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崔斯也,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晚上八点,上海一家临期食品超市里,等待结账的年轻人排成了蛇形。


不大的店面里堆满了打折的进口零食:12元的威化饼干只卖2元,60元的燕麦片只卖20元,还有10块钱的星巴克咖啡和5块钱的巴黎水。


低于腰斩价的原因是,它们都是临近保质期的促销品。


《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临期食品”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00亿元。在豆瓣“我爱临期食品”小组里,超过六成年轻人在其中分享自己的“探店攻略”“捡漏心得”。 


一、更高性价比带来快乐


2015年的一天,刚下班的庆庆经过上海丽园路,街边的一家食品商店门口正在促销。出于好奇,他前去看了看,商品价格让他感到震惊:200多元一瓶的进口橄榄油,只标价40元。很多远低于原价的大牌食品让他有些心动。


店家说,这些都是临期促销的食品。庆庆在摊位前犹豫了一会儿,最终没有买。


这件事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家之后,他在网上查了临期食品的相关信息,才知道线上和线下都有很多类似的临期食品专卖店。这些食品虽然价格低廉,但是完全可以安全食用。



从那以后,庆庆会经常到上海的各大临期食品店逛一逛,开始购买巧克力、坚果等。在货架间发现一些价格令人惊喜的零食,成为他定期的快乐源泉。


与只在线下店购买的庆庆不同,大学生小张生活在珠海,因为当地的临期食品实体店比较少,她更偏爱网上的临期食品店铺。


几年前,她在网上搜索一款零食,浏览界面上推荐了一家临期特价店,小张由此“入坑”,收藏了这家店铺。


爱吃零食的小张有一个“零食库”,从那以后,临期食品占据了她库存的一大部分。因为价格还不到正期食品的一半,小张在这家店铺大胆尝试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小零食,即使偶尔买到不合自己口味的,也不会觉得自己亏了。


价格便宜是最直接的吸睛因素。


对于学生党或初入社会的上班族而言,临期食品能为他们节省大量的支出。但很多人觉得,更大的快感来源于“突然发现一个又好又便宜的商品”的那种感受。用小张的话说,有一种“淘到了宝的快乐”。


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如此可爱的我们》<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如此可爱的我们》


庆庆也觉得,下班后逛临期食品店铺的过程,让他觉得很放松。与其说是为了省钱,不如说是以低成本尝试更多新商品。


他所购买的大部分都是坚果、鸭货或吃过的进口零食。而有些类别的食品,即使很便宜,他也不会买临期的,比如面包、牛奶等,觉得还是新鲜的更好。


因此对年轻人来说,买临期食品似乎并不意味着“消费降级”。与在超市抢打折鸡蛋、买便宜水果蔬菜的老年人相比,价格低并不是年轻人追求的唯一目标,他们更看重商品的品质,也更享受购买本身的快乐。


二、临期食品不丢人


购物快乐是真实的,但实际生活里,很多买临期食品的年轻人都面临着一种“快乐无法分享”的囧境。


小影是去年9月开始接触临期食品的。有一次她逛家附近的超市,发现超市的面包房会在下午4点后打折,从那以后,她开始频繁在这个时段光顾,并渐渐了解到临期食品的概念。


每当她想跟人交流,就会觉得尴尬:“你很难做到把一个吃的东西跟人分享,然后再告诉他,这是临期食品。”


曾有一次,她用原价三分之一的价格买了一箱临期豆奶,她觉得好划算,开心地跟身边的朋友分享,但朋友却说,“喝快过期的东西对身体不好”,小影顿时觉得,开心的感觉少了一半。


购买临期食品的年轻人有时也面临着一种“快乐无法分享”的囧境。/《四重奏》<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购买临期食品的年轻人有时也面临着一种“快乐无法分享”的囧境。/《四重奏》


“尤其是家里的长辈,听到‘临期食品’时,总会流露出一种心疼的感觉。”小张曾经试图跟父母介绍临期食品,但父母回答:“你想吃什么就买新鲜的,不要心疼钱。买什么临期,多不安全。”后来小张没再跟他们提过。


临期食品安全吗?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食品保质期快到来的那段时间,并不意味着食物不能食用或安全性下降。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愿意购买,在食用时并不需要有心理障碍。


庆庆觉得,接受并爱上临期食品,确实需要建立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当你认可买的东西是没问题的,你才能享受发现宝藏般的快乐。”庆庆说。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愿意购买,在食用时并不需要有心理障碍。/《萤之光》<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愿意购买,在食用时并不需要有心理障碍。/《萤之光》


后来,小影想在网上建立一个讨论组,让这些有着相似“尴尬”经历的年轻人找到组织,就在豆瓣上建立了“我爱临期食品”小组,让大家分享自己的“买临期攻略”,看看年轻人究竟对临期食品有怎样的想法。小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聚集了6万多人,每天都有人在组里分享他们的经历。


在名为“你会觉得买临期食品丢人吗?”的热门帖子下面,很多人表示自己并不在意,而是在多次尝试后感觉“真香”。


在小组的简介里,小影写道:“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临期食品可以买!临期食品不丢人!”


三、待完善的市场


在临期食品小组里,一些人专注做探店、食品测评,也有些人试图更深入地参与进去:因为喜欢,有些年轻人在老家开了自己的临期食品店,还有人在店内以直播的形式进行带货。


随着了解的深入,庆庆也希望未来能够在临期食品行业中,找到一个副业机会。


他发现,对于临期食品的经营者来说,寻找供货商是最大的困难。国内并没有专业完善的供货渠道,货源需要卖家用各种途径寻找。


因为自己的职业是软件工程师,庆庆和几个朋友一起做了一个“临期食品货源地图”,将他们发现的全国各大城市的货源位置标记下来,以便更多人查找。


从一些数据来看,临期食品的确正成为消费市场上的新宠。淘宝联合科普中国发布的《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显示,每年有210万人在淘宝挑选临期商品。大部分食品在保质期还剩20%—50%的时候,会迎来一轮销售高峰。薯片等膨化食品的临期效应最为明显,其次是方便面和饮料。


相关部门对于临期食品的销售也有明确的规定,商品一旦临期,商家是必须告知消费者的。2012年,国家工商总局明文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


对于不同的商品,临期的标准也不同。北京工商局曾明确临近保质期限的具体标准,分为6种情况,比如保质期为一年以上的,临期为保质期前45天;保质期少于15天的,临期为前1至4天。大型超市、便利店,对于临期的界限会更加严格。大部分超市会在保质期剩余40%的时候,将食品退回给供应商。


尽管如此,当下的临期食品市场还是有着一些显而易见的弊端。


庆庆认为,对于一些商品来说,变成临期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各大临期食品专卖店里,抢手货依然是那些比较“大牌”的食品,如三只松鼠的干果、桂格的燕麦片等。这些食品并不是每次都能买到。库存大的,往往是原本销量就较差的食品,如某款山药脆片,在各大临期食品店内都有极高的出镜率。


庆庆隐约觉得,一些不知名的小型零食厂家,正借机混入临期食品店里,以低质量的产品冒充临期。因为价格便宜,很多购买者也不会多疑。


2020年6月,广州一家零食店。 / 阿灿<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2020年6月,广州一家零食店。 / 阿灿


小张的网购经历也有过“踩雷”的时刻,有时候发来的零食包装破损,偶尔也有口味不好的问题。而因为临期食品的特殊性,大部分的线上店都明确标注“不接受七天无理由退换货”。


豆瓣小组内也有人发现,某些临期食品App上,一些商品不仅临近天数极少,有的价格甚至比旗舰店的还贵。如果不仔细比对,很难发现这些钻空子的bug。


从消费者视角来看,面对当下的临期食品市场,依然需要清晰的辨识能力。


而一个更有保障的销售市场,或许才不会辜负这届年轻人对临期食品的实力追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崔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