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面中,稻穗金黄饱满、一片丰收景象的稻田中,91岁的袁隆平佝偻着背站着,稻杆高出他不少,袁隆平穿着衬衫,脖子上挂着“共和国勋章”,肩上搭了个毛巾,转过头看到一个青年学生手拿一株稻穗出现在稻田里。
青年手里的麦穗远远没有91岁的袁隆平背后的稻穗饱满,甚至还有点短小,但他右手夹着书本,背部挺直,坚定地望向远方,远处的山上,太阳刚刚升起,照得青年手里的麦穗也金灿灿的,看着青年,91岁的袁隆平露出了欣慰的神情。

网友们也被这一幕戳中,有网友表示,“年迈的他看着年轻的他,真的一辈子都在为一个理想一个信仰活着,一辈子都献给人民献给国家了”。@乌合麒麟 本人还点赞了这条评论。





袁隆平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
据新华网报道,1956年,为了响应国家“科学发展规划”,之前还在学校代教俄语的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几年时间,完全靠自己摸索经验的袁隆平发现水稻中有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并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第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为此,他两次自掏腰包,前往北京拜访育种学家鲍文奎。
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1981年,国务院将“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授予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欧美、日本等都在开展相关研究,但只有我们应用到了大面积生产中。”时至今日,袁隆平还清楚记得当时在接受奖项时说的话,“杂交水稻还有很大潜力,我会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了超级稻育种计划。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于2000年实现。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
去年7月,由袁隆平团队培育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早晚双季稻平均亩产突破1500公斤(3000斤),达到1530.76公斤。
袁隆平曾说,他一直有两个梦,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其实我这个梦想的实质,就是水稻高产梦,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米饭,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另一个梦,是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覆盖全球梦。
虽然,梦想早已实现,这位“麦田的守望者”一直停不下来。
去年,袁隆平团队在十地启动“海水稻”万亩片种植示范,10万亩“海水稻”平均亩产稳定超过400公斤。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昨天(22日),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一名网友在微博上写下“有些人,伟大到我们以为他们没有生老病死”戳中全国网友的泪点。
当日,有市民自发来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地,给袁隆平院士献上鲜花,送别袁隆平院士。
据潇湘晨报报道,在花束中间,还有市民送来三“束”水稻苗,水稻挺立在医院门口,寄托着一种别样的哀思。


对于这个画面,@共青团中央 表示:这是他留给人民的馈赠,也是人民为他饯行的礼物。

一些微博画手也用自己的方式悼念袁隆平。








(图自微博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