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艾尔莎”预计路线图 CBS视频截图
这是10天里,搜救行动至少第三次较长时间暂停(第一次在大楼坍塌9小时后,因雷雨暂停数小时;第二次在第8天凌晨,因“建筑物结构担忧”,暂停超过12小时)。目前,死亡人数停留在24人, 仍有121人失踪。
在“龟速”救援遭到质疑和批评的同时,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正在拷问着美国:没有飓风没有地震,为什么一幢楼会自己垮塌?不少美媒与专家关注的“2018年报告”,到底藏着什么猫腻?
观察者网查询该公寓上世纪80年代建造到今年6月倒塌之间40年的媒体报道、政府记录、往来邮件等资料,发现该公寓从建造起就违规,后续出现维修问题后又一度拖延、管理混乱,5名董事因此辞职,维修费用却一涨再涨……尽管目前坍塌原因不明,但透过这些资料,我们或许可以说,这次公寓的结构性坍塌,正是美国这个资本至上社会一角的结构性坍塌。
公寓坍塌现场,剩余部分建筑即将被拆除 图源:澎湃影像
40年前建楼,12层改成13层
《华尔街日报》6月28日一篇报道,披露了1981年尚普兰大厦建造时的违规操作:审查该市建筑记录发现,当时,开发商提交的设计方案最初要求建造12层的住宅楼。但是,开发商决定增加一个顶层公寓(约2.7米高),这使得公寓略高于当时该镇的建筑法定高度。
但是,《迈阿密先驱报》1981年曾报道,当时,镇委员会(Surfside town commission)特别豁免了高度限制,顶层公寓最后还是建成了。时任瑟夫赛德市长米歇尔·金泽(Mitchell Kinzer)投票赞成高度例外,但是他在公寓倒塌后接受采访却说,他想不起这件事的具体细节。
不过,他说出了一个关键点:上世纪80年代,南佛州的开发商经常寻求变通办法来应对楼高规定。他说过:“他们想建一栋楼,赚钱。”
米歇尔·金泽 图源:迈阿密先驱报
自1970年以来一直在迈阿密工作的机械工程师汤姆·亨茨(Tom Henz)说,当地开发商通常不会就建筑设计的后期变化向工程师咨询:“如果你回到六七十年代,南佛罗里达是一个狂野的西部。”
顶层公寓通常可以大幅提高建筑利润,所以开发商很喜欢。根据房产网站Zillow的数据,这栋公寓倒塌前一个月,那里一套有4间卧室的顶层公寓,以近29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877万元)的价格售出。
尽管目前尚不清楚建楼时增加顶层公寓,是否造成了过度的压力,不过在大楼突然倒塌后,任何可能与其有关的不规范现象都受到了当地政府、工程师的媒体新的关注。
《纽约时报》7月3日报道揭露,研究倒塌大楼的工程师表示,某些区域的钢筋似乎比1979年设计图纸预期的要少。美国国家工程院成员、高层建筑与城市人居委员会前主席r·尚卡尔·奈尔(R. Shankar Nair)和其他工程师一起审查了照片,发现了设计图纸和实际立柱中,钢结构不一致。
一些工程师表示,这可能是导致大楼崩溃的几个因素之一。
工程师发现,坍塌现场受损柱子的钢筋似乎比设计图纸要求的要少 图源:纽约时报
实际建筑(左)设计图纸(右) 图源:纽约时报
比起40年前的违规,2018年的一份报告,如今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这份倒塌3年前的报告,的确曾发出警告,只是除了不断增加的维修费用,建筑安全问题都没有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