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推“三孩政策”希望维持人口红利,不过消息一出引起一般大众各种嘲讽。

(德国之声中文网)38岁的王小姐目前有一儿一女,自营食品进口生意的她对德国之声表示,“考虑不考虑跟政策出不出台没关系”,她提到,自己的确有意愿,但跟政策无关,而且现在中国“教育畸形”且“开销太大”。

她说:“政策想计划就计划,想生就让生。真把妇女当成猪了。 生育权本来就是自己的。既已成了它的产物,不能跟着一起作孽,必须抵制。”

42岁的大学教授毕女士没有小孩,她告诉德国之声,生育是自己的决定,她和先生是“丁克”(DINK, double income no kids),连一胎也没有。她强调,在一线城市生活的他们,教育和养孩子的成本太高,担心会“极大降低生活质量”。

她说:“我和先生都不是独生子女,家里有兄弟姐妹已有孩子,没有传宗接代的家族压力。”

毕女士分析,很多人年轻时觉得生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随着年轻增长,发现生孩子其实是一个“可选项”。她观察到,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逐渐改变:“很多人老了也一样孩子不在身边照顾不到,尤其是那些‘出息’孩子,可能离父母越远。”

她也说道:“我周围的朋友生二胎的,大多是考虑到一胎孩子未来人生有个互相支持的伴儿,三胎的话,可能未必有再生育的充足动力。”

虽然中国政府表示会有相关的“配套支持措施”,但毕小姐发现,二孩政策下,她的朋友和同学就经常抱怨“配套服务”不足。

她表示:“比如孩子幼儿园前妈妈想早点投入职场,但是没有托班可带娃;父母都是双职工,老一辈年纪也大不方便带孩子,孩子放学又很早,家长没办法去按时接送。第二是教育,目前教育政策在改革期,好多父母疲于研究如何获取优质教育资源还要辅导功课,还要做孩子保姆和心理辅导师,确实压力很大。”

毕女士表示,作为“计划生育政策中成长的一代”,可以理解这个政策“是为国家发展长远而计”,但她强调:“养育环境才是人们的生育意愿的最终决定因素。政策毕竟不是‘水闸’,不是开闸就能带来泄洪般的生育意愿。”



北京推出“三孩政策”后,新华社在微博上的民调出现一面倒“完全不考虑”的声音,现在此文已被删除。

先“躺平”再说?25岁的廖小姐目前还是学生,她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说,自己崇尚的是“躺平主义”,政府要提倡女性生几胎对她来说都没差别。对她来说“躺平主义”,是以一种非暴力但不合作的方式去应对各种不同的政策或规范。

但她也表示,这个问题牵涉到个人意愿,所以很复杂。单看网络调查,虽然很多人跟她一样有“躺平”这样的想法,但也有发出“爱国声浪”会去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为了国家需要做出改变。

回到个人层面,廖小姐反而担心的是女性自主性受到影响,担心三孩政策给她们带来压力。

她说:“因为假设我是个不想生第三个孩子的女生,我就可以跟老公或婆婆说法律不准我生第三个孩子。但现在这个政策开放后,她们便无法这样回应,那女性在家中又没有那么大的话语权,所以这件事我觉得很难说。”

廖小姐提到,这样的话题也不能不讨论爸爸的养育责任,那是一个家庭是否会想要多一个小孩的关键因素。

德国之声访问了一位42岁的习先生,他用“麻木不仁”来描述新的三孩政策,表示执行起来很困难。已经有一对双胞胎儿子的他强调,“根本不考虑(三孩), 因为小孩要精养。 ”

他说:“如果是普通抚养那其实都无所谓。但是长大抚养出来,只是一个普通的人, 但是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小孩出来都是过着普通的人生。不过如果要精养,学费,辅导费用,课外费用,夏令营的费用。还有他们往后去国外的费用。 这个根本不是普通人能够想象的”

习先生以外国为例,表示应该要先推动逐利措施。他提到:“不管是西方的欧洲美国,还是亚洲系的新加坡、日本等。都有着很好的福利政策。 而不是我们在很多政策都没有提出的情况下,就突然提出了这个政策口号。”

比起“喊口号”,习先生表示今非昔比,“或许在50年代可以撸起袖子大干特干,盲从可以。但是现在需要的是合理性消费,从性价比的考量”。

从“独生子女”成“三孩”,中国单身女性的生育困境




今年早些时候的中国武汉。在中国的许多城市和省份,女性因婚外生育面临罚款或其他惩罚。 THOMAS PETER/REUTERS

在那美好的几个星期里,上海的单身母亲邹晓琪(音)感到自己被政府接受了。

邹晓琪是一名金融工作者,2017年生完孩子后,她去法院挑战上海只给已婚女性提供生育福利的政策。她几乎没有成功,输掉了第一次诉讼和两次上诉。然后,今年早些时候,该市突然取消了结婚要求。3月,欢欣鼓舞的邹女士发现银行账户里有一笔福利金到账。

她没高兴几天,政府几周后就又恢复了之前的政策。未婚妇女再次失去获得政府支付的医疗和带薪休假的资格。

“我是知道存在各种可能性的,”45岁的邹晓琪说。“让我退我就退呗。”

上海当局的态度转变反映了中国对家庭与性别的长期态度进行了更广泛的反思。

中国法律没有明确禁止单身女性生育。但官方的计划生育政策只提到已婚夫妇,而地方官员长期以来一直基于这些规定提供福利。只有毗邻香港的广东省允许未婚女性申请生育保险。在许多地方,女性仍会因婚外生育而面临罚款或其他处罚。

但随着近年来中国出生率的大幅下降,加之新一代女性拥护女权主义理念,这些传统价值观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现在,一群人数不多但意志坚定的女性正在呼吁保障生育福利,无论其婚姻状况如何——而且,更广泛地,要求承认女性做出生育决定的权利。

尽管如此,上海的态度大转变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女权主义者面临的挑战。在中国,女性面临着根深蒂固的歧视,政府也对女权运动持怀疑态度。

这也表明,即使面对人口压力,当局仍不愿放弃几十年来对计划生育的控制。执政的共产党周一宣布将结束二孩政策,允许夫妇生三个孩子,希望以此提振不断下降的出生率。但是单身母亲仍然没有得到承认。

“政策上从来没有产生变化,”上海生育保险热线的一名工作人员在接电话时称。“单身妈妈就从来不符合这个政策,不符合计划生育。”



来自上海的单身母亲邹晓琪(音)起诉上海市,要求获得生育补贴。 ZOU XIAOQI, VIA ASSOCIATED PRESS

与男友分手后发现自己怀孕的邹晓琪说,尽管她不需要钱,她也要继续争取认可。

“这是一个选择的权利,”她说。目前,当未婚女性怀孕时,“你要么结婚,要么就是打掉孩子。为什么不给人第三种选择的权利呢?”

近年来,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拒绝结婚、生育,或两样都拒绝。根据政府统计数据,2020年只有810万对新人结婚,是2003年以来的最低数字。

随着对婚姻的拒绝,对单身母亲的认可度越来越高。目前没有关于单身母亲的官方统计数据,但国家支持的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2018年的一份报告估计,到2020年至少有1940万单身母亲。这个数字包括丧偶和离异女性。

30岁的张阿烂是河北省中部的一名电影制作人,她说,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未婚妈妈被认为是肮脏的、有罪的。但是,两年前,当她决定不结婚就生孩子时,社交媒体上人们对那些陈旧刻板印象的挑战已经很常见了。

“生孩子肯定不是以结婚为前提的,”去年生了一个男孩的张阿烂说。

尽管如此,许多女性描述了网络上和现实中的态度之间长期存在的差距。

许多中国人仍然担心单身母亲面临的经济负担和社会污名,致力于促进单身母亲和同性恋婚姻权利的广州律师董晓莹说道。女同性恋也经常被剥夺生育的权利,因为中国不承认同性结合。

董晓莹自己也想要一个非婚生的孩子,她说她的父母觉得这个决定不可理喻。

“跟同志出柜有点像,”32岁的董晓莹说。“整体的压力还是挺大的。”



“生孩子肯定不是以结婚为前提的,”张阿烂说。照片中,她和儿子在一起。

然而,最大的障碍来自官方。

通过一些措施,当局已经开始承认单身女性的生育权利。中国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名代表,多年来一直在提交改善未婚女性权利的提案。虽然当局关闭了其他女权主义团体,但那些支持未婚母亲的团体大多得以保留。

当局对此事的淡化处理,可能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女性的目标与国家的优先事项相吻合。

实行了几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后,中国育龄女性的数量大幅减少,近年来中国的出生率急剧下降。认识到这对经济增长的威胁,政府开始敦促女性多生孩子;周一,政府宣布将允许夫妇生育三个孩子。政府去年发布的最新五年计划承诺了更具“包容性”的生育政策,激发了人们对未婚母亲获得认可的希望。

一家官方媒体在最近的一篇头条文章中明确指出,上海最初放松了生育保险政策。“在人口危机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为未婚母亲提供生育保险。”

但董晓莹说,表面上的支持只是到此为止。最近,当局非但没有促进女性赋权,反而试图把女性从劳动大军中赶出来,重新回到传统的性别角色中去——这与让单身母亲成为可能的想法背道而驰。“从治理的角度来看,他们实际上并不想完全开放,”她说。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今年强调,计划生育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今年1月,该委员会以道德和健康方面的担忧为由,拒绝了一项向单身女性开放冷冻卵子服务的提议。

公然拒绝性别规范仍然可能招致报复。上个月,社交媒体网站豆瓣关闭了几个受欢迎的论坛,这些论坛中的女性讨论她们不想结婚或生孩子的愿望。根据小组管理员的说法,网站管理员指责这些小组“极端”。



徐枣枣提起诉讼,挑战中国禁止单身女性冷冻卵子的禁令。 YAN CO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上海的态度大转变是有关部门在未婚女性生育权利问题上含混不清的最明显例子。

今年早些时候,当该市似乎要扩大生育福利时,官员们从未明确提及未婚女性。他们的声明只说将不再执行需要出示结婚证的“计划生育情况审核”。

但今年4月,女性在网上申请时再次被要求出示结婚证。

“行政部门首先不想担责任,”董晓莹说。“国家的一些更高的部门没有说过计划生育政策可以放宽这样一句话,他们不敢去打开这个口子。”

许多女性希望,日益强大的公众呼声带来的压力会让这样的规定站不住脚。

32岁的徐枣枣在2019年亲眼目睹了这一转变,当时她提起诉讼,挑战中国禁止单身女性冷冻卵子的规定。起初,法官把她当作“天真的小女孩”,她说。但随着案子在社交媒体上获得支持,官员们变得更加尊重她。

即便如此,她的案子仍在审理中,官员们已经一年多没有给她任何最新消息。徐枣枣说,从长远来看,她很有信心。

“现在他们怎么做可能没有办法去预测,比如说两三年之内,他会怎么走下去,”她说。“但是我总觉得好像有一些东西是没办法逆这个社会发展的实际的需求和状态,没有办法逆潮流而行的。”

从“独生子女”到“三孩”:中国人口政策大事记



北京一家餐厅的儿童游乐区。 GILLES SABRIÉ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周一,中国允许夫妇合法生育孩子的数量从两个增加到三个。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出生率持续下降,当局希望通过此举延缓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

为了减缓人口增长,这个有14亿人口的国家于1980年推出了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了一些世界上最具侵入性的计划生育措施。但是,随着劳动力的老龄化,政府增加了家庭的合法人数。

1978年

随着共产党的文化大革命和大跃进政策的失败,中国正在寻找减缓人口增长的办法。当时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已接近10亿。

中央政府批准了一项提议,计划生育办公室鼓励夫妻只剩一个孩子,或最多两个孩子。有些地区先人一步,开始执行“独生子女”规定。

1979年

一次全国计划生育官员会议推进了限制夫妻生育一个孩子的建议,官方新闻媒体对该建议做出宣传。中国各省试行遏制人口增长的措施,包括为四川省承诺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夫妇提供额外的粮食配给。

1980年

共产党下令要求3800万党员只生一个孩子,这是一系列逐步扩大的措施之一,旨在到2000年以前将人口控制在零增长。该政策开始在全国实施,但对少数民族和农村家庭做出了一些例外规定。

1982年

全国人大批准了新宪法,首次将计划生育作为每个中国公民的义务。

2003年

在严格执行计划生育规定的广西,想要儿子的父母试图在黑市上出售自己的女婴。据一位中国学者称,当时被拐卖的婴儿中有 80%是女孩。

2008年

中国官员表示,他们将开始研究如何转变国家的独生子女限制,但警告,任何变化都将逐步推进,并不意味着取消计划生育政策。尽管许多地方对该政策的执行有所松动,但仍有强制绝育和堕胎的报道。

2014年

中国政府放宽了独生子女政策,允许全国范围内的夫妇在其中一方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生育两个孩子。

2015年

中国结束独生子女政策,宣布允许所有已婚夫妇生育两个孩子,以扭转劳动力快速老龄化的趋势。

2020年

中国学者警告该国领导人,长达数十年的计生措施导致人口增长急剧下降,为不久的将来潜在的人口、经济甚至政治危机埋下了伏笔。

研究人员警告,出生率的下降以及预期寿命的延长意味着很快就会出现劳动力不足,无法养活庞大的老龄化人口。

《中国迫在眉睫的危机:人口萎缩》

2021年

中共最高决策机构政治局宣布,将允许所有中国夫妇生育三个孩子,结束未能提高出生率下降趋势的二孩政策。该消息发布前,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前一年出生人数仅为1200万,是1961年以来最低的一年。

政府表示,新政策将“有助于改善我国的人口结构,并有助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

中国将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福建的一个游乐场。 政府提高出生率的努力基本上未获成功。 GILLES SABRIÉ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中国周一表示,将允许所有夫妇生育三个孩子,这个决定结束了此前未能提振该国不断下降的出生率、避免人口危机的“二孩”政策。

中国有着世界上最严格的的生育政策。执政的共产党的声明表明,它承认了限制生育的做法已给中国的未来造成了危害。劳动力储备正在减少,人口正在老龄化,中国几十年来用于摆脱贫困、成为经济强国的产业政策受到了威胁。

不过,进一步放松政策是否会取得成效还远不明朗。中共已在2016年出台了允许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的政策,民众对此反应冷淡。对他们来说,该政策未能缓解他们对不断上涨的教育成本和赡养年迈父母等问题的担忧,缺少托儿所和普遍存在的长时间工作文化加重了这些问题。

在个人生育权利与政府对女性身体的限制上,周一的宣布仍做了区隔。中国国内的一些知名人士一直呼吁中共彻底取消对生育的限制。但中共总书记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政府拒绝这样做,他一直在推动对14亿人民的日常生活进行更大的控制。

“放开三胎是远远不够的,”位于北京的研究中心全球化智库的人口学专家黄文政说。“应该全面放开,大力鼓励生育。”

“要把这个当成中华民族的生存的危机,超过疫情和环境这些问题,”黄文政补充说。“限制生育政策从来就不应该有,不是太晚不太晚的问题了。”

新政策是国家最高决策机构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之后宣布的,目前尚不清楚它将于何时生效。中共还承诺加大对家庭的支持,但没有提供细节,这等于承认提高生育上限可能还不足以解决人口危机。

中国的严格生育限制始于1980年,中国在当时首次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以减缓人口增长,促进当时刚刚开始的经济繁荣。官员们经常使用残酷手段强迫妇女堕胎或绝育,独生子女政策很快成为一个引发公众不满的原因。

2013年,随着官员开始了解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政府允许了本人是独生子女的父母生两个孩子。两年后,“二孩”政策扩大到了所有夫妇。

近年来,敦促中共采取更多行动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央行上月在一份措辞严厉的文件中表示,政府承担不起继续限制生育的代价。一些地区的地方官员已经在默许夫妇生三个孩子。

但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夫妇接受了一个孩子足矣的观念,这种文化上的转变导致了低出生率。即使是在这一最新宣布之后,仍有一些人说,他们对生孩子根本不感兴趣。

“不管开放几胎,我都不想生,因为孩子太麻烦了,费钱,”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26岁的产品经理李珊说。“没耐心,怕教育不好。”



北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下中)与其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NOEL CELIS/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中国的新生儿数量已连续四年下降,其中2020年的出生人数已下降到毛泽东时代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国的总生育率,也就是对女性一生中所生孩子数量的估算,目前为1.3,远低于2.1的人口置换率。

中共的宣布不太可能改变生育率下降的趋势。

“决策层认识到人口形势比较严峻,”生活在南方城市湛江的独立人口学家何亚福说。“仅仅放开三胎,而不鼓励生育,我认为对于生育率不会有明显提高的,很多人连二胎都不想生,何况三胎呢。”

尽管如此,新消息还是让一些已经有了第三个孩子的女性松了一口气,她们一直担心会因为违反规定而受到惩罚。

“手机快掉地上,”39岁的尤兰达·欧阳(Yolanda Ouyang)说。她在广西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因为担心自己会被单位开除,过去两年一直隐瞒自己生了第三个孩子。

“非常高兴,非常震惊,”欧阳女士说。“因为我的老三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带出来玩了。”

中共的宣布很快在人气颇高的社交媒体平台微博上受到了批评。“他们到底知不知道大部分年轻人养活自己就已经很累了?”一名用户写道,指的是社会普遍对生活成本上升的不满。还有用户抱怨,提高生育限制无助于遏制女性在生更多孩子时在工作中所面临的歧视。

作为对这些担忧的回应,中共周一表示,还将努力进行更广泛的改革,让夫妇更愿意生更多孩子。中共还承诺完善产假,“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

中共还表示将推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中国2020年的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2.64亿,约占总人口的18.7%。据政府的数据,到2025年时,60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3亿,约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中共不愿放弃对人们的生育权发号施令,表明了生育政策作为操纵社会工具的控制力。就在中国努力提高出生率的同时,新疆西部地区的当局一直在强迫维吾尔族等穆斯林少数民族女性少生孩子,以抑制他们的人口增长。

全面取消生育规定也可能被视为是对一项极不受欢迎政策的否定,而中共长期以来一直在为这项政策辩护。

“如果西方某国政府今天做个180度的大转弯,那会有点尴尬,”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的公共政策教授贝斯图(Stuart Gietel-Basten)说。“但在中国这种同一个政党已经执政了70多年的国家,中共对其执行的政策发个声明就行。这是我为什么会认为任何改变都将是渐进的原因。”

几十年来,中国的计划生育限制让当局有权对大多数生了不止一个孩子的夫妇处以罚款,并迫使数亿中国女性接受侵入性手术。

27岁的高彬是中国东部城市青岛的一名彩票卖家,他回忆说,母亲为了把他生下来,不得不逃到三个不同的地方去躲避计生官员。他说,母亲回忆起那些日子时仍会哭。

“说实话,看到这个政策出来,我是比较生气的。我觉得政府的对于生育方面的问题,缺少人文关怀。”


中国人口政策演变“编年史”

北京时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中国人口政策及数量变迁。(多维新闻制作)

自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政策已经走过了70多年历程,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人口政策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口质量多重矛盾交织。

此前5月11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正遭遇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刚放开二胎生育时,2016年、2017年出生人口大幅增加,分别超过1,800万人、1,700万人。但2018年以来出生人口数量有所回落,2020年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相较于2016年,出生人口数量下降了三分之一。

随着以“老龄化”特征的中国人口结构变迁转型的加速,中国人口政策的持续调整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