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场备受瞩目的大型活动背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的名字不可不提,他既是庆祝大会的总导演,也是文艺演出的执行总导演,具体负责《伟大征程》的第三篇章。
7月1日,红星新闻记者专访肖向荣,他介绍了这两场重要活动策划背后的深刻考量,和更多不为人知的温暖周全的细节。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
合唱的7首歌是如何筛选出来的?
用人民视角做出选择,唱出对党的深情表白
红星新闻:我们注意到,虽然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是上午8点召开,但是在8点之前就已经有合唱的声音在暖场了,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暖场是何考虑的?合唱的这些歌曲又是如何选择的?
肖向荣:7月1日上午的庆祝大会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整个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项,我想让整个庆祝大会的一切设计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核心,然后将任务布置切分成开会前、开会中和开会后。
在开会前有个重要活动,即在7时36分安排15分钟的暖场。这个暖场活动里,需要在15分钟的时间里唱7首歌,使其起到烘托氛围、营造氛围和调动氛围的功能。
至于如何选择歌曲,我们也考虑了很多维度。建党100周年以来,歌曲非常多。要确定15分钟之内唱哪几首,这个任务看似很难完成。
后来我们团队考虑了一个维度——人民视角。也就是说,这里选择的歌不要描述丰功伟绩或者重大事件,因为这方面的表达在鸟巢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注:即文艺演出《伟大征程》)里面已经有所呈现。
我们希望这些歌曲能以“暖场”为主要目的,是一个温暖的、暖心的内容。中国共产党走过100年,人民对它有怎样的心声表白?我们希望这些歌曲能够唱出人民对共产党的深情表白,所以我们选择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另一首歌则是对新时代的深情表白——《新的天地》,它代表着总书记带领我们走在一个新的天地上,继续奋斗。
然后在中间,我们选了5首五六十年代的老歌。这些老歌重新用年轻人的方式唱出来,用军乐团的方式去表演,使得那些老歌又有了新的意义。比如《我们走在大路上》。“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共产党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这首歌,用最淳朴的歌词道出了这个时代最真切的情感。
还有《社会主义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国庆活动里面,我们就选用了这首歌,当时效果非常好。这次还是选择这首歌,是因为这首歌最重要的就是它唱出了“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在暖场歌曲里,我希望这些情感能够直抒胸臆——人民的认可和赞美能够直接表达出来,就是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人民地位高。
我们还选择了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首歌对应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句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它代表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在传帮带下,为党的事业继续奋斗。最后,大家还合唱了一首大歌,也是真理之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除了主题要好,要符合人民视角,第二个维度是这些歌还需要好唱,它得符合7万人民群众能够跟唱,所以歌曲不能太过艺术。而第三个维度则是歌曲还得适合军乐团演奏。我们其实还有很多现代歌曲,属于流行音乐风格,有一些电子音乐的配音。但这些歌没办法演奏,改编起来非常困难,会丢失这首歌原有的魅力。
总的来说,我们就是基于这三个维度,选择了这样7首歌曲。
▲图据视频截图
红星新闻:这些歌曲都是合唱团演唱的,合唱团的成员是哪里来的?您觉得这个合唱团的特色是什么?
肖向荣:基本上延续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合唱团,也就是由北京市的大中小学生组成。他们作为合唱团成员,不仅比较好训练,也便于组织调度。值得一提的是,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开始到现在,我们始终坚持的就是“真唱”。真实表达、真唱真做,这个很重要。
为何选择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向党献词?
孩子们未来可期,有种纯粹感和纯真感
红星新闻:7月1日的庆祝大会上,四人领诵,千人齐声向党献词的环节非常让人感动。这些孩子们分别代表了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请问为什么选择这样两个群体?
肖向荣:他们是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也是中国的少年和青年。这些孩子都是学生,他们身上还有着某种校园的气息,有种纯粹感和纯真感在里面。
其实之前我们也曾经想过是否可以选择一些行业代表,但是一方面他们确实都很忙,另一方面行业代表所代表的只是那个人所在的行业,但是如果我们选择学生,他们的未来是多边可塑的,边界会更宽。孩子们未来可期,他们以后可能会从事任何一种职业,而不是某种职业的代言人。
另外,我们将这个群体叫做“千人献词团”,现场确实是有1000个人。我们用这种千人齐声献词的方式,也是亿万青少年对党的深情表白。
红星新闻:千人齐声向党献词这个仪式的落地难度在哪儿?
肖向荣:这其实是我们创造的一种新的体例——千人合诵。千人合唱可以修炼出来,但是一千个人想把话说齐其实是很难的,所以我们采用了一领众和的方式来完成这一次的献词。也就是4个领诵带1000个人合诵,用这种艺术形式去完成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仪式,这在我的视野范围内是很少甚至几乎没有过的。
红星新闻:很多人都说今天孩子们统一着装的衣服颜色很好看,是清爽的蓝绿色跟白色的组合,服装制式则是像衬衫一样。请问这是怎么考虑的?
肖向荣:首先我们需要考虑大家参会时的着装;其次我们还要考虑到整个广场的空间设计。广场就像一艘璀璨的巍巍巨轮,有各种颜色的地毯,各种颜色的浪花纹路,还有各种颜色的椅子,整体颜色本身就已经非常饱和了。
然后,还需要意识到现在的季节是夏天,所以需要选择两种比较清爽的颜色进行搭配。既然主题是巍巍巨轮,我们就根据海水的颜色选择了蓝和绿。
但是我们没有选深蓝色,因为上午的阳光比较强烈,在这种日光照射下,深蓝色看起来像黑色。所以我们最后确定了浅蓝色和浅绿色,服装设计师细心进行了色彩搭配,使用了白色来象征纯洁和仪式感,最后蓝绿白相间的衬衫显得既简单又落落大方。
▲鸟巢烟花表演
《伟大征程》第三篇章如何表现?
鸟巢重现奥运会,让观众实现时空穿越
红星新闻:我们了解到,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里负责第三篇章的导演工作。这个篇章跨度非常大,记录了改革开放、抗击非典、举办奥运,神七上天等重大历史事件。您是怎么表达这个篇章的故事呢?
肖向荣:《伟大征程》第三篇章涉及了百年史实里,三十年到四十年的时间。时间跨度大,经历从改革初期到改革中期到深水区的阶段,而这个时期也恰好对应着中国人富起来的30年,所以其故事非常庞杂。
所以,第三篇章决定用6个节目来记录,第1个是春潮,第2个是特区,第3个是回归,第4个是跨越,第5个是党旗在我心中,第6个是行进的火炬。
对于第三篇章,希望在表现上能让故事走远,把人心走进。所以我们不具体讲述某个故事,而是希望通过诗意的表达唤醒观众们的所有记忆点。比如观众在观看“春潮”的时候,展现出来的是一片绿色,如同希望的田野一般带来一种诗样的意境。
我们把影像作为一种重要语言。这次情景史诗的创新之处是有一个超大的180米×30米高,像墙一样的屏幕。这个屏幕几乎把鸟巢遮蔽了一半,可以说是全球最大的沉浸式剧场。大家待在里面会完全被影像语言所包裹,然后12000名演员在里面跟着影像配合,把一个个的经典画面展现出来。
比如“特区”这个节目,我们运用了音乐剧歌舞片的表现形式,展现那个时代的动感。节目不讲故事,讲的是那个时代的韵律和色彩,这是在前面几章所没有的。
第三篇章涉及的时间段,在人们的记忆中是有记忆点的。这段记忆没有那么遥远,但也没有那么近,正好停留在中国人记忆的中间。所以在处理上不管是拉远还是推进,都能做到进退有致。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篇章还设置很多不那么具象的记忆点。比如香港回归,节目选择了最重要的一个记忆点——回归。由这个记忆点延伸,观众会自发地想到香港、澳门回归。
还有比如“党旗在我心中”这个节目,主要表达了“抗震”精神。不过究竟是谁带领他们重建家园?就是那一抹红色。在漫山遍野的废墟里面,只要有一面党旗升起来,就代表着生的希望。我想这是老百姓最朴素的心思,需要抓到这个意向。在第三篇章里,我们基本上用的就是回忆点唤醒或者意象的塑造。
再比如在鸟巢里面,我们还重现了奥运会,再现了火炬手、五环从鸟巢升起、点火仪式等元素。这都是为了让观众从这个时空穿越到另一个时空,但是这些再现的元素又有点不一样,这能让观众形成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兴奋感。
这个是我们对第三篇章的创作方向,用一种更诗意的表达去解放观众的想象力,用唯美的色彩方式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