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的未来在青年。放眼全球,生活、工作在全球哪些城市的青年科学家科研水平更高,贡献更大?在哪些城市的青年科学家职业发展曲线上升更迅速?近年来,哪些城市成为了全球青年科学家流动的主要枢纽和集聚地?

6月3日,在2021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的《2021“理想之城”——全球青年科学家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正成为欧美青年科学家海外发展的“首选地”,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的中国城市正加速成为“青科”成长的良好平台。其中,上海对于全球青年科学家的吸引力世界排名第四,居中国城市之首,在30岁以下“青科”眼中,上海吸引力全球最强。

该报告主要负责人之一、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王雪莹博士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虽然该报告并未追踪数据趋势背后的原因,但中国城市青年科学家的发展提速,显然与中国近年来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并持续加大投入密切相关。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合作开展的这项研究,通过对两万多篇全球青年科学家科研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上千名全球一线青年科学家进行问卷调查,深入研究了全球青年科学家的流动趋势、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



中国加速成为良好平台

全球青年科学家论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以总影响因子为依据,排名前三的城市依次是西雅图、新加坡和柏林。而中国城市的排名最高的是香港(第五名),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别排名第8、12和14位。

而当仅统计2018-2020年时,上海青年科学家人均学术贡献排名20座城市的第8位。在2012-2020年各城市的青年科学家学术发展曲线中,上海青年科学家成长速率排名20座城市的第6位。北京、深圳也表现出相似的发展特征,特别是深圳2018-2020年青年科学家人均学术贡献已进入前三名,成长率排名20座城市首位。这显示了近年来中国城市越来越成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平台。

关于青年科学家未来迁移愿望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20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中,上海对于全球青年科学家的吸引力排名第四位,居中国城市之首,充分体现了上海的科技创新开放窗口和网络枢纽地位。特别是对于全球30岁以下青年科学家的吸引力,上海位居所有20座城市之首。



中欧交流日益密切

论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城市和学术机构间流动有利于青年科学家的发展成长。在2012-2020年间至少有过一次跨城市迁移的青年科学家学术起点更高且上升更快,但同时发展曲线也较为波折。

2012-2020年,青年科学家在中国城市与欧洲城市之间的相对流动较为频繁和密集。中欧互为对方青年科学家流入的主要来源和流出的主要去向,体现了中欧在青年人才培养和交流上日益密切的合作关系。



中国城市与北美、欧洲、亚太其他城市之间的青年科学家环流情况。

调查显示,过去9年间,选择海外发展的欧洲青年学者有60%选择了中国;而从北美流向亚太地区的青年学者中,有近1/3来到中国。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高水平科研机构平台、独立承担开展研究项目的机会,是全球青年科学家的共同向往,也是上述报告受访者公认的对其职业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与欧美发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相比,中国城市青年科学家的流动性仍相对较弱。2012-2020年,北京、上海青年科学家流入流出比例都在5%-10%之间,而巴黎、旧金山等城市青年科学家流入比例高达25-30%。



全球20座科技创新中心城市2012-2020年青年科学家流入流出比例。

各国青年科学家注重不同

全球受调查青年科学家普遍认为,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平台和独立承担开展研究项目的机会是对于青年学者职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中国青年科学家更加重视所在的高水平科研平台,北美青年科学家更加重视独立主持研究的机会,而欧洲青年科学家更加重视稳定的经费支持。

关于全球青年科学家心目中对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调查中来自中国城市的研究生、博士后认为,国际学术交流机会的缺乏、对跨学科多元发展的支持不足以及跨界交流拓展事业机会的欠缺是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最主要瓶颈问题。

全球受调查的青年科学家中,超过半数人当前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已有明确计划。其中64.46%选择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从事研究、教学工作,19.92%选择投身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技术研发,6.63%选择参与科技创业或创业投资,4.11%选择从事科技管理、服务方面工作。

与其他国家青年科学家相比,来自中国城市的青年科学家更加倾向参与科技创业,其中上海青年科学家显示出最强的创业积极性,选择参与科技创业和投资的人数比例达到了17.07%,相当于每6人中就有一人把创业作为事业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