股权融资就是投钱给滴滴后获得一定比例的股份,拥有分红权及表决权,也可以理解为是滴滴的主人。

从融资方来看,民营资本、外资、国有资本均参与到了滴滴上市前的融资之中。民营资本中,有著名的风投机构,如金沙江创投、经纬中国、高瓴资本;有阿里、腾讯、新浪微博这样的商业巨头。



外资中包括了软银(阿里巴巴的最大股东)、红杉、丰田汽车、苹果、淡马锡、H capital、DST等全球著名投资公司、商业企业。

国有资本也有不少,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人寿、保利、中邮、平安、中信等银资、险资、产业投资基金、政策型投资基金。



21轮股权融资将汇集国内外几乎所有著名投资机构,各类性质不同的资本成为了滴滴背后的主人。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联合创始人,柳传志的女儿柳青(曾经在投资银行工作过十年)的重要性。

从这个角度来说,滴滴其实并不能称作是民营资本,大量国有资本的加入让其肩负起了增加国有资产的使命。这可能也是滴滴有恃无恐的原因之一,毕竟国有资本也投了那么多钱在里面,难道还能处罚“自己人”吗?



背后有着那么多资本的滴滴到底由谁掌控?是外资、国资、第三方民营资本还是以创始人程维为首的管理层团队呢?我们先来看看各资本持股比例。



从滴滴上市前的招股说明书中可以看出,创始人程维持有滴滴7%的股份、柳青则持有1.7%的股份,两人一共持有8.7%的滴滴股份。

另外一方面,创始人以外的资本方中持股比例最多的是软银愿景(阿里的最大股东),持有21.5%的股份、优步持有12.8%的股份、腾讯持有6.8%的股份。

上市以后各方的持股比例发生了变化,新的持股比例具体如下:



创始人程维和柳青共计持有8.1%的股份;软银持股比例下降为20.1%,依然为第一大股东;优步为11.9%,第二大股东;腾讯则持有6.4%的滴滴股份。

这么来看,滴滴的控制人好像是日本资本软银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滴滴采取的是A/B股票架构。

所谓A/B股价格是指管理团队持有的股份为B类股,资本方持有的和散户一样为A类股。在投票时A类股保持1股1票不变,而1股B类股相当于10票。

经过换算得出B类股代表的表决权总共占52%、A类股则为48%。B类股全部由滴滴的管理团队持有,再加上滴滴管理层手里的部分A类股,整个管理拥有的表决权数量达到了57.3%,资本方和散户们加在一起只有42.7%的表决权。

换言之,即使几十家民营资本、外资、国有资本联合起来再搞定所有的散户(实际中这种情形不可能发生),一共拿到的表决权也只有42.7%。事实上,各资本都有自己的考量,不可能做到利益完全相同,他们连30%的表决权都凑不齐来。



因此,滴滴背后的资本持股比例以及机构数量虽然很多,但他们更多地只是获得财务收益,并不能决定滴滴如何经营。大部分资本就等着滴滴上市,随着股价不断上涨逐步套现退出,只不过这次对滴滴的安全审查让资本们的期望可能要落空了,至少延长了获利了结的时间。

说完了滴滴背后的资本,再来看看滴滴的董事成员阵容有多豪华。除了程维、柳青、朱景士三位滴滴人外。

独立董事PERICA是苹果公司的副总裁,独立董事王玉锁为新奥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独立董事王高飞为新浪微博的CEO。



另外两位董事分别为腾讯总裁刘炽平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CEO张勇,国内两大互联网公司的首席行政长官。

这样的董事会成员配置放在全世界任何一家公司都是顶级的,也能够看出资本们对滴滴是有多重视。



资本能够控制国家吗?也许在美国可以,但在中国是无法做到的,这也是本次有关部门能够以安全和民众利益为由对滴滴实施审查的最重要原因。在我们国家,资本永远不可能成为那个掌舵者,只有在框架内才能发展。只要越过雷池,哪怕规模再大、涉及资本方再多也将受到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