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作者:吴林静,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从北京出发,经津、冀、鲁、皖、苏五省市,抵达上海,全长1318公里,最短用时4小时18分,“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被京沪高铁连接了起来。


6月30日,是京沪高铁开通十周年的日子。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这些成绩被频繁提及。


10年间,京沪高铁累计安全运送旅客13.5亿人次,行程超过15.8亿公里,相当于绕赤道跑了近4万圈。


说的是通道效益,作为“八纵八横”之一,京沪高铁是全国铁路最繁忙的干线,其“大动脉”称号名副其实。


“京沪高铁纵贯7省市,设24个车站,最高运行时速350公里,发车间隔最短只有4分钟。”


京沪高速铁路线路示意图 图片来源:京沪高铁招股说明书
京沪高速铁路线路示意图 图片来源:京沪高铁招股说明书


说的是经济带动作用。京沪高铁商业运营速度创世界之最,它重构了沿线的城市版图,让数个“1小时经济圈”“高铁新区”成为可能,也为“同城效应”“双城生活”奠定了基础。


2020年1月16日,京沪高铁成功登陆A股市场,2020年疫情之下,京沪高铁仍实现盈利45.86亿元。6月30日收盘报5.29元/股,总市值2598亿元。


说的是吸金能力。京沪高铁用1%的全国铁路里程运送了全国5.69%的铁路旅客,客源充沛,常年客座率在八成左右,有着“中国最赚钱高铁”的称号。


作为中国高铁名片,京沪高铁光彩耀眼。接下来,我们从宏观走向微观,看看哪些区域更加高光。


长三角频繁“使用”京沪高铁


从图中可以看到,自2016年起,本线列车开行量稍有下降,变化不大,但跨线列车的开行量在四年时间里增长了50%。


“跨线列车”指标的增长,体现的是京沪高铁的主通道作用。意味着有更多线路与其接轨,京沪高铁也链接了更多的地区和城市。


到底是哪些地区更频繁地在“使用”京沪高铁呢?可以从京沪高铁的收入构成来切入。


京沪高铁的收入分为客运业务和路网服务两大类。根据招股书的解释,只要京沪高铁向其他铁路运输企业提供了路网服务,都能收取相应费用,从而构成路网服务收入。这些服务包括了线路使用服务、接触网使用服务、车站旅客服务、售票服务、车站上水服务等五个方面。



路网服务收入,可以简单理解为坊间常说的“过路费”。这些服务是按列次、人次、公里数或者吨重来计费,所以其他运输公司的线路过路得越频繁,被收取的路网服务费也越多。


京沪高铁在招股书中也提到,京沪高铁连接了北京、天津、济南、南京、上海等铁路枢纽,上述铁路枢纽进出京沪高铁的跨线列车较多,因此公司向其他关联企业提供的服务较多。


从近几年情况来看,线路使用服务收入占路网服务总收入的60%。城叔整理了2016至2019年京沪高铁的部分线路使用服务收入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上海局集团向京沪高铁支付的服务费一直是最高,而且所占比例逐年走高。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地区、线路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十三五”恰好是长三角铁路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新线投运最多、高铁发展最快的时期,高铁里程由3250公里增加到6008公里。长三角地区形成了全国最为密集完善的高铁网之一,带动沿线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


从线路使用服务费用的金额来,济南局集团、北京局集团排名第二、第三,但纵观近几年的比例变化,却呈下降趋势。郑州局集团、西安局集团的金额占比,则呈上升趋势。



轨道上的长三角


服务金额和比例变化,反映出长三角与京沪高铁的关系愈加紧密。


其实,京沪高铁上市时的募投项目也是围绕长三角展开,它看中了安徽的四条高铁线路,京沪高铁计划收购股权,借此形成以京沪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的高速铁路网。


安徽的高铁网在不断织密。安徽省委前不久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将实施“轨道上的安徽”建设工程。“十四五”期间安徽要实现铁路网覆盖90%以上的县、80%以上的县通达高铁。


京沪高铁开通的十年,也是轨道与长三角地区相互成就的十年。


就在十年之前,浙江一直是个“铁路小省”,当时浙江人均铁路里程不过2.54厘米;江苏的铁路线主要集中在苏南,广袤长江以北地区则少得可怜;安徽也只有途经淮南的一小段高铁,被戏称为“盲肠”,合肥更不像如今四通八达……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长三角地区已拥有21条高铁线路,长度达5306千米,沪苏浙皖“三省一市”陆域的所有省辖市均已开通动车。


高铁能多大程度地改变一座城市?长三角地区的人可能更懂。


比如浙江的衢州、丽水,曾经对上海人而言,是“路上至少要一天”的偏远地,如今不过两三小时的路程;再比如苏北和安徽等地的地方论坛里,网友们最爱谈论的便是“高铁通了,会有哪些变化”;人们去长三角出差、旅游,第一反应也是上网买高铁票。


轨道重塑了长三角,它几乎彻底改变了沪苏浙皖城市间的“距离感”,别说跨省、跨市通勤了,一天内利用高铁穿梭多个长三角城市不在话下。


2020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到2025年,长三角地区将总体形成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届时,长三角交通一体化未来将进一步扩容,大量省际断头路将打通,铁路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00公里/万平方公里。


区域协同发展,需要一条条“经济链”彼此串联、全面对接。“轨道上的XX”被写进长三角各省的“十四五”规划当中。


轨道连接人,人的连接又将带来更多的可能。


(注:全文图表信息来自招股说明书、2019年年报和2020年年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作者:吴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