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千反田,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粉丝眼里,这张海报就是扬眉吐气的历史性物料。/央华版《如梦之梦》
在粉丝眼里,这张海报就是扬眉吐气的历史性物料。/央华版《如梦之梦》


从官宣开始,粉丝便抱着“和哥哥共处一室整整8小时”的信念冲向剧院官博评论区,争取扫厕所、拉幕布、送口罩、捡垃圾等不计回报的差事。


4月6日正式开票,上下本都以秒速售罄,其实往年抢不到票的也大有人在,只是今年特别多,能把抢不到这事儿生生顶上热搜。


有粉丝按到了有颜色的抢票按钮,以为终于能捡漏,几秒钟之后发现“有一种玩弄叫高兴尚早”。
有粉丝按到了有颜色的抢票按钮,以为终于能捡漏,几秒钟之后发现“有一种玩弄叫高兴尚早”。


4月22日武汉公益场首演结束,全网可见粉丝混杂着激动和酸楚的小作文,我从下班刷到睡前,都刷不到一条没有肖战的repo。


很多repo的情绪和甜宠剧情不相上下:“哄老婆谈恋爱哄孩子真的是又苏又搞笑!小动作超级苏,尤其是用他的手扶着女生的头,呜呜呜呜。”



这不是近距离探班现场吗?
这不是近距离探班现场吗?


还有一条摸不着头脑的热搜——“许晴肖战吻戏”。我能理解央华想借力热搜推广话剧,但还不至于让顾香兰C和5号病人B接吻吧?


即使是个借位接吻,都能一整晚停在热搜榜上。/《如梦之梦》宣传视频
即使是个借位接吻,都能一整晚停在热搜榜上。/《如梦之梦》宣传视频


出于好奇心,我和1300万粉丝蹲守了武汉公益场的谢幕特别直播,切入现场时掌声正酣,制作人程辉把真心话都替粉丝说了:“我觉得这不应该是他的顶点,是他的一个起点。”


按照粉圈的话语习惯,这句话可以翻译成“未来可期”。


倒下的口碑,交给话剧来扶


时间拉回到一年前,肖战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岌岌可危,“227”事件把他从小部分人的偶像变成大部分人的公敌,路人也许能对这事儿翻篇,但AO3不可能原谅肖战。


什么叫不可思议的“忠诚”?大概就是对哥哥虚拟形象的无条件维护,旁若无人地把一整个AO3网站掀了个底朝天,还波及了其他无辜的小众圈层。


打这起,小众文化圈就不怎么欢迎肖战粉丝,两拨人几乎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为了防止粉丝在评论区控评,各大戏剧bot的第一反应是拒绝所有和《如梦之梦》相关的投稿。/@武汉戏剧bot微博截图
为了防止粉丝在评论区控评,各大戏剧bot的第一反应是拒绝所有和《如梦之梦》相关的投稿。/@武汉戏剧bot微博截图


尽最大善意去理解,肖战这一次出演也许纯属艺术追求,但是这位耽改美男子哪里来的勇气,再一次正面迎击小众圈层?我们可以从内娱的不少前例中看出点端倪。


2019年,倪妮成为《幺幺洞捌》的首位女主角,1943年的上海女间谍和2019年的天才女作家,从场景到人设都延续了倪妮惯有的江南气质。


除了《金陵十三钗》,还真找不出比《幺幺洞捌》更能证明猫总演技与风情的作品了。/《幺幺洞捌》海报
除了《金陵十三钗》,还真找不出比《幺幺洞捌》更能证明猫总演技与风情的作品了。/《幺幺洞捌》海报


至少在观众眼里,有张艺谋的玉墨在前,她这个角色有迹可循、毫不违和。


从观众反馈来看,《幺幺洞捌》好评如潮,赖声川为她塑造了“貌艺双馨”的口碑,在一众演技扛打的谋女郎里,倪妮总算摆脱“街拍专业户”的揶揄,没让副业扯了后腿。


话剧可以赋予演员二次生命,前提是演员得先毫无保留地牺牲,包括档期、片酬和曝光。/《幺幺洞捌》剧照
话剧可以赋予演员二次生命,前提是演员得先毫无保留地牺牲,包括档期、片酬和曝光。/《幺幺洞捌》剧照


还有一种演员,道德翻车之后没办法再上荧幕,演技不知道往哪搁,剧场成为最稳妥的选择,比如翟天临。


2020年,翟天临主演的《弗兰肯斯坦》在北京开演,倚靠原著出色的故事设定,观众反馈几乎都是正面的。


翟天临是个好演员,这句话在互联网上不成立,但在话剧舞台上也许能行。/《弗兰肯斯坦》海报
翟天临是个好演员,这句话在互联网上不成立,但在话剧舞台上也许能行。/《弗兰肯斯坦》海报


和影视剧相比,话剧的优势在这时候完全凸显:


线下的观众一般都比较客气,当你看见一个真实的翟天临时,大概率不会刻薄地翻旧账、撕破脸、指着鼻子骂他怎么还好意思演,这种小剧场复出很少会遭到铺天盖地的攻击。


舞台没有弹幕,翟天临演了几分,观众就能感受到几分。/《弗兰肯斯坦》剧照
舞台没有弹幕,翟天临演了几分,观众就能感受到几分。/《弗兰肯斯坦》剧照


抛开翟天临的演技不谈,选择继续出演话剧这个行为本身就很博好感。坊间有一种偏见,话剧演员除了比影视剧演员靠谱,还自带淡泊名利的光环。


话剧《狂飙》里田汉的扮演者金世佳,在《我就是演员》中自我介绍,字里行间透着点和资本作对的劲儿:


“我叫金世佳,今年三十三岁,上海戏剧学院毕业,一个人生活在北京,没有车,没有房,没有固定收入。”


2016年《狂飙》谢幕,他站在台上说:“一诚可以抵万恶,我们不能因为当下流行而去谄媚它,也不能因为年代久远而去轻蔑它,戏是妄语,我却认真,田汉如此,我亦如是。”


这要放在几年前的《爱情公寓》时代,陆展博是说不出这番话的。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金世佳2018年演完《狂飙》之后,在微博上发了这句话。/《狂飙》幕后记录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金世佳2018年演完《狂飙》之后,在微博上发了这句话。/《狂飙》幕后记录


剧场就是这样一个避风港,只要台上功夫过关,就能在观众心里实打实地留下痕迹,什么争议、瓶颈、标签都会在那两三个小时里烟消云散。


所以,无论肖战这一次属于艺术追求还是商业玩票,都得拿出真本事,才算没辜负所有放弃抢票的剧迷。


要知道,还有很多收入远不如肖战、一天领50块钱排练费的专业话剧演员,在用苦行僧似的生活,为话剧艺术续柴火。


即便清贫,刘晓晔还是很明确艺人和商人的界限:“不太愿意求人来看戏,他让我心里的骄傲劲儿一下折了。”/《戏剧新生活》
即便清贫,刘晓晔还是很明确艺人和商人的界限:“不太愿意求人来看戏,他让我心里的骄傲劲儿一下折了。”/《戏剧新生活》


月亮还是六便士?在话剧圈根本不是选择题


长久以来话剧舞台被认为是演员的试金石,它考验着他们的耐心、毅力、临场反应和对角色的诠释能力。


“非常林奕华”是香港很有知名度的一个剧团,从1991年演到今天,仍然对赚钱没有底气。导演林奕华在诚品的一次演讲中,被问到“月亮与六便士”这类问题时,直言做戏是养不起自己的。


今年的《戏剧新生活》,把话剧演员放进了真人秀游戏里,从第一集开始便抛出文艺青年的大哉问:“戏剧能不能赚钱?”


从第一集到最后结束,这个问题都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至少在中国,戏剧还谈不上赚钱。/《戏剧新生活》
从第一集到最后结束,这个问题都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至少在中国,戏剧还谈不上赚钱。/《戏剧新生活》


刘添祺演出一场200块钱,排练费50块钱,要不是戏剧节得奖,他赚的钱还没法让自己吃饱;刘晓晔43岁存款只有2万,“多的钱没有,但是能活着”。


吴彼直接反问:“挣多少才算挣钱?挣大钱还是活着?”他六岁学唱歌,九岁进戏班子,最后不能只落一活着。


争执不下时,老师们突然发现,“戏剧能不能赚钱”这一问题根本就是个伪命题。/《戏剧新生活》
争执不下时,老师们突然发现,“戏剧能不能赚钱”这一问题根本就是个伪命题。/《戏剧新生活》


总而言之,这里没有一个人可以单靠演话剧挣钱,他们是社会上少有的、以副业奶主业的成年人。


在这一季节目最后,吴彼导了一出戏——《一座剧院》,主角是四处演戏的小丑。


为了建一座剧院,年去年来来去忙,到头来还是为商人做了嫁衣裳,成为商业街的空噱头。这不该是一个小丑、一名戏剧人的结局。/《戏剧新生活》
为了建一座剧院,年去年来来去忙,到头来还是为商人做了嫁衣裳,成为商业街的空噱头。这不该是一个小丑、一名戏剧人的结局。/《戏剧新生活》


演一场《哈姆雷特》10块钱、一场《李尔王》5块钱、《红玫瑰与白玫瑰》1块钱……演到近乎绝望时,他开始到酒吧卖唱,一首歌祝王姐生日快乐即刻到账100元,给大哥表演杂技一次1000元。


为了大哥高兴,眼皮子生拔酒瓶盖。/《戏剧新生活》
为了大哥高兴,眼皮子生拔酒瓶盖。/《戏剧新生活》


这情节并不夸张,真实生活里他们的确卖过1块钱的话剧票,《巴西》这么好的作品也抵不过一杯珍珠奶茶,改天丁一滕抱着尤克里里去酒吧卖唱,大哥扫码一付就是3888。


最怕的就是这种故事,明明以为是戏剧效果,偏偏背后全是写实。陈鲁豫曾经为金士杰的“低调”抱不平:


“你演一个舞台剧再牛再厉害,演几个月或者几年,可能都不如我这节目一晚上的观众多。”


进剧场的始终是小众,它不像电视选台,你必须专程走来,用一个晚上坐在陌生的人海当中,观看一场没有倍速的表演。/《鲁豫有约》
进剧场的始终是小众,它不像电视选台,你必须专程走来,用一个晚上坐在陌生的人海当中,观看一场没有倍速的表演。/《鲁豫有约》


话剧就是有这种天然的障碍,它不可拷贝,无法像电影一样裂变,每一场表演都依赖演员亲自重现,剧场中回旋的空气只能停留在剧场,无法传输给视频网站。


还有一个根本的障碍,就是话剧不会给你爆米花电影那样的刺激。


《恋爱的犀牛》曾在大学校园巡演,离谢幕还有一个小时,余光就能瞥见几个身影挺直腰杆离场;等结束的场灯亮起,小情侣再没憋住一腔的牢骚:“早知道看电影去了。”


这是话剧最委屈的地方,台上落花有意,台下流水无情。


这是一台话剧,还是一场粉丝见面会?


其实,没人上来就会为《等待戈多》热泪盈眶,凡事都有个过程,包括看话剧。梁文道有一段话,可以用来解释这种“欣赏”的循序渐进:


“伪文青也没什么不好,拿本书在地铁上装酷,即便没看懂它是怎么回事,这个姿势至少能让你盯着它,多少看进去几行,久了是可以成为真文青的。”


从膜拜山本耀司的衣服,到正儿八经读萨特,也没想象中那么不可逾越、那么遥远。/《圆桌派》
从膜拜山本耀司的衣服,到正儿八经读萨特,也没想象中那么不可逾越、那么遥远。/《圆桌派》


所以,看话剧这件事,把观众带进场是第一步。


2014年《如梦之梦》在内地首演,赖声川请李宇春饰演医生小梅,爆满的票房把他吓了一跳:


“我总以为你是看过很多戏之后,才知道《如梦之梦》很多手法是怎么样的,但是居然这次有这么多第一次进剧场的观众。我感觉到一个理由,它的名字叫李宇春。”


制作人王可然的观点很明确:资本是话剧的滋养品,它代表观众对演员的需求,和创作者本身的艺术修养是并驾齐驱的。/《如梦之梦》幕后纪录
制作人王可然的观点很明确:资本是话剧的滋养品,它代表观众对演员的需求,和创作者本身的艺术修养是并驾齐驱的。/《如梦之梦》幕后纪录


近几年有类似效果的,还有摇滚乐队。2019年,米未破天荒说服了一群乐队上综艺节目,在互联网掀起乐队狂潮,从不接触乐队的流行音乐消费者们冲向音乐节,为摇滚氪金。


在2019年夏天的综艺市场里,乐队是绝对胜出的,从来没有一个小众圈层可以像它这么利索,抢夺了互联网一整季的注意力。/《乐队的夏天》
在2019年夏天的综艺市场里,乐队是绝对胜出的,从来没有一个小众圈层可以像它这么利索,抢夺了互联网一整季的注意力。/《乐队的夏天》


是的,小众文化需要欣赏者,一方面是为填饱肚子,另一方面是为了文化艺术的百花齐放、再向前一步。


过去京剧市场几十年高潮,第一个要感谢的是票友,当时每个角儿身边都有一个突出的欣赏者,余叔岩先生有张伯驹,梅兰芳先生有齐如山,台下成规模的票友,一步一步把京剧捧成人民的国粹。


没有那成规模的票友,没有那些个大知识分子,京剧和京剧演员不会走上那么长远的艺术道路。/《梅兰芳》
没有那成规模的票友,没有那些个大知识分子,京剧和京剧演员不会走上那么长远的艺术道路。/《梅兰芳》


话剧、摇滚、动漫、脱口秀都得对市场怀点希望,培养门外汉的欣赏趣味,因为最终总有那么一群新人会把小众文化当回事,正儿八经爱好起来。


但市场化不等于讨好观众,不等于放弃个性,这是铁一般的规则,要不然百花齐放的文化艺术渐渐玩成了百花齐放的大众娱乐。


表演类艺术尤其危险。比如陕西人艺的《白鹿原》,舞台感染力几乎满分,唯独鹿兆海发现灵灵变成嫂子的那个过程,个人感觉表演得像一出小品。


娱乐最大的优点是让大伙儿高兴,最大的缺点是光知道让大伙儿高兴了。/《大云时堂》
娱乐最大的优点是让大伙儿高兴,最大的缺点是光知道让大伙儿高兴了。/《大云时堂》


这是故意逗哏还是无心插柳?是纯粹娱乐还是为了讽刺?导演的创作意图很有必要搞清楚,因为从结果来看,剧场反应非常快乐,观众几乎忘记这三角关系中其实有着巨大的感情冲击。


话剧和幽默不一定对立,但话剧和娱乐一定是站在不同立场上的,情绪不能永远占据上风。


而粉丝对娱乐明星的那种深情,就过于上头了——只有鼓励,没有批评;只有爱慕,没有角度。


台上演得不好票友一看就懂,直接在台下喝倒彩,但我们无法想象粉丝在偶像面前垮脸:“演得这是嘛呀!”/《梅兰芳》
台上演得不好票友一看就懂,直接在台下喝倒彩,但我们无法想象粉丝在偶像面前垮脸:“演得这是嘛呀!”/《梅兰芳》


这就是为什么《如梦之梦》选择肖战,让很多剧迷瞬间提不起劲来。


整个#如梦之梦首演#的话题下面,聊的都是肖战,范围不出于肖战的口播、肖战的吻戏、肖战的台词、肖战的演技。


粉丝要么不爱,爱起来覆水难收,走哪儿淹哪儿,原来各持己见的礁石都被淹没了,互联网上只有一种声音:“啊啊啊啊!”“绝到离谱!”“台词感染力特别强!”



比较冷静的repo长这样,不冷静的满屏都是感叹号、awsl和无数个流泪的表情包。
比较冷静的repo长这样,不冷静的满屏都是感叹号、awsl和无数个流泪的表情包。


首演热度是挺持久的,但是当舆论场上没有舆论时,首先得反省一句——这热度它健康吗?可持续发展吗?


1979年,靠做苦力养活自己的金士杰创立了剧坊,取名兰陵,即便自导自演的《荷珠新配》在整个荒芜的台湾戏剧界一鸣惊人,舞台剧也仍旧不会给他日薪208万的生活。


“我没有时间赚钱,因为我在忙着想对这个世界有点帮助的可能性,我天天在想剧本,或者要怎么去雕琢那个角色,像个苦命的哲学家一样,苦苦思索一些摸不着的事。我的穷,是这个世界欠了我的。”


话剧演员大多很有性格,却又整日像个最没脾气的黄牛,任劳任怨地耕耘着舞台上这一亩三分地。/《鲁豫有约》
话剧演员大多很有性格,却又整日像个最没脾气的黄牛,任劳任怨地耕耘着舞台上这一亩三分地。/《鲁豫有约》


25岁的金士杰用食不果腹的日子养活了戏剧,靠一场一场的演出赚取了名声,当年愤世嫉俗的他绝对想不到,如今有多少人想用话剧来洗牌,打造名声。


话剧加流量,用王朔的一句话来总结:“我不知道这是一个偶遇,还是一个代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千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