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间长期佩戴口罩、多次洗手消毒已经给人们的皮肤健康带来困扰,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群认为自己皮肤状态相较疫情之前有变差。

近日“后疫情时代全国居民科学护肤习惯调研”的结果在广州举行的第十五届“5·25全国护肤日”主题峰会上进行了公布。大会执行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院长杨斌教授表示,科学佩戴口罩对于减少口罩脸来说很重要,如果皮肤出现了问题建议适当选用棉布口罩。此外不建议频繁洗脸,每天敷面膜其实并没有改变皮肤状态,而洗手后注重手部保湿也很重要。



此次《调研报告》由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携手人民网发起,选取了1万余名参与者展开了线上问卷调查,覆盖了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共回收问卷近万份,有效应答6641人次,其中参与调研的人数集中在18-40岁人群,超过80%为女性。该调研针对防疫期间长期佩戴口罩等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皮肤问题,收集了公众的反馈。杨斌教授从统计学及皮肤医学角度对我国居民在后疫情时期中的护肤观念和皮肤状况开展了专业分析,并从如何正确佩戴口罩、成人皮肤清洁指南和保湿产品的选择等方面为大众提供了针对性建议。



调研报告发布现场

戴口罩之前最好涂抹保湿乳

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有92.3%的人佩戴普通医用口罩,一个口罩大概佩戴两个小时左右的人数是最多的,大部分的人还是一天更换一个,而随着佩戴口罩的时间增加,出现粉刺脓疱、红斑水肿、瘙痒刺痛、干燥脱屑等皮肤问题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不仅如此,皮肤、眼睛甚至呼吸道的敏感问题都会随着口罩佩戴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有2.5%的人会出现刺痒、流泪等症状,皮肤瘙痒、泛红等面部敏感问题最为常见。



杨斌教授在解读调研报告

针对此类现象,杨斌教授认为可以采取佩戴棉布口罩来进行缓解。调研显示,以棉布口罩来作为对比,佩戴医用口罩或者海绵口罩,对皮肤状态的风险来说是高于棉布口罩的,普通的医用口罩的风险系数大概是达到OR2.4,OR值越大,风险更高,n95的大概在1.56,海绵口罩更高,因此棉布的口罩对于皮肤来说,它是相对比较安全和舒服的。

那么如何科学佩戴口罩呢?杨斌教授建议:“一是正确的佩戴口罩,由于佩戴口罩的时间越长,皮肤问题越多,因此当处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时,就可以尽量缩短口罩佩戴的时间。比如说如果有出汗等现象,我们就需要及时的擦干或者更换,还有就是在佩戴口罩之前最好涂一层保湿霜,尤其是戴鼻托等容易摩擦的部位。”

面膜没有那么神奇 洗脸次数过多越伤皮肤

调查显示,超半数的人每天选择使用洗面奶洗脸,37%的女性会使用卸妆产品+洗面奶洗脸,七成以上人群每天洗脸2-3次。但是,过度的面部清洁反而会增加皮肤负担,导致皮肤状态变差。据调查显示,洗脸次数过多是导致皮肤状态变差的危险因素!此外,有34.2%的人群选择使用保湿乳液进行保湿,28%的人使用水状保湿产品。



对此,杨斌教授表示,洗脸次数越多,特别是超过5次以后,皮肤状态会越来越差,OR系数是达到了1.28,建议不要过度洗脸,一天一至两次即可。至于居民保湿产品的使用,虽然大多数人选择使用乳液,但保湿霜更能有效减少皮肤问题的发生。还有就是使用面膜,其实对皮肤状态并没有太大改变,但是多敷面膜对皮肤亦无害。

关于大家关心的保湿产品的选择,调研报告建议要根据季节气候和皮肤类型选择保湿产品,在秋冬等气候干燥的季节,中性偏干或者干性皮肤就要选择含油脂较高的膏、霜剂产品护肤。在春末、夏季等炎热潮湿的季节,中性偏油性或油性皮肤就要避免使用有封闭作用的油性原料如凡士林、矿物油等,并且最好使用植物油等保湿产品,多使用水、凝霜、啫喱等含油脂较少的清爽产品,每日多涂两次以达到保湿效果。

仅三成居民洗手后会搽护手霜

在此次调研报告中,有42.5%的人群每日洗手4-6次,15.4%的人群每日洗手10次以上,而在洗手方式上,超过半数的人群选择用洗手液洗手,仅有15.7%的人群用清水洗手。但事实上,在疫情期间洗手次数增多后,大约有20%左右的人群手部问题加重了,并且与使用清水洗手的人相比,使用酒精、凝胶、洗手液的人群出现手部问题的概率会更大。尤为值得重视的是,仅有约30%左右的居民在洗手后有搽护手霜的习惯。



针对此类问题,杨斌教授建议:“我们针对不同肤质要采取不同的洗手方式,并且在洗手后要及时擦护手霜,选取一些安全性高,性能温和的保湿产品。” 调研报告还给出了成人皮肤清洁指南,主要是关于清洁的建议,要根据不同的肤质进行适当的护肤,像干中性的皮肤早晚一次用温水洁面即可。油性的皮肤可每天或者隔天使用洁面产品,洁面以皮肤不干燥为度,只有使用油彩化妆或防水化妆品才需要使用卸妆油。身体的清洁则通常每2-3天洗澡一次,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水温不宜过高。手部的清洁则用清水清洗即可,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建议使用消毒凝胶,并养成洗手后擦保湿霜的习惯。足部的护理则更为简单,每日清水清洗便足够,避免水温过高或者浸泡时间过长。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