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中国摄影界的“奥斯卡”,那非中国摄影金像奖莫属。这是摄影领域里国家级别的个人最高成就奖,获奖者无不是万里挑一的佼佼者。

其中,在群雄逐鹿的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选大赛中,摄影师严志刚以《日常中国》和《人生若初见》两个系列作品,获得了纪实类摄影金奖。



从1990年拿起相机,第一次按下快门的瞬间,严志刚到现在,已经整整拍了30年。



严志刚大二时在江西南昌的商场拍下的街头一幕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一切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再翻看旧相册,发现早已物是人非,时过境迁。

历史的沧桑巨变被他用镜头记录下来,让严志刚觉得,虽然人生三分之二的时间只做了跟摄影有关的一件事,但值了。



如果没有照片为证,谁能想到,1998年的广州珠江新城,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农田,村民就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方种菜,然后一担担地挑到市场,以一斤几毛钱的价格卖出去呢?



现在,这里以小蛮腰为中心,高档的写字楼、住宅公寓拔地而起,成为了广州房价最高的区域。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原住民,一夜之间变成了腰缠万贯的收租婆。



那时候,无数的野心家怀揣着希望,到遍地是机遇的广东“下海”。火车站永远人山人海,白云机场还未搬迁,飞机就在头顶上起飞降落。



如今,原本拥挤不堪的火车站已经容不下那么多人的梦想,更宽敞、更明亮的高铁站和机场,搭载着南来北往的人走向世界各地。



严志刚回看自己拍过的照片,总有种时空错乱感,仿佛还记得拍下的那一刻。

“每次看到这些照片,那些当时的场景马上刷的一下闪过脑海。包括现场的氛围、取景框里的细节,甚至屏住呼吸的气息。”



他还记得被写满了各种BP机号码广告的公用电话亭,他花了一千多的积蓄买了一台BP机。千禧年后出生的孩子,恐怕都没听过“有事您呼我”这提示音了。



同样的,那时候用得起板砖一样厚重的翻盖手机,都属于深藏不露的有钱人,哪怕他只骑着普普通通的自行车。

因为,就是这么一个信号差还不方便携带的大块头,在那个人均工资才几百块的年代,竟然要卖一万多,比现在最新款的iPhone还贵。



这种日新月异的割裂感,在看老照片时格外明显。

没有PS,也没有美颜和滤镜,严志刚的街拍,朴素却深刻。

天安门广场上,年轻的女环卫工趁休息的间隙梳理长长的秀发,两位路过的武警也忍不住侧头看一眼,也不知,谁成为了谁的风景。



一群涂着口红,穿着皮鞋,背着各式小包的女孩子,唧唧喳喳地从小汽车和人力三轮车旁经过。这就是以前的白领,那种自信和意气风发,和现在许多都市丽人没什么差别。



一张好的照片,就像一个问号或感叹号,无论过去多久,总能引起别人的好奇和共鸣。

在沈阳的太原街,严志刚偶然拍到一个开着小汽车的土豪,从车窗探出头跟小贩讨价还价。



他在北京后海,看到一辆蓝色小汽车停在四合院门口,女主人把洗菜的水浇到车上。



如今再回味,发现二十几年前才刚刚宽裕起来的中国人,即使变有钱了,能省则省这些勤俭节约的习惯依旧没变。

虽然街拍是最没有门槛的拍摄行为,这些照片看起来也稀疏平常,但严志刚认为,这里有最丰富的视觉语言,可以在无序中找到秩序。

“街拍是我们认知外面世界、不同城镇景观和生活方式的最佳方式。”

“街道还有太多时代符号,它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令人耳目一新,然后消亡或者更迭。”



以前的广告牌,简单得只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大字报。

随着时间流逝,有的品牌至今仍屹立不倒,而有的在大浪淘沙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唯独照片留下了它们存在过痕迹。



2000年的北京中关村,联想集团的FM365网站请了当时最红的谢霆锋做广告代言人,一位送报纸的邮递员经过这幅巨幅广告前。

那个属于纸媒的黄金时代还没过,互联网大潮却悄悄开启了。时代瞬息万变,谁也想不到,曾经风风火火开张的网站,撑不到2003年就倒闭了。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只要打开手机摄像头,人人都是摄影师。随手拍,似乎也成为了街拍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但拍了30年照片的严志刚觉得,看一张照片,其实是探索照片背后的故事。

一张没有细节、脱离了时代背景衬托的照片,最终只会成为一堆杂乱无章的碎片。

而摄影师唯有对社会有深入、独特和长期的思考,拍出的作品才能像一张书签一样,夹入到历史这本浩瀚无边的书中。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英国士兵最后一次收旗,眼神满是落寞

如果单独看,这张有老戏台、海底捞还有星巴克的街拍图,是不是觉得平平无奇,随处可见呢?然而,这种动静相依,中西合璧却毫不违和的街头景观,在十年前的安徽还未出现。



北京西四,严志刚在胡同深处找一家网红餐厅,无意中看到一家卖早餐的店铺,一个北京大老爷拿着油饼和豆浆从里面走出来。

这似乎没什么值得记录的,但转念一想,历史悠远的胡同巷子里,居然藏着网红餐厅,而在胡同文化濒危的同时,又保留着浓厚的烟火气,不得不说这也是岁月更迭中的一个特殊印记。



2020年北京门头沟,严志刚终于住进了自己购买的新家,窗外依旧是没什么特别的日落,可他还是拍下了这普普通通的一幕,那一刻的开心和幸福,或许无数人也曾感同身受过。



正如他所言:

“这是一个美好而又焦虑的时代。

我将永远怀念那些背着相机,乘坐公交车,漫无目的地游走在中国不同地域不同城市的时光。

我习惯于身边一切的普通、平凡,甚至带着有温度的琐碎和凌乱。我选择按下快门的动机是热爱。”



感谢严志刚接受InsDaily的采访!采访、撰文 / 火烧云责任编辑 /  七七图片来源 / 摄影师严志刚授权提供

END

「喜欢就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