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读者后台问我,自己快35岁了,家里有两个孩子,房贷车贷压力很大,每个月现金流都很紧张,万一要是失业了,那可怎么活啊。
他还听说,35岁以上不仅大部分人会失业,而且一旦失业就再也找不到工作了,直接就是零收入。
35岁就会失业,失业了就找不到工作。
这种胡编乱造的东西,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信?
根据2021年的这张新图,中国35岁以上的人口,简单一看就能看出已经超过了一半以上。
那么问题来了,这一半以上的中国人,是不是都失业了,而且失业后都找不到工作?
这不扯淡么,要是真这样中国的失业率就爆棚了,那些社保专家也不会因为缺劳动力而想法设法的延迟退休时间到65岁。
再问一个小问题,你也许今天才30多岁,但你有20岁的时候吧。
你20岁读大学的时候,你爸妈一定超过35岁了对吧。
他们是不是都失业了,而且失业后找不到工作?
你身边的亲朋好友们,超过35岁就没有工作的例子,总共有几个?
很明显,35岁危机这种事,你只是听过,从来没见过。
事实上,很多工作都是越老越吃香。
比如说医生,没有30岁你可能连主治医生都当不了,只是一个实习生。
才独立接诊5年这辈子就结束了,可能吗?
类似的还有律师、工程师、设计师等,基本都是30岁之后才开始能独立干活。
绝大多数类似的职业,55岁才是其事业巅峰期。
一个55岁的医生和一个28岁的医生,自由市场竞争的话,你选哪个?
类似的还有所有职业的管理层。
20多岁的管理层,那是极其罕见的,只有特殊天才能办到。
通常来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没有30多岁很难当管理层,20多岁的人连服众都很难做到。
在以上的例子中,35岁基本都是升职加薪的起点,而绝不是什么危机。
有人说了,我这行业是吃青春饭的,和他们不一样,没有可比性。
最喜欢这么说的,就是程序员,甚至连很多段子都编出来了。
事实上,只要给程序员发工资的是资本家,就不可能有35岁危机这种事。
一个架构师、产品总监到了35岁,就只能去送外卖跑滴滴?
来,我给2倍于送外卖跑滴滴的工资,现在你能给我挖一个35岁的架构师过来吗?
这种谣言,为什么就会有人信呢?
哪个总监不是30多岁啊,难道提拔他们的目的就要开除?
高等级人才是不可能有35岁危机这种东西的,因为你智商再高,要成长都需要时间的沉淀。
不在一个行业沉淀个一万小时,你很难成为领导者。
1999年马云在民房里创立阿里巴巴时,刚好就是35岁。
对于这种人,35岁是事业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又有人说了,你说的那些都是人才,我承认对于人才是没有35岁危机的,但我不是人才啊,而且大部分人都不是人才,我们这些普通人怎么办呢,那种注定一辈子当小兵的普通人。
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能认清自己是个普通人,不好高骛远,你也不会有35岁中年危机。
有人说,35岁以上的普通员工不能留,因为人35岁之后精力变差,家庭琐事变多,没法加班,性价比变低。
作为资本家,当然要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年轻员工,所以35岁的员工肯定要完蛋,无论把工资要求降多低都找不到工作。
这逻辑听起来无懈可击,但其实漏洞百出。
感情你也知道资本家一定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员工啊。
什么叫性价比?
性能下降就一定会导致性价比下降?
那你为啥不去买劳斯莱斯代步,按这逻辑,最贵的车一定是性价比最高的车。
性价比由两个维度组成,工资和劳动价值,里面单独一个因素下降,不一定会导致性价比下降。
一名年薪30万的华为工程师,算上五险一金,公司为他支付的成本大概是50万,一线互联网大厂招聘人才的要求很苛刻,但通常都是足额缴纳五险一金。
这么一个成本约50万的人,到了35岁就会失业,然后被迫去送外卖。
这种笑话你们信么?
送外卖能赚多少钱?年轻力壮,非常辛苦,风雨无阻的人,每个月跑30天大概可以赚5~8K,但不含五险一金,到手收入就是所有收入。
既然你都这样了,何不来我公司上班呢,我一个月给你开1万,不比跑外卖舒服?
资本家一算账,这个人虽然过了35岁,但成本居然一年才12万,且有10年工作经验,而招个22岁的新毕业生一年要50万成本,就算能996又怎么样。
一个新员工能当5个老员工用?
别开玩笑了好吧。
资本家越是重视性价比,越不可能去用新员工。
所谓一旦超过35岁就找不到工作,多低工资都找不到,这是违反经济原理的。
一定会有追求性价比的资本家出现,专门收拢这批超过35岁的低价老员工,用超高的性价比击败一切竞争对手。
35岁这个年龄的出现,其实出自《公务员录用规定》,里面明文写着报考公务员的条件是“年龄十八周岁以上,三十五周岁以下”。
换句话说,超过35岁的人,原则上是没有报考公务员资格的,只有少数高学历人才或特殊人才,才有可能。
整个社会上没有任何行业明文规定35岁就不能入了,只有公务员行业规定了。
所以公务员行业是唯一具有中年危机的行业?
别搞笑了好吧,你这结论给谁说都会被笑掉大牙的,那可是出了名的铁饭碗。
既然公务员行业没有中年危机,那为啥招考公务员的时候明文规定不要35岁以上的人?
因为招公务员过来是干活的,基本都是主任科员以下,从事基础性工作,不具有领导职责。
既然是干基层的活,那自然是年轻人好用,能吃苦,有上进心。
而且公务员这个行业极其的特殊,和私企没有任何可比性。
公务员是真正的同工同酬,论资排辈。
同工同酬其实没问题,但同工不代表同贡献啊,而且是一定不可能同贡献。
哪怕从事同一份工作,不同的人能力差距是很大的,工作意愿的差距也很大。甚至同一个人,不同年龄段的贡献也差距巨大。
但按照公务员的规则,他们的工资都是差不多的,而且年龄越大工资越高。
同工必同酬,且论资排辈,和贡献基本无关。
这个特点导致公务员体系不可能招收35岁以上的人去干基层工作。
至于领导,公务员的领导一定是从基层提拔起来的,这是在同工同酬,论资排辈制度下还能让基层年轻人保持奋斗心的唯一渠道了,这渠道永远不可能让给外面人。
但是在私有企业,工资制度相当的灵活。
无论对于任何老板,贡献大的人,其工资一定高于贡献小的人。
因为人和人的贡献其实差距很大,为防止员工心理失衡,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执行秘薪制。而公务员体系,同单位的人只要知道你的职位和工龄,随手就能反算出你的工资。
所以,私有企业不存在公务员体系的这个问题。
很多人又说了,我还有证据,阿里和腾讯的平均年龄是30岁,华为的平均年龄是31岁,整体人员结构如此年轻,是35岁危机问题的铁证。
如果不是因为把35岁以上的员工都开掉了,怎么会有那么多年轻人?
亲,这些公司之所以平均年龄这么低,那是因为整个互联网行业就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啊。
整个行业才出现几年啊?哪来那么多老人?
21世纪初期,有几个人知道互联网?有几个人拼命的学编程?
中国人一窝蜂的去学编程,开始大范围知道互联网行业很赚钱这回事,那是2012年之后的事情了。
要不是2010年开始的移动互联网革命太赚钱,暴富案例太多,估计你2012年都不知道这回事。
不信你自己回忆一下,你第一次听说当码农很赚钱,第一次听说互联网造福神话,开始无脑推荐自己身边亲朋好友的孩子报考计算机行业,是在哪一年?
因为整个行业很年轻,所以人员结构自然就很年轻。
你想一睹50岁老程序员的风采?
不好意思,这样的人极其稀有,数量可能连千分之一都没有,他得90年代开始学编程,才能成为50岁的码农。
事实上,欧美国家是没有所谓35岁危机这一说的,他们的媒体也从来没有宣传过这类焦虑。
他们的互联网企业对年龄大的员工态度之好,甚至被中国互联网企业称之为养老院。
但实际上,他们的互联网企业,也都很年轻。
苹果公司的平均年龄是31岁。
亚马逊公司的平均年龄是31岁。
谷歌公司的平均年龄是30岁。
脸书公司的平均年龄最低,才28岁,因为其创始人扎克伯格本人今年才37岁。
这些互联网公司为什么和国内的公司平均年龄差不多?因为大家几乎都是同一时间,借助移动互联网爆发的浪潮才起来的,自然年龄构成都差不多。
但你听说过这些欧美码农抱怨过35岁危机现象么?
没有。
而更老一点电脑端软件公司,借助2000年代电脑主机个人化互联网浪潮起来的欧美公司,年龄就明显偏大。
比如说IBM公司,平均年龄为38岁左右。
比如说甲骨文公司,平均年龄为38岁左右。
比如说微软公司,平均年龄为38岁左右。
可以看到,这些公司的平均年龄非常接近,因为他们都是依靠2000年那一波电脑主机个人化浪潮起家的。
他们的公司平均年龄之所以比依靠移动互联网浪潮起家的互联网公司正好大了一圈,那是因为他们起家的时间也正好大了一圈。
一个行业在飞速爆发期时,年龄结构一定是偏小的,因为公司规模和人员规模年年都在暴增,不断涌入的新人自然把整体平均年龄给拉低了。
一旦这个行业陷入了停滞期,公司规模和人员规模上不去了,那平均年龄就会飞速增大。
我可以很轻易的预计,在2030年左右,中国的那些移动互联网企业,平均年龄将会增大到38岁左右,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规模自2018左右就已经基本见顶了,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有了智能手机,用户量和盈利不太可能继续增长了。
为什么年龄结构差不多的欧美互联网公司,没有人抱怨所谓中年危机,甚至还被人称之为养老院。
但同样年龄结构的国内互联网公司,却被人讲出了鬼故事:
你知道吗,公司里35岁以上的员工,都消失了。
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某些媒体硬生生制造出来的焦虑。
一个人的能力巅峰绝不是35岁,通常都是在55岁,对于绝大多数行业和人,都是如此。
但退一步说,即便你从事的行业真的是35岁即巅峰,你也只能说收入会在35岁达到巅峰,绝不是突然归零。
原因很简单,市场是公平的。
资本家越是在意性价比,这种35岁员工就越好找工作。
只要你降价了,一切都好谈。
资本家眼里,不可能有男女之分,也不可能有35岁之分,一切都只看劳动价值。
资本再坏,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永远不会歧视任何人,因为这玩意只认钱。
你可以说35岁之后很难年年加薪了,甚至可能降薪,但绝不是说就会失业甚至找不到工作,就算互联网行业也一样。
在互联网行业呆不下去,跳槽到其他行业的人,有,但比例低的可怜,远远小于其他行业跨行跳槽的比例,不信你可以打听下大学各专业毕业十年后的跨行率。
真的有哪个年入几十万的程序员,因为找不到工作被迫离开了互联网行业,在一些自己极其陌生的行业从事低端任务,甚至去送外卖,摆地摊了么?
而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哪怕他自愿降薪一半,甚至降薪一半再一半,都不愿意要他,仅仅因为他年龄过了35岁,你觉得这么荒谬的事可能吗?
别告诉我,你只是在网上听别人说。。。
说到这里,问题又来了。
如果我确实没办法成才,当不了领导和高级人才,注定一辈子只能当普通职员,也不愿意在35岁降薪,怎么办?
首先,你这么贪心是不对的,自己不奋斗还尽想好事,你咋不上天,社会很残酷,不会惯着你一个人。
另外,我可以给你提供另外一个思路。
人至35岁的时候,薪水可能确实涨不动了,但也仅仅是涨不动而已,只要你认真工作,降薪是不太可能的,最大的可能就是和房价一样,冻薪,长达十年二十年不涨薪,靠通胀来消化,基本和你贡献一致。
就算重新找工作,稍微降低一点薪水,也没事。
因为人和人之间的薪水太大了。
在互联网大厂里,年薪几十万的比比皆是,年薪百万的也不罕见。
以比较基础的,年薪30万举例,就算砍一半还剩15万。
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有多少人一辈子都做不到月薪破万么?甚至20多岁的时候月薪只有三四千。
为什么他们年轻的时候月薪三四千,而你可以月薪两三万?
为什么你要同意月薪一万,一堆企业抢着要,而他们想月薪一万就只能靠做梦?
答案就是因为你当初上学的时候比他们强,学历远远高于他们,且成绩非常优异,通过了互联网大厂一轮又一轮的面试,能力也很突出。
这突出的个人能力,让你在35岁的时候,无论如何,工资都一定比他们高,只看你自己愿意还是不愿意。
所以,对于任何人而言,最好的选择都是把自己的价值努力的放大。
当某一天你的价值大到即便薪水打对折都比别人高的时候,你还有什么好焦虑的呢。
至于那群年入三五十万的人的中年危机。。。
你们有啥好焦虑的啊,难道月薪1万的工作你们找不到了?
这些人对月薪破万的工作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让那群最高月薪也就五六千的人情何以堪。
中年没有危机,有的只是个别人的能力配不上欲望,才华配不上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