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局通报境内首次发现一人感染H10N3型禽流感。根据该国国家卫建委提供的信息,4月下旬,一名来自江苏省的41岁男子因发烧及其它症状住院治疗;5月28日,他被确诊感染H10N3亚型禽流感病毒。

传染人类或为例外   

这是全球范围首次报告的人类感染病例。不过,中国国家卫健委强调,专家评估认为,H10N3病毒未具备有效的人传人的能力,全球既往未见H10N3人间传染病例报道,禽间H10N3病毒对家禽呈低致病性。此次疫情为一次偶发的禽到人的跨种传播,发生大规模传播流行风险极低。 

该机构称,涉事男子目前病情稳定,基本达到出院标准,所有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和应急监测均未发现异常。当局没有详细说明该男子是如何感染上这一病毒的。 



禽流感现已以不同变体形式在全球蔓延  

  

变种众多,只少数对人类有危险  

禽流感病毒现在已经蔓延全世界,并衍生出众多亚型。2016/2017年,H7N9禽流感病毒变体成为头条新闻。当时,许多人受到感染;大约有300名感染者死亡。   

该病毒对鸟类构成最大威胁。例如,在丹麦,现在大约19000只种鹅和鸭子要被宰杀,以阻遏病毒传播。该国出现的是H5N8亚种,并显然也有跳传人类能力。今年2月底,俄罗斯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第一例该亚种传染人类的病例。 

中国发现全球首例人感染H10N3禽流感传染性如何?会否大规模传播?专家解读



新京报讯(记者 戴轩)今日,国家卫健委通报,江苏省发现一例人感染H10N3禽流感病例,此前,全球未见H10N3人间病例报道。该病毒此前是否曾发现过?传染性如何?会不会大规模传播?记者采访了权威感染病学专家进行解读。

属“老型别” 三十年前曾在德国发现

今日,国家卫健委通报了江苏省人感染H10N3禽流感的相关情况。

患者,男,41岁,现居江苏镇江。4月23日出现发热等症状,4月28日因病情加重收入当地医疗机构救治。目前,患者病情稳定,基本达到出院标准。

5月28日,中国疾控中心对江苏省送来的患者标本开展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为H10N3病毒阳性。江苏省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在当地开展应急监测,均未发现异常情况。

据介绍,全球既往未见H10N3人间病例报道。禽间H10N3病毒对禽呈低致病性。

H10N3是首次面世的新病毒吗?

“这个型别一直有,起码发现有三十年了,只是人感染还是首次。”感染病学专家蒋荣猛介绍,甲流病毒根据H和N抗原的不同,分为很多亚型,其中H有18种,N有11种,彼此排列组合,理论上都可以出现,这是流感病毒自身的生存策略,在临床上不一定具有意义。

一篇德国东部水禽流感病毒亚型的研究文章中提到,1981年下半年,当地从100只野鸭中分离到了H10N3病毒。泰国研究团队在2009年对10个活禽市场进行甲流调查时,也检测出了H10N3亚型。

我国也曾检出H10N3禽流感病毒。国家流感中心的一项研究曾发现了多株来自江西某养殖场与广西某活禽市场中的H10N3禽流感病毒,并表示我国流行的H10N3禽流感病毒主要宿主为鸭子。

追问1:传染性如何?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消息,该委已指导江苏省按照相关方案开展防控,并组织专家风险评估。专家评估认为,病毒全基因分析显示,H10N3病毒为禽源性,未具备有效的感染人的能力。此次疫情为一次偶发的禽到人的跨种属传播,发生大规模传播流行风险极低。

如何理解该病毒出现了人间传播,但被评估为未具备有效感染人的能力?

蒋荣猛介绍,禽流感病毒出现个别人感染病例很正常,但感染力的强弱,既受到基因层面人对某种病毒易感性的影响,也取决于病毒与人体受体亲和力的强度。病毒只有与人体细胞受体结合,像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进入细胞内,才有躲过人体免疫并自我繁殖的机会。

此外,禽流感病毒受体多在人体下呼吸道,即肺泡的位置,因此感染者排出的病毒量相对较少,想传染给人也会比较困难。以上结论的得出,应当是基于这些多方面因素的专业评估。

追问2:哪些禽流感病毒可感染人?

据了解,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外,还可感染猪、马、海洋哺乳动物和禽类。

相关研究表明,从上世纪50年代已发现禽流感病毒能直接感染人。

蒋荣猛介绍,目前报告人感染的禽流感病毒不下10种,包括H5N1、H5N6、H5N8、H7N1、H7N2、H7N3、H7N7、H7N9、H9N2、H10N3、H10N7和H1N1等。

禽流感多发于东南亚地区。一篇由中疾控研究人员撰写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研究进展》中分析,这一地区湖泊、滩涂、沼泽地及稻田多,是候鸟的主要集散地;养禽业发达、水禽多并以散养为主;农贸市场多、小摊小贩密布,活禽流动量大、居民喜买活禽并有亲自宰杀习惯等造成了这一结果。

“我国南方地区比较容易发现。南方多水,多飞禽迁徙,农户养鸡、养猪,隔得很近,这些给禽流感病毒的基因重组创造了条件。”蒋荣猛说,一般来说,禽流感传播力低,普通人不会轻易感染,但喜食野味的习惯加大了感染风险。

追问3:如何预防禽流感?

根据疾控部分发布的消息,预防禽流感,外出时,应尽量避免接触野生禽鸟或进入野禽栖息地。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在接触禽畜后及时彻底洗手。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当手部有破损处理肉类时,建议佩戴手套。

应当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

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如果病情加重应佩戴口罩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告之医生近期有无禽类接触,以及去过禽流感疫区。

禽类爱好者在养鸟或者观鸟时要尽可能避免接触禽类以及其粪便,处理它们的粪便时应戴上手套;接触禽类或其粪便后必须用皂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观鸟过程中不捡死鸟,不吃野生禽鸟。

禽类从业人员进行接触禽类的工作活动过程中,应穿着防护服、佩戴口罩和手套,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与禽类的直接接触。

清洁禽舍时,要严格执行清洁和消毒程序;清洁完毕后,要及时彻底地洗手和消毒;当身体接触禽类污物时,也要彻底清洗。

当发现病死禽时,通知当地动物检疫部门处理。

当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并尽快到发热门诊就医,并告知医生自身职业和发病前的活动。

新京报记者 戴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