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高铁已经成为了我国走出的一张“金名片”,有许多外国人都对我国的高铁的运行速度、平稳程度交口称赞。

但没有一样东西能够博得所有人的喜欢,高铁也不例外,有一些人觉得我国高铁不如日本新干线,例如泰国人就普遍认为日本新干线质量更好,这也是导致我国和泰国的高铁合作项目总是一波三折的原因。

平心而论,我国的高铁技术虽然确实起步较晚,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的技术绝对是“青出于蓝”的,那么,为什么泰国人还会普遍认为我们的高铁不如日本的新干线呢?



引进国外技术,中国高铁大发展

如果在几十年前,说我们的高铁技术不如日本,那这也是一个事实,毕竟日本新干线是全球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营的高速铁路系统,其于1964年就已经投入运营,当时的时速就已经达到了200公里/小时,技术领先全球。

而我国却是从改开之后才正式开始探讨“要不要建设高速铁路”的问题,并且直到2003年铁道部才正式明确了我国高铁的发展路线,从这个方面来说,我国的高铁进度差了日本一大截。



但是,自从铁道部开始整体引进技术,并通过招标确定了中方与庞巴迪、川崎和阿尔斯通进行合作后,我国的高铁技术就迎来了跨越式的大发展。

毕竟在铁道部的招标要求中,我国要通过派人到外国企业进行学习、在外国技术指导下进行实践等手段不断提高国产化率,逐步采用国产零件替代进口零件,并将国产化率提高到70%,这一核心要求让我国企业快速掌握了世界先进的高铁制造技术与工艺,逐渐实现了核心部件和整车制造的本地化。



但这次招标只是一个基础,因为我国没有掌握控制算法、调试运行等核心设计能力,因此,自2008年之后,我国继续不断加强高铁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自主研制出了新一代时速350公里及以上的高速列车,这也是我国现在高铁的主力车型。

现在大家所乘坐的快速、平稳的高铁,正是我国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产品。

在自主创新的推动下,我国高铁技术已经逐步追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并且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获得了大量好评。现在,我国的高铁不仅能输出到亚洲、非洲的发展中国家,更能够输出到欧洲,走向更加发达的地区。

与此同时,日本新干线的发展随着日本经济发展的停滞陷入低谷,日本新干线的技术更新较慢,也没有大规模更新技术的需求,甚至还需要向我们购买“电子短波除颤技术”等高铁技术。在技术研发方面,中国南车在室内以轮轨技术实验出了605km/h的时速,已经开始领先于日本。

那么,既然我国高铁技术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泰国舆论还是认为中国高铁质量不如日本,泰国政府在引入首条高铁时、又会选择日本新干线呢?



日本技术深入泰国,质量好深入人心

首先一个原因,就是日本技术已经深入泰国数十年,泰国民众对于日本技术的质量有着可能堪称是盲目的信任。如果你去泰国旅行,可能会听导游说:“别看泰国街上这么多不同款式的车,但其实发动机等核心技术都是来自于几家日本企业,泰国自己只能制造车壳而已。”



这实际上代表了日本企业在泰国的深耕程度。在二战后,日本用“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方式对泰国进行所谓的“战争赔偿”、重新打开了与泰国之间的外交局面。

这种独特的赔偿方式,让日本企业迅速涌入泰国市场,丰田、本田、松下、五十铃等日本汽车企业在泰国发展已久,并且还带动了大量日本企业在泰国投资办厂,技术先进、质量上乘的日本企业和日本产品,在泰国民众间已经形成了非常良好的口碑。

这种已经深入人心的观念是非常难改变的。其实从某个角度上来说,我国一部分人也有着类似的认知。在国内,有不少人同样“盲目”崇拜所谓日本的“工匠精神”,认为日本产品天然质量更好、技术更先进,在购买产品时会追求所谓“原装进口”。

既然“日本技术更先进”的观念在我国都普遍存在,似乎在泰国存在也就不奇怪了。

放到高铁上来说,日本新干线一向标榜自己的“安全运营50年”,其质量、口碑在泰国深入人心,而我国高铁的运营时间较短、运营资历较浅,这也成为了我国高铁“走出去”的一大短板。



“世界工厂”声名在外,舆论抹黑从未停止

其次,泰国舆论会普遍认为中国高铁技术不如日本,不仅因为日本“技术好”深入人心,更因为我国“世界工厂”的声名在外,这同样是一种短期内很难转变的印象。



自从改开以来,我国依靠着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承接外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口大量廉价产品来换取外汇和经济、技术的发展,也就产生了诸如“8亿件衬衣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说法。

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尴尬时代,意味着我国只能向世界输出大量廉价的产品,也给中国制造扣上了“廉价”“技术含量低”“质量差”的帽子。即使到了现在,尽管我国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导致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向东南亚等地转移,我国的高新技术也不断发展,更多高科技技术和产品已经走向了世界。

但是因为我国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升级换代,加上我国的工业产业门类齐全、供应链密集和完善,我国依旧能够生产并向世界输出大量中低端产品,因而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似乎并没有什么改变。

除了一部分高科技技术之外,我国大量输出的产品还是类似的,而外国人很难感受到我们国内的技术升级,这也就导致了我们很难把“中国是世界工厂”这顶帽子从外国人心中摘掉。



而且,为了遏制中国崛起,西方媒体总是竭尽所能地对我们进行抹黑,想要把“中国产品等于廉价低质”的标签焊死在我们身上,这让我们更难扭转中国制造在世界心中的印象。

总的来说,在泰国民众的心中,日本产品技术先进、质量上乘,而中国则是向世界输出大量廉价产品的“世界工厂”,在这样的情况下,泰国人民会觉得我国高铁的技术不如日本,在泰国需要建高铁时,泰国人会更倾向于选择日本新干线。



日本在泰国深耕已久,泰国更亲日

当然,泰国人会更相信日本的高铁技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泰国人其实是更加亲日的,人类对于自己更亲近的人,当然也会付出更多的信任。



泰国和日本的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在二战时,泰国在1941年被日本占领后,就宣布加入轴心国,成为了日本的同盟,在战后日本又通过对泰投资和ODA贷款、资金捐助等行为,拉近了与泰国的关系。

在经济上,日本是泰国的第一大境外投资贡献国,2018年,日本投资占到了泰国年境外投资的39%,日本和泰国之间还有JTEPA协议,绝大部分日本出口至泰国的商品都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税收减免等。

在文化上,日本和泰国都是有皇室存在的国家,两国皇室之间一直交流密切。而且因为两国都存在皇室,使得日本和泰国民众对双方的社会文化基础和精神都有着充分的理解,泰国人对于日本企业家面对泰王的“谦恭”态度也十分满意,这更增加了泰国对于日本的好感。

而且,每年日本政府都会安排一定数量的泰国人前往日本留学,泰国留学生织起的人际关系网让泰国民众对于日本的好感更甚。除了留学之外,因为泰国公民可以免签证在日本停留15天,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泰国赴日本旅游的发展,也加强了两国之间的交流与联系,让泰国人对日本的好感日益增加。

在交流上,大约有30万日本人居住在泰国,曼谷有着各种各样的日本街、日本餐厅、日本超市等,日本也大力推广日本食品在泰国的发展,将日本食品运营成“健康”“干净”“新鲜”的代表,让日本食品成为了泰国人的“日常选择”。



而所谓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就像许多西方人会因为中国饮食而爱上中国一样,泰国人也是如此。

根据一份民意调查显示,约有98%的泰国人认为日本是一个对泰国友好的国家,这一数据几乎意味着泰国是世界上对日本好感最高的国家。

就这么看来,在这样多重的影响,泰国人会更倾向于日本和日本的高铁技术,最终将自己的第一条高铁线路交给日本,似乎也无可厚非。

但当然,其实最终中国高铁败给日本其实也并不是因为技术原因。



低息贷款打动人心,最终成败不在技术

当泰国希望修建曼谷到清迈的高铁时,中国、日本、德国都提交了建设和投资方案,最终泰国政府选择了日本,这其中固然有泰国舆论的成见、认为中国高铁技术不如日本值得信任的原因,但实际上最终的影响因素,是日本答应提供的低息贷款。

就泰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让泰国“全款”修建高铁是不太现实的,那么必定需要依靠外国贷款。在贷款方案上,我国提供的是2%以上利率的贷款,但日本提供的“软贷款”利率只有不到1.5%,还款期限还长,能够为泰国节省大量资金。

而且,日本的低息贷款早已深入泰国人心,泰国地铁就是通过这种低息贷款建设的,并且在泰国地铁站内还特地标明了相关信息,这让泰国人“低息贷款”一事印象深刻,对于日本的好感更甚。

泰国媒体也经常渲染“与中国提供的贷款利息相比,日本利率更低,因此日本才是泰国真正的朋友”“日本投资是来帮助泰国的,中国投资是来占泰国便宜”的等信息,在这种媒体的大力渲染下,当然民众也会更倾向于相信日本的高铁技术。



只不过,泰国忽略了这种低息贷款就意味着需要引进更多昂贵的日本设备,再加上项目建设和运营维护的费用,泰国需要支出更多资金,才能完成高铁项目的建设。

总而言之,泰国社会的上下都充满了对日本的好感,出于他们对日本产品质量的盲目信任、对中国产品的成见,以及对日本提供低息贷款的赞美,最终汇聚成了一种中国高铁不如日本的舆论氛围。

还有一些阴谋论者认为,是日本利用自己在泰国的影响力左右了泰国的舆论——就如同网传日本外务省每年有500亿经费花在影响中国舆论上一样,而且因为日本从19世纪以来就与泰国有着密切交流,日本想要影响泰国的舆论,将会比影响中国舆论更容易。

这种舆论最终影响了政府决策,让中国高铁在泰国败给日本新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