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五十万,有资格当“中产”吗?

现在“中产”这个词显然是通或膨胀了,从年薪十万的,到年薪五六十万的,都认为自己是“中产阶层”的一员。





前几天单位的女同事,忧心忡忡地跟我们分享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她骑电瓶车送孩子去上学,晚上回家发现孩子闷闷不乐。

问孩子为什么不开心呀,孩子说:

“妈妈,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同事被小朋友这种故作老成的样子逗乐了,于是说:“都想听。”

小朋友叹了一口气,说:

“假话是,我今天考试测验成绩不好,所以我不开心。”

“那真话呢?”

“真话是,早上你骑电瓶车送我,被坐小汽车来上学的同学看到了,我同学笑我。”







同事感到不可思议:现在小孩子之间都这么攀比的吗?

但为了缓解孩子的情绪,还是解释道:

“宝贝,你知道咱们家不是没车呀,平时都是开车送你去的,今天特殊情况,你爸爸要用车,所以我们才骑电瓶车去上学呀。”







“可是,我同学家有两辆车,不存在没车开的情况。”

同事闻言,愕然无语。

同事夫妻,是两个没有任何背景的普通打工族,靠自己的能力,从农村老家出来,在这个城市买房买车,结婚生子。

本以为,夫妻俩一个月薪两万,一个月薪一万五,年终奖十来万。







两人加起来够供房、养娃,还能稍微结余一点,已经算是一个体面的“中产家庭”了吧。

没想到,孩子在学校,却因“家里没有两辆车”而遭到了其他同学的嗤笑。

“以为家庭年收入五十万左右,就够体面了”——竟成了一个中产家庭最大的错觉。

有人说:

没有什么中产,中产只是有点小钱的“无产”。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三:

第一,中产没有学会如何掌握生产资料。

中产的概念炒了这么多年,但其实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其实所谓的中产,其实就是这样一群人:

跟大多数人相比,他们的受教育程度稍高一点,平时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收入比普通劳动者再稍微多一点。







这就是一个比较客观的中产画像了。

所以你可以看出:

从根本上来讲,中产说到底还是打工的,靠着出卖自己的“人力成本”来获取(稍高的)回报,一旦停止劳动,收入也立刻终止了。​

中产们唯一能“奴役”的唯有自己的身体,唯一能“出卖”的也唯有自身的劳动力。

都说中产很有钱很潇洒,有房有车无忧无虑的,但每天不管再怎么不情愿,也要挣扎着起来去上班。







为什么中产这么不自由呢,

根本原因就是他们还没有学会如何掌握生产资料,也没有多少像样的被动收入,无法让自己在睡觉、娱乐和失业的时候,仍然保证有源源不断的收入。

一旦停止劳动,要么生活难以为继,要么生活质量严重下滑。







第二,中产不可能无限提升工资收入。

一个热知识:中产的工资是有天花板的。

我就问一个问题,足以让大多数三十多岁的朋友热泪四射:

30多岁的你,已经几年没涨工资了?

中产工资有天花板,这一点也不奇怪。







因为当代职场的残酷就在于此:

打工人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一旦停止提升,你首先面临的就是工资不再增长,职位一动不动,跳槽无人问津;

其次,更年轻更优秀的后浪,还在源源不断地涌进职场,他们用更高的学历、更狠的加班、更低的工资报价,让30多岁的中年打工人失去了仅有的一点竞争力。

在人均动辄海归、硕士、博士的后浪面前,中年人那点所谓的“丰富的工作经验”显得无足挂齿。







现代职场的技能结构更新换代这么快,公司要你那老掉牙的经验干啥?

不夸张地说,就在我们程序员行业,五年前能拿到一万月薪所匹配的能力,现在只是月薪六千的门槛而已。

原因无他,只是因为后面的年轻人都越来越优秀了。

很多年轻人,还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相当于三年经验程序员的开发水平。







然而优秀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反而加剧了学业和工作的内卷。

年轻人和中年人的角逐中没有赢家,大家都是在资本碾压下的一粒微尘。

每个人都试图通过个人努力,扑腾到更高的空间,到最终发现自己终将被更年轻的后浪所覆盖,无可奈何地落到底层。







第三,中产的财产正在不断受到侵蚀。

大家有没有发现,从一五年前后,生活中悄悄冒出好多以前没有的“节日”。

不管是传统的、泊来的、自创的,反正恨不得每个月都要过节。

为什么此地节日气氛这么浓厚,难道是大家过得很快乐吗?







其实这么多节日的背后,只是商家在催着你花钱而已。

不仅要催你花钱,如果你不花钱,还会给你各种污名化。

母亲节,不给母亲买礼物就是不孝,同理父亲节;







七夕,214,520,521……好家伙光是情人节就多达四次。

再算上恋爱纪念日、结婚纪念日,一对夫妻/情侣平均每俩月就得互赠一次礼物,这得什么样的家庭条件?

资本家把所有普通的日子都变成了节日,千方百计掏空了中产口袋里的钱。

现在钱不够用?没关系,各种小袋轮番上阵,公交地铁风暴洗脑,总有一款适合你。







什么你说你看透了资本家的套路,不为各种节日花钱?

好的,不花钱,你总得挣钱吧,不然你的钱放在银行里不就等着贬值吗?

在这种焦虑的裹挟之下,各路号称自己几倍、几十倍回报的金融产品又粉墨登场,敞开大门恭迎广大中产的莅临。







这个套路我们很熟悉,​无需​赘述了,有个更通俗的名字叫做:割韭菜。

中产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不是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

但繁华落幕之时,才意识到小丑竟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