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5000字,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没耐心看完的,直接粗暴拉到最后看医生的推荐吧。

我国大规模接种的COVID-19疫苗,现有3种技术路线共6款,这两个数字都是全球范围之最。今年如果不出意外,将再增加mRNA技术路线的一款进口和一款国产疫苗



如此多的疫苗,大家不免要比较一番,才能决定接种哪一款疫苗。陶医生今天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待,绝不搞政治正确的【都一样,无差异推荐】。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点,【有啥疫苗打啥疫苗】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因为能开展大规模接种的疫苗,由各国的信誉做担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无需怀疑。面对百年一遇的瘟疫,有疫苗接种就是王道。肚子饿了,吃啥都香,就是这个道理。

不同国家的信誉有高有低。有些网友可能在疫情前对中国的国家信誉还有怀疑,过去这一年,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抗疫结果以清清楚楚的发病数和死亡数摆在那里,中国的国家信誉绝对是全球最高的(很可能没有之一),所以中国疫苗可以更加放心接种,这是大前提。印度曾经宣布他家灭活疫苗保护率达到110%,这是把避免传染给其他人的情况也算进去了,真是咖喱味十足啊。

所有疫苗的原理都一样,但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不同企业生产的疫苗,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会存在一些差异。不同的人,对疫苗特点的偏好也不一样。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到底哪一款疫苗是你的菜呢?

先看下面这个本文的精华表格,陶医生帮你分析各款疫苗的优缺点,网友自己点菜即可。如果看花眼了,也没关系,文章末尾有我的推荐。



整体上,中美俄英印,五个国家研发的疫苗包揽了全球正在大规模使用的COVID-19疫苗。

中国疫苗覆盖了3种技术路线,美国2种,俄英印都只有1种。中国的选择余地最大,能够研究不同技术路线疫苗的排列组合来应对变异病毒或延长保护期,优选出最佳方案,目前也正在这样做。

美国也可以排列组合,但不如中国灵活。俄英印都只有单苗,可以尝试不同剂量、不同间隔、不同剂次,但取得突破的可能性不大。

不同疫苗的差异,主要是不同技术路线引起的。相同技术路线下,不同企业的疫苗,也略有不同。在免费接种的情况下,陶医生认为疫苗的关键指标有5个:

关键指标1:接种剂次(越少越好,不折腾)

目前接种剂次最多的是重组蛋白疫苗(3剂),最少的是康希诺和强生的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阿斯利康和卫星5的腺病毒疫苗、所有灭活疫苗和mRNA疫苗都是接种2剂。

看起来,似乎是重组蛋白疫苗接种3剂最折腾。但是,陶医生要告诉各位接踵而至三个消息:

第一,辉瑞CEO明示,mRNA疫苗很可能需要在12个月内接种第3剂;

第二,钟南山院士明示,未来可能要定期打疫苗;

第三,阿联酋、巴林开始给接种过2剂灭活疫苗且满6个月者,接种第3剂,优先考虑老人或患有慢性病的弱势群体。



辉瑞CEO和钟南山院士的表态

根据陶医生对疫苗的深刻理解,结合种种迹象,我认为:中国目前对传入疫情仍然保持很强的防控能力,国内传播风险不大,所以暂时不会加强接种。但灭活疫苗2剂和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都不够保险,迟早都需要加强接种。何时加强,以及用哪种技术路线的疫苗加强,现在还不确定。所以,重组蛋白疫苗的第3剂,可以理解为提前加强免疫。

关键指标2:储运温度(越接近2~8℃越好)

中国所有疫苗的储运温度都是2~8℃(包括将来的mRNA疫苗),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冷链设备,也不容易因为冷链失温导致疫苗失效。

美国的两款mRNA疫苗都对储运温度要求很高,需要冷冻或深度冷冻。最近美国药监局放宽了辉瑞mRNA疫苗的温度要求(解冻、未稀释的疫苗可2~8℃存放≤1个月),但总体上这两款mRNA疫苗都比较娇贵,储运成本高。


关键指标3:效果(抗体比值或保护率越高越好)

效果是疫苗最关键的指标,但要拿到效果数据的难度很高。不同疫苗在研究效果时使用的试剂、方法、判断标准有差异,互相之间比较就需要很小心,否则很可能出现田忌赛马现象而误判。

陶医生把效果指标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和抗体(理论预防效果),一种是保护率(实际预防效果)。如果把与病毒的斗争看作一场战斗,中和抗体能让病毒失去感染能力,属于主战武器,保护率就是实际的杀伤效果。

通常来说,武器火力越猛,实际的杀伤效果就越好,但也不是必然如此,比如武器精良的国民党愣是干不过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



评价疫苗的效果,最好是直接看保护率,退而求其次可以看中和抗体。如果经过大量研究表明,中和抗体越高,保护率越高,那么用中和抗体代表保护率也可以接受。

mRNA疫苗的中和抗体和保护率,都是4条技术路线中最好的,陶医生认为其效果也最好。已经公布过保护率的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两者的保护率接近,但不如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尚未公布保护率,其中和抗体优于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但逊于mRNA疫苗。灭活疫苗的中和抗体整体最低,保护率和腺病毒载体疫苗相当,但不如mRNA疫苗。

效果综合评价: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灭活疫苗。

深圳康泰的灭活疫苗,其中和抗体明显高于其他几款灭活疫苗,有理由认为其保护率可能高于其他几款灭活疫苗。详见:最强灭活新冠疫苗:中和抗体是康复者的2.7倍,国内第一,全球第四

关于效果,还有两个情况要和大家交代一下。

(一)灭活疫苗对变异病毒可能有优势

面对越来越具有威胁的变异病毒,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邵一鸣专家前不久指出:世界其他国家的疫苗都只含有病毒S蛋白,我们的灭活疫苗里含有整个病毒,除了包含S蛋白,还有N蛋白、M蛋白等,所有其他蛋白都在灭活疫苗里,病毒S蛋白变异很快,但其他蛋白都非常保守,所以灭活疫苗可能有它的独特性。



陶医生同意上述观点,只是这种优势有待更多证据去证实。

原理上,活疫苗有点像散弹枪,杀伤面广,病毒变来变去,仍可能在灭活疫苗的杀伤半径内。但是,散弹枪的单颗弹药杀伤力不强也是个问题,前面提到多数灭活疫苗中和抗体最低,保护率不如mRNA疫苗也是事实。

(二)RBD疫苗可能很强大

COVID-19病毒攻击人体的关键性武器就是S蛋白,后者可以让病毒吸附在人体细胞表面,让病毒得以进入细胞内部,这才导致了感染。如果病毒没法附着在细胞表面,就无法实现感染。所以,全球绝大多数疫苗都针对S蛋白,灭活疫苗则还针对了病毒的其他蛋白。



然而,如果我们用放大镜看病毒S蛋白,就发现小小的、只含有1273个氨基酸的S蛋白上,还有一个更小的、只含有222个氨基酸的RBD蛋白,后者是S蛋白的命门所在,S蛋白能粘附人体细胞,全靠RBD蛋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如果把S蛋白理解为一把枪,那么RBD蛋白就是这把枪的撞针,把撞针废了,枪也就无用武之地了。所以,还有一种疫苗研发思路就是,针对RBD蛋白开发RBD疫苗。

S蛋白变异来变异去,很可能导致针对S蛋白的疫苗效果下降甚至失效。但是,RBD蛋白是S蛋白上的关键结构,很少变异,因为人体细胞上与RBD蛋白结合的受体不会变,RBD蛋白如果自己变了,就没法与受体结合,这不是自废武功么?所以,RBD疫苗很可能擒住病毒命门:病毒太难了,让RBD蛋白变异就是自杀,不让RBD蛋白变异就等着他杀——被疫苗杀。



国外的非灭活疫苗,几乎全部是S蛋白疫苗,在病毒大肆变异的情况下,其免疫变异病毒的能力堪忧。

国内的非灭活疫苗中,智飞龙科马重组蛋白疫苗是RBD二聚体疫苗,正在Ⅲ期临床试验的沃森生物mRNA疫苗也是RBD疫苗,还有多个在研的疫苗也都是RBD疫苗,包括:

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姜世勃教授团队和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黄忠研究员的基于抗体Fc链接的RBD二聚体疫苗

中山大学病毒所张辉教授团队的RBD纳米颗粒疫苗

军科院秦成峰教授的团队的基于RBD单体的mRNA疫苗

魏于全院士任董事长的威斯克公司开发的RBD重组蛋白疫苗

可以说,中国多个后浪疫苗选择了RBD路线,这和国外主流的S蛋白路线又形成了一种路线PK,为何中国那么多疫苗企业会不约而同做出这种选择呢?

那是因为中国及华人科学家一直在默默研究冠状病毒的特性以及疫苗开发的路径。人称"RBD疫苗之爷"的姜世勃(现为复旦大学的教授)和他的团队早在2004年在国际上首次报道RBD蛋白是构建高效SARS疫苗以及诱导高水平SARS中和抗体的关键成分。其后又在Cell 等一流期刊上发表了100多篇RBD相关的高水平论文。

前不久,姜教授在上海2021新冠疫苗全球研发峰会上做《研发高效广谱抗冠状病毒疫苗》的报告,分享了他对RBD蛋白与RBD疫苗的理解。陶医生现场聆听了姜教授的讲课,并有幸加了他的微信



姜教授在2021新冠疫苗全球研发峰会上做报告

从姜教授的报告以及与姜教授的微信交流中,陶医生有以下三个新知:

新知1,RBD疫苗具有广谱性

同属于β冠状病毒的SARS病毒、MERS病毒和新冠病毒,都有极为类似的RBD蛋白结构,因此RBD疫苗具有成为通用冠状病毒疫苗的潜质。



一种通用的β冠状病毒疫苗设计

http://t.cn/A6tD307r

新知2,RBD疫苗的中和抗体高

动物COVID-19疫苗免疫效果研究显示(下方的滑动图片),各种RBD疫苗在小鼠和猴子体内的中和抗体水平分别为512~14000和4200~10000(图1),其他技术路线疫苗的这两个数值分别为40~1500和40~256(图2),几乎比RBD疫苗低了一个数量级。

右滑发现更多…



图1:RBD疫苗基于小鼠和猴子研究的中和抗体值(高于图2的其他技术疫苗)

图2展示的疫苗几乎就是全球正在大规模使用的疫苗,前3个是北京生物、科兴中维和武汉生物的灭活疫苗、中间两个是康希诺和阿斯利康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基于S蛋白)、倒数第二第三是美国辉瑞与莫德纳的mRNA疫苗(基于S蛋白),最后一个是还没开始人体临床试验的美国Inovio的DNA疫苗(基于S蛋白)。

新知3,高浓度中和抗体有持久和广谱的优势

根据抗体自然衰减的规律,高浓度的中和抗体可以维持更长的保护期。由于RBD疫苗产生的中和抗体高于S蛋白疫苗,所以前者很可能相对长效。



来自姜世勃教授《研发高效广谱抗冠状病毒疫苗》报告

另外,中和抗体里含有少量广谱抗体,高浓度的中和抗体含有更多广谱抗体,对其他冠状病毒也有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相比S蛋白疫苗,RBD疫苗能产生高浓度中和抗体,所以其广谱性可能更好。



来自姜世勃教授《研发高效广谱抗冠状病毒疫苗》报告

关键指标4:安全性(不良反应越低越好)

陶医生辛辛苦苦整理了主流疫苗发布的临床试验数据,整合成下面这张表格。提醒大家注意表格中的土黄色单元格,表示这个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可以认为是疫苗不良反应,而不是巧合。



数据源:http://t.cn/A6ViZ2wF

整体来看,mRNA疫苗的不良事件报告率最高,且大多数高于安慰剂组;腺病毒载体疫苗仅次于mRNA疫苗,阿斯利康和强生的疫苗目前还有罕见血栓不良反应;重组蛋白疫苗的不良事件情况比前两者好很多,但Novavax由于采用了新型佐剂,所以某些不良事件率明显偏高;最安全的还是灭活疫苗。

看那么多不良事件报告率太累,陶医生才将其综合后用★级来直观展示其安全性,这才有了前面的那张技术与关键指标一览表。

关键指标5:产能(越高越能打上)

这个指标很简单,就不多解释了。目前,我国供应的主力是灭活疫苗,合计年产能超过60亿剂,这显然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准备的疫苗,而不是仅仅为中国人。其次是重组蛋白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合计还不到10亿剂。

复星医药将进口1亿剂辉瑞生产的mRNA疫苗,但内地尚未落实(香港计划采购750万剂,已供货200万剂)。沃森生物的mRNA疫苗车间已经开始建设,公布的年产能为1.2亿剂,5月初已在墨西哥开展Ⅲ期临床试验。

五大指标介绍完毕,陶医生的推荐意见如下:

1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首选重组蛋白疫苗,虽然多1剂,但选其他疫苗未来加强免疫1剂的可能性也很大。重组蛋白疫苗的中和抗体和安全性都相当不错,唯一的问题是产能还不太高,接种不到是大问题。

2 如果没有重组蛋白疫苗,但有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难以忍受发热/头痛/疲倦等常见不良反应者,选灭活疫苗最保险了;如果希望速战速决,愿意承受常见不良反应者,那就选只打1针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吧。灭活疫苗目前有4款疫苗,如果有深圳康泰,那就选这款中和抗体最高者。

3 内地暂时还没有mRNA疫苗,该技术的疫苗效果出众,但常见不良反应也最多,适合看重效果、不care接种后不适的人群。

4 如果没得选,有啥苗就接种啥,不要因为我的推荐而虚臂待苗。

要提醒一点:兰州生物、长春生物、成都生物等不生产COVID-19疫苗,它们只是替北京生物罐装,但信息系统里的疫苗生产企业会显示为这些企业,忽略即可。科兴中维的疫苗将来也可能委托灌装,也会出现类似问题,这里提前打个预防针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