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的孙大伯(化名),因生吞活青蛙不幸感染了寄生虫,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救治才转危为安。



53岁大伯高烧反复,病因几何?

"哦哟,再也不敢吃了,不敢了……"电话那头,已经出院、正在家干农活的孙大伯连说了好几个"不敢",回想起自己的危险做法,仍有点惊魂未定。

不久前,家住余杭的孙大伯突然间出现打寒颤的情况,并且还有发热、乏力等症状,体温一度烧至40度,在当地医院经过对症治疗后,体温恢复了正常。但仅仅几天后,他又出现了发烧的症状,在家附近一家三甲医院治疗近一周,但体温一直维持在39度左右,怎么也降不下去。

孙大伯的这次发烧不仅苦了自己,还烧得一家人焦急万分,为了进一步治疗,家人将其转院至浙大一院。

"他刚入院时,体温仍然很高,而且肺部CT显示两肺多发结节、两肺下叶纤维灶。"浙大一院感染病科瞿婷婷主任医师介绍,比较不同阶段肺部CT影像提示病灶存在游走现象,再结合孙大伯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等检查结果,重点需要鉴别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特殊的感染。

那么,疾病的源头到底是什么呢?医护团队一边对症治疗,一边开始详细了解病史。

生吞活青蛙,不幸感染寄生虫

在医生的详细询问下,孙大伯在一次查房中表示,自己此前生吞了5只青蛙,但和发病隔了好几天,感觉没什么联系,也就"自动忽略"了,直至在医生的追问下,才透露了这个重要信息。

生吞青蛙!难道是寄生虫感染?"我们进一步了解到,患者确实偶尔在右腰摸到过皮下包块。"感染病科王婕医师表示,治疗组为他安排了活检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最终的病理显示,孙大伯体内确实存在曼氏裂头蚴,寄生虫感染诊断明确,所有的证据链都对上了!



原来,孙大伯一直患有高血压,几年前不慎摔了一跤,右锁骨和肩胛骨骨折做了手术,这两年身体倒也还算健朗,但一直想着给自己补一补,增强下体质。

"我也是听村里人讲的,生吞青蛙可以强身健体,就想试试看。"孙大伯说,正好天气已经回暖,他常年在田里干农活,抓几只青蛙不成问题,"我一共抓了5只青蛙,体格都蛮小的,一只差不多一根大拇指长短。"

回到家,看着活脱脱的小青蛙,孙大伯一开始也下不去嘴,但眼一闭、心一横,也就这么吞下肚了。哪知道,非但没有进补成功,反而还病了一遭。



随后,经眼科会诊,排除他眼内感染寄生虫的可能性,头颅影像学检查也显示颅内没有感染迹象。目前,经过针对性的抗寄生虫治疗,孙大伯已经康复出院。

生吃野味需谨慎,这些做法要不得

"每年我们科室都会接诊因寄生虫感染的患者,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饮食不注意而致病的。"瞿婷婷主任医师解释,裂头蚴是一种寄生虫,是曼氏迭宫绦虫的一个发育期,它的中间宿主主要是剑水蚤和蛙,此外,当蛇、鸟等动物吞食受感染的蛙后,也可能成为宿主。

而它们感染人体的途径也主要和这些中间宿主有关。

吃了含有裂头蚴的生的或半生的青蛙、蛇、鸡、鸟等生物。当人不慎食用了感染裂头蚴的蛙、蛇等动物后,裂头蚴就会进入身体,并随着血液在全身游走。

喝了含有剑水蚤的生水。喝生水或在游泳等活动时误喝湖水,受感染的剑水蚤有机会进入人体。

在伤口处敷生蛙肉。我国南方有些地方流行将青蛙肉槌烂生敷贴在皮肤伤口患处,以治疗局部溃疡等疾病,也有可能感染裂头蚴。



人感染裂头蚴后,除了像孙大伯这样可能引起发热、肺部感染外,还会对多个脏器或系统产生巨大危害。比如中枢神经系统、眼部、四肢、胸腹壁、乳房和外生殖器等部位,浙大一院感染病科就曾接诊过一例眼部感染裂头蚴的患者,整个眼眶都向外凸出。

"我们的建议是,尽量不吃青蛙、牛蛙、蛇等野生动物。"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主任医师表示,尽管裂头蚴对高温较为敏感,但一些快餐式的爆炒,多是从油锅里过一下,并不能达到完全杀死裂头蚴的效果。研究显示,裂头蚴在100度高温下烹饪至少2分钟,才会被杀死。

在日常生活中,盛吉芳主任希望大家不生吃或半生吃蛙、蛇等野生动物,在家里烹煮鸡、鹌鹑等时也要高温烧透,不喝生水,不吃不洁的生菜,加工食物时将生熟食品的菜板、刀具和容器分开,养成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