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冯美丽,题图来自:unsplash


2019年2月8日,本是平平无奇的一天。


时任娱乐圈著名高知翟天临博士正在例行直播。


不料,直播中的一句“知网是什么东西”,暴露了其学历发大水的秘密。


由此引发了学术界一场绵延至今的风气整顿,史称天临元年。



掐指一算, 今年已经是天临三年。


两年多以来,“翟天临”受害者联盟的规模随着毕业生数量的递增不断膨胀,如今,成员数已经超过了澳大利亚的总人口数。


“翟天临,你睡了吗?”


这句话成了成千上万毕业生每年渡劫时刻必涌上心头的真挚“祝福”。



没有人会年年都骂翟天临,但年年都会有人骂翟天临。


不管你是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还是博士毕业,只要一起在网上骂翟天临,大家就是异父异母的亲战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三个字已经成了当代毕业生的一面互联网哭墙。


他们在口吐芬芳中纾解以论文为代表的毕业压力,由此形成了一套经年不休的社交仪式。



如今又是一年毕业季,又到了每年学术垃圾被蓬勃生产出来的季节。


过着“吃饭睡觉骂翟天临”三点一线生活的大学生们,根本按捺不住内心的躁动,每天挑灯夜战翟博士的微博评论区。


或许是因为网友的祝福太吵,事发两年之后,翟天临第一次出来正面回应了自己身上挨得骂。


还呼吁大家“文明宣泄,宣泄完了加把劲儿”。



消气是不可能消气的。


深陷查重泥潭的大学生才不吃这套,该骂还是得骂。


有网友表示,翟天临现在唯一的洗白方式就是自费建立一个“天临基金会”,报销大家的查重费用。


不怪毕业生们这么愤怒。


自从天临元年翟博士不知知网之后,很多高校都把查重的标准一降再降。


有人以为自己学校5%的查重率已经是极限了,没想到翟天临事件一出,这个标准硬生生下降到了3%。



如果说过去,当代大学生在论文面前最大的软肋是拖延。


“两周搞定毕业论文”“7天搞定三万字”,比的就是跟时间和睡眠赛跑。


那么现在,真正的噩梦变成了查重。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任人宰割。


不管你是天赋异禀的学术裁缝,还是勤勤恳恳的搬砖民工,在知网面前,都只能乖乖等待命运降临。



从同学们的反映来看,论文的查重标准相当诡异


引用名人名言会被判定抄袭不说,专有名词甚至导师名字都有被系统打成抄袭。



最憋屈的非文科生莫属。


学法的同学不敢随便引用法条,学文学的不敢随便引用诗词、金句……


学历史的随便复述几句近代史、当代史,查重界面就一片飘红。


但理工科同学的处境,同样也没好到哪儿去。


学术名词、数据资料、计算公式,统统逃不过被揪出来的命运。



然而更让各位学术垃圾摸不着头脑的是,系统判定重合的标准不知为何看着格外随心所欲。


有人浑水摸鱼钻空子“借鉴”的部分安全过关,良心发现老老实实敲出来的段落却被警告抄袭。


又或者是,明明是研究金融方向的论文,却被判定跟人家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的工业设计重合度过高。


在查重系统面前,毕业生们简直没有一点尊严可言。


虽然现阶段国内并没有对毕业论文制定重复率的相关标准,但一个公认的事实是:


在学位论文初审阶段,重复率几乎就是唯一的标准。


假如最终查重不通过,基本意味着要延期毕业。


在一条例行吐槽翟天临的微博低下就有网友表示,2019年(天临元年),他们学校查重率标准突降。


而她的一位朋友因为忙于公务员考试,无心应付论文,考试通过之后,却因为延毕无法入职。



由此也就造成了,广大苦于毕业的年轻人对待重复率比对待论文内容还要认真。


为了降重,毕业生们倾尽了毕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到的文学功底。


直接删除是最幼稚的做法。


毕竟论文除了重合率之外还要求字数,扬汤止沸只能救急,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初级选手往往沉迷扩写


把“谢谢”扩写成“谢谢,你是个好人”,把“你好”改成很“你好,高兴遇见你”。


每段修改一两句,通篇下来就完成了量变到质变。


不过,真扩写大师还得看鲁迅先生:


初稿:我家门前有两颗枣树。


终稿:我家门前有两颗枣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


像极了论文deadline之前旁征博引、洋洋洒洒产出狗屁不通文章的样子。



这还不够。


毕竟,连专业术语都逃不过被判定成重复。


唯有学会“近义词替换”的朋友,方能在80%的重合率面前处变不惊。


顶级糊弄学研习材料有了。



思路一打开,诸君降重的画风就如脱缰的野马,非常狂放。


各种“奇技淫巧”都开始都出现。


曾经我们鄙视机翻的生硬,却从来没想过如今降重全靠它救命。


重复率高的中文可以先翻译成英文再译回来,要还是救不了,就日韩法意德每种语言都试一遍,不信创造不出僵硬又不失创意的新文学。


还有人直接把部分引用的内容转化了图片,单方面宣布对文字放弃挣扎。


一套方法下来,感觉自己根本不是在写论文,而是在给新衣服打补丁。


一件原本好好的衣服,非要修修补补折腾到面目全非才能挂牌。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一篇论文里的词句在一次次查重中被逐渐替换,直到最后所有原创的句子都不再是原来的句子, 那这篇论文还是原来的那篇论文吗?


我愿称之为“忒修斯的论文”。


被查重逼疯的毕业生们,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论文裁缝了。


裁缝好歹是人,但现在的大学生,简直是个没有感情的降重机器。


然而,这毕竟也是无奈之举。


查重率不过关,就意味着不能按时毕业。


而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查重就像是给论文蜕层皮,无论最初写了什么,最终都会改得面目全非。


毕业季几头忙碌焦头烂额的大学生们,尤其是本科生,有时也难免会选择百忙之中糊弄一下看起来不那么重要的论文。


之前就有专家说过,论文要求查重率其实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醉心学术、GPA3.9的大神们用不着担心,这群人甚至用不着导师的催促,就早早炮制出了一篇角度新颖、逻辑流畅的优秀论文;


彻底放弃治疗、一心只想混张毕业证的废柴们也不着急,反正他们只需要“拨一拨动一动”,到时自然有办法蒙混过关;


最倒霉的,只有夹在中间的大多数普通人。


平时在专业课上玩玩手机开开小差,性子早就被养得散散慢慢。


要写出有水准的论文能力不足,但又不敢像学渣那样随便糊弄。


这大概也能理解,为什么大多数人对于翟天临造成的论文查重标准提高如此难以接受。



查重,是对毕业生精神和钱包的双重打击。


一般来说,学校提供的知网免费查重机会只有两次。


那些第一次查出30%、40%的倒霉蛋,降重完之后少不得自掏腰包再鉴定几回。


用万方、PaperPass等第三方论文库查重,虽然便宜一些,但因为它们跟知网的论文库不完全重合,查重率可能有出入。


有网友就遇到过同一篇论文在两个网站上查重率相差30%的情况。


落差之巨大,让人很难安心。



由于知网查重系统目前还不对个人开放,如果想购买知网的查重次数,只能通过某宝之类的第三方。


准确程度是有了保障,但对于大家的钱包又是一次重大考验。



翟天临事件之前,某宝上一次知网查重的均价还只在100元~200元左右。


天临元年之后,价格却飙升到了400元~500元。


随着毕业季的临近、查重需求的增加,这个价格还会呈现周期性水涨船高的趋势。


最高甚至可以达到上千。



随便打开某宝上售卖知网查重次数的店铺,动辄1000+的销量背后,全是每届毕业生面对查重时无处安放的焦虑。


“花钱买安心”虽然无奈,但更心累的是花了钱也买不到安心。


在各种平台上,不少提供查重服务的商家也会同时支持有偿降重。


比如我在某宝上随机抽选了一家可以帮忙降重的店铺,对方称按照重复字数收费,文科千字70元,理科千字90元。



按照这个收费标准,一篇一万字左右,重复率40%的文科论文,降一次重至少要花360元。


并不便宜的收费,让本就不富裕的大学生更加一贫如洗。


期待对方妙手回春,却往往只是把一堆垃圾装扮成了另一种形状的垃圾。


专业术语被修改成了小学生习作,语序和语法也被糟蹋得比机翻还生硬。


一顿操作猛如虎,定睛一看,查重率比原来还高出了一截。



大概也只有在自己真正完整地经历完这套折磨之后,才会发现手中的毕业证书如此沉甸甸。


当然了,经此一劫,这届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又会更上一级台阶。


2016年,《中国青年报》就做过一项关于毕业论文的调查。


调查显示,50.7%的受访者认为,本科论文已经不能体现出存在的价值。


已经没有多少大学生相信自己本科阶段能写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了。


制造出来的学术垃圾,没给专家和导师们添堵就万事大吉了。


最多最多,也就是在致谢里整个活儿,感谢自己没少胳膊没少腿地挨过了这个毕业季。



不过现在有了翟天临,毕业生们终于不用再可劲儿地薅自己的头发发泄焦虑了。


对于每一个陷在查重泥潭里的人来说,时不时骂一骂他老人家,已经成了一种下意识的解压艺术。


任何时间,只要想起他,想起自己一团乱麻的毕业论文,都可以去找这个毕业季通用人形出气筒。


你会发现,你永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冯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