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猪肉价格就要跌破10元/斤了。

按照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推算,今年5月全国生猪存栏量42188万头,足够全国人民敞开吃一阵子的。

咱们是猪肉消费第一大国,猪肉是个相当重要的大产业。

想当年,猪肉都是凭票供应的。普通人家平常能吃点猪油和猪油渣就算改善了,得等到逢年过节才能吃点肉。



一直等到80年代后期,这样的情况才有所缓解。当时个人养殖初步放开,有不少心思活络的人靠这个发了家,雏鹰农牧的侯建芳就是其中之一。

1988年的时候,因为1分之差跟大学失之交臂的侯建芳琢磨起了创业的事。

干啥呢?

种地赚得少、经商下海既要关系又要本钱,这对出身平凡又没啥背景的侯建芳来说都没啥吸引力。左思右想之下,他还是决定干养殖。

当时在价格闯关的大背景下,鸡肉、猪肉的价格涨了不少。盯准了这个暴富的好机会,侯建芳揣着100块钱孤身一人跑到郑州学起了养殖,短短23天就出了师。

一开始,雏鹰的雏形不过是个家庭式的小作坊,但靠着扎实的养殖技术,只有几百块本钱的侯建芳不断扩大手里的“鸡群”,第一年就赚了1万元,当时算笔大钱了,算是攒下了宝贵的第一桶金。

差不多1994年的时候,手头比较宽裕的侯建芳在村头租下了40多亩地,一番装修后,建起了属于自己的“雏鹰种鸡场”。

结果呢,就在养殖场建起来的第二年,一场严重的鸡病就在当地蔓延开来。侯建芳损失惨重,鸡场的5000只鸡就剩下700只,前几年赚的钱几乎赔了个精光。

在专家看来,养殖户最好把鸡舍清理干净、并且两年内不再养鸡,这样既能避免鸡瘟卷土重来,又能降低亏损扩大的可能。但侯建芳不太信邪,既然别人都不养了,这不正是个赚钱大好的机会?

痛定思痛,他买来消毒液搞起了彻头彻尾的“消杀”,紧接着又采购了一批鸡苗又养了起来。

很显然,他赌对了。等到1996年“鸡周期”卷土重来,鸡蛋单价从2.5元上涨到4.2元,不信邪的侯建芳又一次赌赢了。



靠着这种韧劲,侯建芳挺过了非典、也捱过了禽流感,逐渐成了当地的养殖大厂。

当你公司做的还行时,就有人来劝你去上市了。

但一部分公司高管认为,当时金融危机刚闹起来没多久,这时候上市还是有一定风险的。不过侯建芳觉得,上市是个必选项。

“养殖行业是一个规模优势的行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在每年都赚钱,但如果不扩大规模,别人很快就会把你兼并。”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上市公司有从资本市场上融到的资金托底,而非上市公司只能想办法从银行贷款,竞争的时候根本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再者说,当时的外部环境也有点暗流涌动。

2009年,网易高调宣布投资亿元养猪,这在当时掀起了不小的风浪。除了风头正盛的互联网巨头,几个老对头也纷纷搞起了全产业链布局,侯建芳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眼看着竞争对手越来越咄咄逼人,雏鹰农牧也动起了布局全产业链、进军高端市场的心思。

但这么做的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收购兼并还是搞投资,说白了就是要花钱,而且是花大钱。

多方权衡下,侯建芳最终在上市的事情上拍了板。

2010年9月15日,雏鹰农牧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正式登陆A股市场,一跃成为了“中国养猪第一股”。



当时年仅43岁的侯建芳凭借34.7亿元的身家杀进了当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位列第316位,那是相当的风光了。



但是养殖业,尤其是养猪,一直是个重资产行业。

猪舍要建、猪仔要买、疫苗要打、饲料要喂,就算你不喂饲料,买泔水也是要钱的。如果再算上各个环节的损耗以及时不时冒头的病害,这中间的风险可就更大了。

更麻烦的是,猪舍定期要清理、翻修,母猪又不能一直产仔生个不停,所以等到财务核算的时候,这些花重金置办的资产又都得折旧,确实很让人心疼。

为了把生产成本降下来,侯建芳是怎么干的呢?

他推出了一个“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说白了就是公司提供仔猪、饲料、防疫、技术以及猪舍,让农户帮着养殖,等到出栏之后再给农户分钱。

说实话,在注重资金和技术积累的实业领域,这么干确实有点钻空子的嫌疑。但在当时,这可是个好概念,最起码资本市场很认可,成了轻资产养猪的典范,所以雏鹰农牧的股价一直很坚挺。

有了钱,轻资产还是不够的,干点啥呢?

侯建芳开始大刀阔斧、直升机撒钱一样的“多元化布局”:



早在2012年,雏鹰农牧启动三门峡生态猪、藏香猪的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70亿。项目启动之初公司还毫掷50万现金和宝马车面向社会征名,在当时掀起了不小的风浪。



藏香猪也是猪,好歹是主业范围,从2014年起,侯建芳又盯上了电子竞技和网络直播。不知是为了投身互联网浪潮还是给亲儿子输血,侯建芳先后投资了OMG电竞俱乐部、全民直播,少说烧掉了几个亿。

不过相比在金融口的大手笔,这点钱还真就不算什么。

比如在2016年初,雏鹰农牧就发起设立了包括深圳泽赋在内的6支产业基金,触角深入到了从金融到产业的方方面面,甚至还参股了不少农商行,比如中旅银行、新郑农商行、昌图农商行等等。

截至2019年上半年,雏鹰农牧对子公司和联营、合营企业投资总额达90.84亿元,其中对类金融领域公司的投资总额约为64.35亿元。

至于收益吗——有的是赚不到钱,有的是赚的钱不算数,有的干脆就是出于各种目的搞出来的财务手段,这在后期监管的调查中也暴漏了不少。



最巅峰的时候,雏鹰农牧的市值300亿。

不过这些到了2018年,又在猪瘟和业绩的双重暴击下化为了灰烬。

如果说一开始的环保政策只是暴雨的话,那紧随而来的非洲猪瘟就是鸡蛋大小的冰雹了。整个2018年,全行业都被搞得很惨,几家上市公司更是接连暴雷。

温氏净利下滑41.31%,正邦净利下滑64.76%,牧原净利同比下滑78.01%;最夸张的还是雏鹰农牧,2018年亏损30.41亿元,净利同比下降6828.95%。



也就是在同一时间,靠养猪发家上市的雏鹰农牧还接连闹出了“用火腿抵债”、“买不起饲料结果生猪被饿死”的荒唐闹剧,总之就是一地鸡毛。

他们到底饿死多少头猪一直没披露,如果简单的算,亏损31亿几乎等于饿死了270多万头猪,这么惨烈的结果大家很不解,投资者就质疑了,“为啥不卖了一半猪给另一半猪换饲料,也太死心眼了吧?”

如此拙劣的演技,当然骗不了身经百战的股民。

就在2018年,一篇名为《独家重磅 | 万字长文强烈质疑雏鹰农牧涉嫌严重财务舞弊》的文章在网上掀起了轰然大波,直接说公司财报数据人为操纵的痕迹很明显。

关注函和问询函自然少不了,与此同时,雏鹰农牧也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侯建芳持有的公司股份也被冻结。

久而久之,一大堆问题就藏不住了,结果就是雏鹰农牧以一种极不光彩的姿态退市。

他们算是死在了黎明前夜,要知道自从2019年开始,猪肉价格上涨,养猪公司利好不断,同在河南的牧原股份,股价涨的让人怀疑人生,人称“猪茅”,市值一度接近5000亿,杀入了A股前20强。

而纵横A股9年之久的“养猪第一股”在2019年10月16日被深交所摘牌。

对曾经的养猪“首富”侯建芳来说,这样的结局实在是憋屈到了极点,不作不死,还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