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个完整的周末,是当代打工人最后的救赎。

但问题在于,当996和大小周变得越来越常见,一个完整的双休早就在招聘时暗中标好了价格,想要好好地过周末已经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5月,我们发起了「国产青年周末怎么过大调查」,有3037位朋友分享了他们对周末的想象和现实中遇到的困扰。通过他们的回答,我们发现,人们理想中的周末和现实中的周末,存在不小的差距。

人们对周末的期待是什么?和现实中存在哪些差异?在度过周末的方式里,男女之间又有什么不同?

欢迎查收这份《2021国产青年周末调查报告》。

年轻人理想的周末是什么样的?

工作日超额透支了情绪和精力,当代年轻人把所有关于回血的渴望都放在了周末。

在过周末最受欢迎的方式里,「睡到自然醒」名列第一。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周一到周五都在辛勤干活,睡眠不足已成常态的打工人难免幻想:「这个周末我一定要睡他个天荒地老。」

一个睡眠自由的周末意味着,人可以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不用在手机上调5个闹钟,每个仅相隔5分钟;也不用早起挤地铁,为了准时打卡而一路狂奔。



但只要躺着就是当代年轻人理想的周末吗?从调查结果来看并不是。

「拥有新体验」和「欣赏或置身于大自然」是仅次于睡觉的理想周末模式。

虽然有相当多的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推崇宅和躺的生活方式,在别人邀请自己周末出去玩时,经典回答是「为什么要出门?是手机不好玩还是猫不好撸」。但这似乎并不能代表广大年轻人的真实心声,在畅想理想周末的问题中,选择「无所事事」和「不出门」的人数比例,分别排在了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三。

躺在家固然不错,可是出门打卡一间新餐厅、参加一场线下剧本杀、体验一门陶艺自制课也同样重要。毕竟人生苦短,周末48小时更短,糊弄加班可以,敷衍自己不行。

在被问到最希望和谁在一起过周末时,37.2%的人希望和「恋人、伴侣」一起,27.2%的人则认为「自己待着」更舒服。

原因之一,或许是部分情侣被平时的加班硬生生拆成了「周末情侣」,如果不抓紧周末维系感情,恐怕就离分手不远了;而有些情侣即使住在一起,也因为各自工作繁忙而逐渐演变成分摊房租的室友,若想要重燃爱火,就只能靠周末这根救命稻草了。



性别不同,对「最希望和谁一起过周末」的看法也不同。在男生中,有将近一半的人希望和恋人待在一起,而到了女生这里,这一占比下降到32.8%。调查显示,有29.1%的女生更希望自己待着,还有19.7%的女生觉得和小姐妹们聚会也不错。

可见这一届年轻人的恋爱中,相对于男生,女生似乎没那么「恋爱脑」。相反,她们对不同的亲密关系都拎得比较清,哪怕「重色」,也不「轻友」。

而男生多少有些口嫌体正直了,表面上都说自己跟兄弟开黑更爽,实际上却在向往一个跟对象黏在一起的甜蜜周末。



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希望与新朋友一起过周末的比例,比希望与小动物过周末的还要低,这表明所谓年轻人周末的陌生人社交,可能是个伪命题。

总结以上可以得出,当代年轻人的理想周末大概是这样的:

早上一觉睡到自然醒,和对象一起做一顿好吃的早餐或brunch,然后手牵手去一个绿植程度比较高的公园散步、看花、吹泡泡;晚饭后和对象一起打开KEEP,互相督促今日份的运动打卡;最后再泡一个舒服的澡,两个人一起窝在被子里看剧,这一天就是大写的完美。

年轻人现实中的周末是什么样的?

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人们对周末的想象有多好,现实翻车就有多猛。

整体来看,不少人对自己的周末感到不满意。在以满分为10分的标准下,年轻人对自己周末的评价平均只有5.67分,超过40%的人给自己的周末打了6分以下——不及格。



对周末的不满意是普遍的,但年龄不同,收入不同,对周末的悲欢也并不相通。

40岁以下,年龄越小,对自己的周末越不满意。尤其还是学生的00后和05后,对自己的周末最不满意。鉴于教育内卷的现状,周末更像是学生参加补习班、提高班和冲刺班的代名词。对他们而言,宇宙或许有尽头,试卷和练习册没有。



同样,当年收入低于100万元时,收入越低的人,对周末的评分也越低。年入10万元以下的年轻人,对自己的周末最不满意。

如果把周末看成是生活的一个缩影,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现在许多年轻人只想搞钱。他们希望通过实现财富自由,来解决日益增长的买买买需求,并过上舒服的、有生活质量的周末,乃至日常生活的每一天。



问题是,究竟是什么样的周末最让年轻人感到沮丧?在现实世界的周末里,年轻人都碰到了什么难题?

根据调查结果,不少年轻人关于周末的最大难题要么是一天过去,仿佛什么都没做,要么就是根本不知道该做什么。

在排进TOP3的周末活动中,最多人把周末时间花在了看电影电视剧、刷社交网络上。但有超过1/3的人坦言,他们在周末干脆只是「躺着/坐着,什么也不做」。



而男女生过周末的方式也有一些差别。相对来说,女生更喜欢长时间看剧、和别人聊天、在购物网站上买买买;而男生则更喜欢打游戏,还有更多男生说不出自己在干嘛。

换句话说,如果你想在周末和对象增进感情,避免吵架,那找个大家都喜欢的剧或者电影,同时少看点手机,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约会方案。



关于周末的感受,年轻人还给出了更多关键词。调查结果显示,在我们列出的、以及大家自己填写的词语中,「懒惰」以高票当选第一,「放松」名列第二。

从这些词里不难看出大家对周末「又爱又恨」的态度——既觉得周末十分宝贵,可以躺着、放松、远离工作;又觉得自己在周末无所事事,不知不觉就把时间浪费掉了,过于放纵。



在对待周末的心态和情绪上,男女之间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相比之下,男性会比女性有更多的负面情绪,包括懒惰、感到浪费时间、不知所措等;而女性则显得更加积极,认为周末是让人放松的、平静的、甚至有一丝开心和治愈。



为什么理想和现实的差距那么大?

周末过得不尽如人意,不全是打工人自己的锅。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人们越来越难以将工作和生活分开。

对很多人来说,周末只是换了个地方工作。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咖啡店,夺命钉钉和微信都有可能随时响起;上一秒还假装「失联自由」,下一秒就紧张地秒回「收到」。所谓「职场巴普洛夫」,大概就是如此。

在所有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接近一半的人表示分不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在工作时见缝插针地摸鱼休息,或者在休息时也随时准备好工作,已经越来越成为职场人的常态。



更具体一点,许多受访者在调查中展示出「被工作入侵」的不同状态,包括:

1. 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充分休息,比如按大小周、单休甚至无休休息,认为周末太短;

2. 认为过周末和休息本来就不容易,比如「放松是有难度的」「过周末也是有难度的」;

3. 平日就不太擅长劳逸结合,比如「犯困的时候才会休息」「只有在闲暇时间才能掌控自己」「平时不休息、周末报复式放松」;

4. 认为不做些什么就对不起周末,并为此忧虑,比如「什么都不做就会有罪恶感」;

5. 认为忙碌才是能力强的表现,比如「觉得忙碌的人更厉害」;

6. 对未来抱有(通常是出于不明原因)乐观心态,比如「忙过这段时间就好了」;

7. 习惯性为工作烦躁,比如「虽然还没上班,但提早进入工作状态(普遍表现为周日下午就开始为工作焦虑)」;

8. 以及,在闲暇和工作之间,「认为工作更重要」。

一言以蔽之,对闲下来的恐惧、对工作的痛苦,都在降低人们的周末体验。

如今的休息可能构成了一种对工作的「预备状态」。近2/3的人同意「休息就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学习」。周末除了抓紧时间还上因为工作而欠下的睡眠债,他们还倾向于为未来的工作充电、打鸡血。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焦虑的表现。这种焦虑感不止在于「工作」,也在于「不能无所事事」「不能偏离计划」「不能不做正事」的自我要求。



「无所事事」本来不失为消遣时间的一种方式。毕竟在需要保持亢奋、变动极快的社会环境里,片刻的无所事事能帮助人们稍稍抵御过剩的资讯、信息和刺激,无论放空、走神,还是片刻的思考,它都提供了一个相对从容的缓冲带,也帮助产生更多想法。

但当它并不在备选中,却又频频在年轻人的周末时间出现时,「无所事事」不再是一种主动选择,而更像是「不知道做什么」的后果。

「不知道可以做什么」的潜台词是「应该做些什么」。相对地,只有4.8%的人对周末有精确的规划。糊里糊涂花掉宝贵的周末时间,是导致年轻人不快乐的一个原因。

尤其是在争分夺秒的现代社会,时间无疑被看作是一种稀缺资源。站在一种理性计算的视角,「什么都不做」几乎能和「浪费时间」划上等号。这就是为什么,有将近6成的人在什么都不做的时候,会产生罪恶感。

对应地,「在空闲时间也要努力」的压力也因此产生。各有大约3成的人认为健身、学习是理想的过周末方式。在周末也要自律、进步、自我提高,正在当下形成新的闲暇观念。

而网络上精彩纷呈、不断更新的讯息,能够让人在当下忘掉无所不在的焦虑感。因此,有68%的人热衷于在闲暇时间栖居在网上,睁眼开始刷手机、刷视频,成为度过周末的一种流行方式。

不过,或许是看透了互联网让人「短暂沉迷,引来更多空虚」的本质,我们发现,在网上冲浪得越频繁,越会觉得自己的周末被浪费了。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本次当代年轻人怎么过周末的调查结果。

在这次调查中,有接近6成的人同意「人和人的差异在于怎么度过闲暇时间」这一观点。如何好好过一个周末,是广大上班族和学生的愿望。

对当代人来说,占据2/7的周末时间是一个人生活状态的重要样本。特别是近年来,996的工作制度和加班文化不断受到质疑,说明人们不再将个人价值与工作成就完全等同。

正如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曾指出:闲暇是全部人生的唯一本原,幸福存在于闲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