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郭文彬





5月29日20时55分左右,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船太阳能帆板两翼顺利展开且工作正常,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模拟图。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此次发射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是中国空间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阶段的首艘飞船。天舟二号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合而成,总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最大起飞重量13.5吨,物资上行能力达6.9吨,载货比0.51,在轨寿命不小于1年,供电能力不小于2700瓦。具备全相位自主交会对接能力,可多次完成推进剂在轨补加。

五院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总指挥冯永介绍,此次天舟二号携带3名航天员3个月的消耗品、舱外航天服及平台物资,与核心舱进行对接;其在停靠空间站期间,将按计划开展多项在轨试验。



点火瞬间

五院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总设计师白明生介绍,天舟二号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飞船优化了平台设计,严格控制平台自身重量,最大程度提高货物运输能力;同时充分整合平台资源,满足空间站推进剂在轨补加、航天员驻留资源补给以及设备维修维护更换等不同种类货物运送需求;此外丰富了交会对接技术手段,实现全天候发射,入轨后可快速交会、全方位对接,形成空天应急快速响应能力,可以发挥平台在轨潜力,支持并配合空间站长期运行,开展空间科学试验,实现在轨综合应用。

为了打造出货物上行效率高、综合任务能力强的货运飞船,五院研制团队提出了货物装载/结构/热控一体化设计、高效率能量传输及立体信息网络互联技术方案,全面实现了推进剂在轨加注、货物运输、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载荷支持和在轨试验等功能。

作为货运飞船,运载能力自然是第一评估要素。据五院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雷剑宇介绍,目前世界上最大运载能力超过5吨的现役货运飞船只有两型,中国的天舟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虽然携带大量货物,但所有货物摆放十分规律,其货架看似与普通货架无异,其实所有的细节和构型都经过科学分析,中间留出通道,航天员可在货架中顺畅通行,拿取货物。

据悉,飞船此行的主线任务是把航天员和空间站所需的物资送上天,物资包括推进剂和货包两大类,运送航天员在空间站上所需的生活用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物资以及用于天和核心舱补加的推进剂。

在轨运行期间,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还将保障首批3名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驻留任务,并开展遥操作交会、前向对接口补加试验、机械臂转位试验等关键技术验证


天舟二号为何连续2次推迟发射?揭秘迟来9天的胜利


原标题:天舟二号为何连续2次推迟发射?揭秘迟来9天的胜利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 题:天舟二号为何连续2次推迟发射?揭秘迟来9天的胜利

  作者 郭超凯 刘莎莎

  5月29日20时55分,长征七号遥三火箭点亮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夜空,成功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送入太空。迟来9天的胜利,发射现场全体试验队员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原定于5月20日凌晨发射的天舟二号任务,为何会连续2次推迟发射?在过去9天的时间里,科研人员又是如何解决技术难题,最终不辱使命完成任务?



发射现场。骆云飞 摄

  一个异常一场硬仗

  5月19日晚上21时40分,距离长征七号遥三火箭发射不到3个小时,发射指控大厅中的数据信息显示:“一个压力值参数异常!”陡然间,发射大厅现场陷入一片寂静。

  偌大的火箭,庞大的系统,漏点在哪里?面对这一情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动力系统指挥邵业涛感慨:“我们的低温火箭又将经历一场严酷的考验。”

  火箭上天万万不可有半点闪失。彼时,火箭箭体已完成加注,尾舱内一直处于热氮气吹除的状态。这也意味着试验队员必须要带呼吸面罩进舱。

  随即,两名总装人员换好服装、戴好面罩,从50公分见方的舱门钻进了箭体。舱内一片漆黑,气体吹除的声音震耳欲聋,但他们无暇顾及密闭空间的憋闷和零下183℃的严寒,继续攀爬在箭体结构件上,仔细镇定地摸索着检漏点。

  “找到了!”两次核查后,问题暴露,但很快后方传来消息,这并不是元凶。5月19日晚上,距离发射预定时间还有不到2小时,型号领导一致决定:“推迟发射。”

  失落占据了试验队员的心情,大家感到“心凉了半截”。然而,众人更明白:这是指挥部经过慎重研究的结果,不让火箭带一丝隐患上天,这是铁的纪律,是底线,不可动摇。

  当天夜里,试验队员紧急部署,打起十二分精神,继续投入到紧张的排故中。5月20日,试验队员先后分4拨再次进舱排故,找到了新问题,并经过系列措施扭转局面。

  “又有希望了!”大家长吁一口气,精神抖擞迎接5月21日凌晨的发射。然而好事多磨,负8小时推进剂补加之后,异常再次出现,发射再度推迟。



发射现场。骆云飞 摄

  冰火两重天的坚守

  原定于5月20日凌晨的发射两度推迟,距离下一个发射窗口还有9天,火箭燃料两加两泄,高温高湿高盐雾之中,长征七号这枚“冰箭”要经历怎样的磨练?这注定是一场鏖战。

  事不宜迟,发射推迟后,型号队伍火速调整状态,重整旗鼓,倒排计划,开始为期4天的归零。为了进一步摸排故障,试验队员仍然要一批批进舱。舱内低温、憋闷,一名试验队员刚出舱便吐了一地。然而,没有人因此而退缩。连续48小时作业后,没有人喊苦、没有人叫累。

  长征七号火箭是名副其实的“冰箭”。火箭第一次推迟发射后,试验队员发现,箭体出现结冰现象。“火箭在大量的低温燃料加注后暴露这么长时间,这在我们航天史上是第一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211厂天津大火箭公司57车间副主任赵鸿飞介绍。

  5月的海南,酷暑难耐,室外温度36°,湿度达到了90%以上,冰箭之中,零下183℃的低温。“冰火两重天”考验着长征七号火箭,也考验着每一名试验队员。箭体上,氧箱前的短壳上,冰块一个接一个,大的足足有30-40厘米长,10厘米宽。队员们用现有工具小心翼翼地凿冰,还专门有人拿着兜子接冰,唯恐冰块伤到产品。

  这批天津大火箭的总装团队里,90后年轻人占90%以上。摸排故障期间,队员们眼睛里夹杂着红血丝,双腿起满了痱子,嘴上却说:“我们还能行。”为了赶时间、追进度,塔架下送来的绿豆汤,竟没有一个人来得及喝一口。

  这群“第一批见到火箭”、发射现场“最后一批撤岗”的火箭青年再次用实际行动续写了“后墙不倒”的铮铮誓言。



发射现场。郭文彬 摄

  “稳稳的成功”来敲门

  推迟发射是为了确保成功,而成功是唯一标准。面对火箭异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上下一盘棋,试验验证定位、归零计划、逆流程计划,型号办迅速反应,为后续工作有序开展打下基础。

  5月25日,归零工作接近尾声。5月26日,模拟发射演练;5月27日、28日,加注准备。5月29日火箭推进剂加注,当晚20时55分顺利发射。

  历时9天磨砺,长征七号遥三火箭顺利走完全部流程,最终实现了圆满成功,打赢了这场荣誉之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七号火箭型号总师程堂明说:“这是空间站建造承上启下的关键之战,我们的目标有且只有一个,我们追求的就是‘稳稳的成功’。”

  对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院长王小军表示,火箭连续2次推迟发射,3次准备发射,其间经历了推进剂全卸出,今天能够取得最终的发射胜利,这是研制队伍用短短7天艰苦卓绝的工作换来的。航天人在工作中坚持“严、慎、细、实”,也是在为胜利而战,为使命而战,为荣誉而战。



发射现场。郭文彬 摄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是中国空间站工程建造阶段的首艘飞船。本次任务将首次实现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交会对接,运送航天员在空间站上所需的生活用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物资以及用于天和核心舱补加的推进剂。随着天舟二号顺利发射升空,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正稳步推进。(完)


曾因技术原因叫停中国天舟二号成功发射 现场画面曝光
此前因故推迟发射的中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于北京时间5月29日20时55分成功发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5月19日曾发布的消息,计划于5月20日1时许发射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因技术原因推迟实施,发射时间另行确定。

针对天舟二号推迟发射的技术原因,中国官方并未详细提及,但有微博消息称,天舟二号由于工位喷淋系统出现问题而导致延迟发射。

对于天舟二号推迟发射,中国网友纷纷表示遗憾。在中国社交平台微博上,也有网友曝光了中国民众深夜等待天舟二号发射的场景。

此外,网传照片显示,其发射台前的标语由“自立自强、创新超越”更换为“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这一动态引发网友猜测,有网友担忧天舟二号发射任务“遇到棘手麻烦”,或再度推迟发射。

天舟二号此前因故推迟发射时间:

















据悉,天舟二号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及建造阶段首飞货运飞船。

按照任务规划,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将携带3名航天员消耗品、舱外航天服、平台物资与在轨运行的天和核心舱进行交会对接,为后续飞行任务和空间站进一步开展在轨建造奠定基础。



天舟二号发射成功,鱼香肉丝、宫爆鸡丁上太空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将迎来第一位“访客”——天舟二号货运飞船。

5月29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送入太空。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29日晚,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天舟二号进入预定轨道。随后,太阳能帆板两翼顺利展开且工作正常,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天和核心舱经过近30天的在轨运行等待后,将首次迎来货运飞船的到访,签收第一个太空“快递”。

那么,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向天和核心舱运送了什么物资?先透点风,根据计划,下个月3名航天员将乘坐飞船前往核心舱工作生活约3个月,他们的“衣、食、住、行”和工作的必备物资,是这次天舟二号“快递”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就有大家熟知且美味可口的中式美食,诸如鱼香肉丝、宫爆鸡丁等配菜。



天舟二号将携带3人3个月航天员消耗品、2套舱外航天服及平台物资。 本文图片均来自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放在空间站建设中也是适用的,在发射神舟载人飞船之前,也需要先向空间站发射货运飞船,将各种“粮草”提前送到,因此货运飞船也被很多人称为“太空快递员”。

与载人飞船主要执行航天员天地往返不同,货运飞船的主要任务有三个:一是为空间站上行运输和在轨存储、补给物资;二是为空间站存储和下行废弃物资并受控陨落于预定区域;三是配合空间站进行组合体轨道和姿态控制,协助开展适应货运飞船能力的空间应用和技术试验。那么,这次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向太空送了什么“快递”呢?

据悉,天舟二号将携带3人3个月航天员消耗品、2套舱外航天服及平台物资,与核心舱进行对接;其在停靠空间站期间,将按计划开展多项在轨试验。

根据空间站建设计划,下个月我国将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乘坐飞船前往核心舱。3名航天员要在核心舱工作生活约3个月的时间,因此要为他们备足各种物资,方便他们在太空里的“衣、食、住、行”和工作,此次天舟二号送去的“快递”里便有各种生活物资。

空间站的食物可谓太空一绝,让人隔空垂涎。我国的航天食品有不少传统中式菜品的身影,具有明显的中式特色。食物不仅有主副之分,讲究荤素搭配,更有独特的风味,甚至人人皆知的鱼香肉丝、宫爆鸡丁……都出现在航天员的美食列表里。

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必要装具。航天服主要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委员此前介绍: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执行太空出舱任务时穿着的,舱外航天服将航天器的很多功能浓缩到衣服上,这套服装分为6层,具有防辐射、防高低温、压力调整等作用,还具备生命保障系统。相比舱内航天服,舱外航天服重量一般有120多千克。



测试中的天舟二号。除了生活物资以外,天舟二号还带去了推进剂。在对接期间,天舟二号将为核心舱进行燃料加注与姿态控制。值得一提的是,天和核心舱推进系统实现了完全自主补加,不再需要地面指令干预或是航天员的辅助。

此外,天舟二号还将带去实验设备、实验资料等物资,等到神舟十二号飞船将航天员送至天和核心舱,再由航天员在轨取出并安装。至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后,天舟二号还会在太空表演一番“杂技”——与核心舱尾部对接口分离,自主机动至核心舱节点舱轴向对接口对接,进一步验证关键技术。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虽然携带大量货物,但所有货物摆放十分规律,其货架看似与普通货架无异,但所有的细节和构型都经过科学分析,中间留出通道,航天员可在货架中顺畅通行,拿取货物。

“货物千万件,安全第一件。”面对如此多的货物,如此繁杂的处理工作,空间站又将如何管理呢?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系统主任设计师杨胜指出,空间站将地面的物流技术也应用其中,借鉴国内物流先进的管理技术,航天员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便能获得货物的位置信息和产品信息,同时该系统对产品信息的库存数量还能做到动态掌控,让空间站货物一分一厘的变化都记录下来,从而确保航天员的工作生活更轻松便捷。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运货能力6.9吨

国际领先水平的“天舟”

货运飞船最早由载人飞船演变而来。上世纪70年代,美苏开始发射空间站,空间站物资补给起初都是由载人飞船负责,但这种人货混装的方式运送的物资比较有限,影响了空间站的物资补给。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最先在载人飞船基础上发展了货运飞船——“进步”号。该飞船也是世界上第一种货运飞船,由“联盟”载人飞船改进而来,可携带1.7-2.4吨左右的货物。“进步”号货运飞船不断改进,至今仍是国际空间站补给的主力。

国际空间站建成后,美国、欧空局和日本等也研制了货运飞船。至今,全世界已发射过约200艘货运飞船。

2017年4月20日,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首飞成功,当年9月22日,天舟一号在完成各项任务和拓展试验后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任务期间,天舟一号先后验证了空间站货物补给、推进剂在轨补加、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一系列重要关键技术,为我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和运营管理积累了重要经验。

天舟货运飞船由货物舱和推进舱两舱组成,采用型谱化、模块化设计思想开展平台构型和布局设计。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总指挥冯永介绍,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是空间站工程建造阶段的首艘飞船,其发射重量13.5吨,运货能力6.9吨,在轨寿命不小于1年,供电能力不小于2700瓦。



天舟二号模拟图。作为货运飞船,运载能力自然是第一评估要素。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雷剑宇介绍说,“目前世界上最大运载能力超过5吨的现役货运飞船只有两型,中国的天舟就是其中之一,天舟货运飞船的运载能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载货比是指货物重量占整个飞船的总重量的比例,是考核货运飞船的一个主要指标,载货比数值越高,说明飞船运载货物的效率越高。据悉,天舟货运飞船载货比达到了48%,居世界第一。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总设计师白明生介绍,天舟二号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其主要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6个方面:一是优化平台设计,严格控制平台自身重量,最大程度提高货物运输能力;二是充分整合平台资源,满足空间站推进剂在轨补加、航天员驻留资源补给以及设备维修维护更换等不同种类货物运送需求;三是丰富交会对接技术手段,实现全天候发射,入轨后可快速交会、全方位对接,形成空天应急快速响应能力;四是发挥平台在轨潜力,支持并配合空间站长期运行,开展空间科学试验,实现在轨综合应用;五是统筹平台设计,兼顾空间站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验证需求,为空间站研制尽可能多的扫除技术障碍;六是支撑现在,引领未来,标准方案与拓展方案集成设计,适应后续任务发展,一次设计、长期受益。


解码天舟二号“身体密码”:载重超6吨,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郭超凯)5月29日晚,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七号遥三火箭成功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是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首位“访客”。天舟二号长啥样?一次能运多少货物?与国际现役货运飞船相比性能如何?记者专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科技委主任解永春,解码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身体密码”。



图为发射现场。骆云飞 摄

载重超6吨,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此次任务,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将运送航天员在空间站上所需的生活用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物资以及用于天和核心舱补加的推进剂上天。

据介绍,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采用两舱构型,由全密封货物舱和推进舱组合而成,总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最大起飞重量13.5吨,在轨寿命不小于1年。此次任务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上行物资总重高达6.8吨,包括160余件大大小小的货包以及2吨的推进剂,占了整个货船重量的一半以上,载货比超过50%。

解永春表示,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运货量上来讲,天舟二号可以运6吨多的货物,而且具有快速交会对接的能力”。



图为发射现场。骆云飞 摄

“太空之吻”将再度上演

作为“太空快递员”,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将为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去推进剂、物资等物品。在发射升空后,天舟二号将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上演一出浪漫的“太空之吻”。解永春指出,两个航天器的快速交会对接也为后续的货物运送、航天员天地往返,提供了便利。

与天舟一号的快速交会对接相比,天舟二号的技术更进一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属于‘定制式’,那次任务做了很多关键技术验证。”解永春表示,如今已经步入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以后天舟货运飞船运送货物是类似“航班式”的常规化运营,因此天舟二号也从原来的“定制式”向“应用型”转变,在任务和功能上更加通用化。

值得一提的是,502所还为天舟二号货运飞船GNC系统增加了“全相位自主交会对接方案”。解永春解释道,常规的交会对接需要地面根据情况规划飞行轨迹,如今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增加了“全相位自主交会对接方案”,飞船可以根据自身的出发时刻、和空间站的距离不同,自主规划其飞行轨迹。这样一来,其飞行时间就可以大大缩短,达到快速交会对接的效果。



图为发射现场。骆云飞 摄

未来有望运送国际货物

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中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于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此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一定会有国外航天员参加中国航天飞行,在中国空间站上工作和生活”。这也让外界对天舟货运飞船未来是否会运送国际货物倍加期待。

对此,解永春表示,未来天舟货运飞船运送国际货物的可能性非常高。“天舟货运飞船是中国空间站运营阶段主要的货物运送航天器。未来,国际合作的一些仪器设备或试验设备完全可以通过天舟货运飞船运到空间站上,然后再进行在轨试验,这将对我们后续开展国际合作发挥重要作用。”

在轨运行期间,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将保障首批3名航天员完成为期3个月的驻留任务,并开展遥操作交会对接、前向对接口补加试验、机械臂转位试验等关键技术验证。“在完成任务后,后续天舟二号将带着空间站的废弃物返回地球,通过受控再入的方式在大气层中销毁。”解永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