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的计划在欧洲受到了广泛关注。一旦英伟达成功斥400亿美元巨资完成对ARM的收购,会使欧盟的自主开发芯片大计受到严重威胁。为此,布鲁塞尔正在考虑使用包括“核手段”——以反垄断理由否决收购案在内的所有选项。
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主管内部市场的欧委会委员布雷顿就表示,他正“紧盯”这项交易,且欧盟“极其了解”这背后的战略意义。
为何欧盟甚是担忧?
布雷顿一直将自己描绘为欧盟芯片和其他高科技产业的守护者,在他看来,生产商英伟达与设计公司ARM的并购案带来的挑战显而易见。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 6月1日报道,布雷顿将两大巨头的合并视作对“27个成员国可否发展出欧洲自主的半导体产业”的重大影响因素。
英伟达在2020年9月宣布了对ARM的收购计划。ARM的芯片设计提供给了500多家企业,其中包括英特尔、英伟达、苹果等美国巨头,但也包括欧洲芯片生产商如 STMicroelectronics(意法半导体)和NXP半导体等公司。此外,ARM在物联网、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等领域拥有为数众多的知识产权,而这些也都是欧盟希望在未来十年里重点培养本土巨头的领域。
在欧盟视角下,这两家来自美英的公司一旦合二为一,会进一步增强美国对高科技产业链的控制力,这是欧盟极不乐见的。正当全欧洲都在艰难地推动新冠疫情后的经济复苏时,假使其又在产业链上“失地”,那很可能会危及欧盟产业政策的成效。
两位不具名的欧盟官员透露称,布雷顿个人很希望看到英伟达对ARM的收购案最终被欧委会否决,不过这件事的决定权并不在他,而在他的同僚、“反垄断女皇”维斯塔格委员手上。在欧盟的产业政策上,他与维斯塔格意见并不完全一致。
据“技术欧洲”网站2021年2月报道,德国政府预计未来几年德、法以及其他17个欧盟国家将向欧洲芯片行业注资数百亿欧元,旨在维护欧洲的“技术主权”。
当时德国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和法国财长勒梅尔在一场会议上表示,这个项目被命名为“欧洲共同利益重要计划”,旨在推动对处理器和半导体——物联网和数据处理的关键设备研发、设计和制造的投资。他预计该项目需要500亿欧元的投资,其中60%至80%将来自参与企业,另外20%至40%则将来自欧盟的补贴。
德国《商报》对此评论称,阿尔特迈尔和勒梅尔正与欧盟委员会共同推动一系列产业政策计划,除了芯片,还包括蓄电池制造、氢能、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这些都是为了逐步实现欧盟的“技术主权”理想,在中长期减小对美国和中国的依赖。
否决收购案:谁反对,谁支持?
除布雷顿外,欧盟内部要求否决收购案的声音不小。目前投身政商咨询界的前欧委会委员、英国商务大臣皮特·曼德森就极力主张欧盟阻止并购案。他去年10月曾直言,“唯一有能力和政治意愿在反垄断层面上反对这项并购的只有欧盟。”
微软、谷歌等美国高科技巨头同样明确反对两家芯片企业强强合并,这是因为它们害怕英伟达收购ARM后可能会阻止其他芯片生产商使用后者的专利。还有一些公司则担心英伟达会在收购后把设计资源向自己的芯片上倾斜。
目前这项收购案的申请正被美国、英国等的监管机构处理。英国政府要求竞争和市场监管局(CMA)对收购案是否会影响国家安全进行调查。欧盟方面还没有正式开始审查,不过欧盟官员透露,英伟达已经与欧盟的监管机构进行了接触。
Politico报道称,一些欧盟官员认为欧委会也有理由放行收购案,因为英伟达和ARM处于产业链上的不同位置,两家合并属于纵向并购,而非横向并购,后者往往容易引起反垄断监管部门的注意。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克罗莫从产业角度解释称,纵向并购通常使监管部门难以作出行动,因为这种行为本身不会扩大收购者对整个市场的控制,除非欧委会发现放任合并会有某种更大的危害。
不过,市场因素并非欧委会考量的全部。眼下,欧盟对经济上依赖他人的恐惧日益加深,而欧盟两大经济引擎——德国与法国都力求摆脱对美国芯片的依赖。今年5月初,欧盟出炉了一份评价经济对外依赖度的工作文件,在对芯片制造至关重要的集成电路设计方面,欧盟已经“高度依赖美国”。几乎所有欧洲企业使用的高端芯片都需要从美国进口,在云计算、汽车和通信行业,欧洲企业已经开始抱怨越来越难从美国取得芯片。
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当政时期,美国政府对很多使用美国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实施出口管制,这直接威胁了欧盟对外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假使ARM被美方收购,只会继续加大美国对欧洲企业的影响力。
正因如此,布雷顿评论称,“通过染指ARM,英伟达将使美国政府得以完全控制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包括且不限于物联网、超算和云计算。”
然而,倘若欧盟就此出手,也会带来不小的声誉危机。Politico分析称,若维斯塔格决定阻止并购案,各方会批评欧盟将自己的产业战略置于反垄断规则之上。假使维斯塔格开了绿灯,同时英国等国的监管机构却亮了红灯,这又会让欧盟的监管显得过于软弱和低效,进而给像英国CMA这样的机构带来更高的声望,进一步削弱欧盟反垄断机构在全球市场监管中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