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巴以冲突中,最令人震撼的是以色列使用精确制导炸弹,通过打击高层建筑特定部分,如同定向爆破般地炸倒整栋建筑。而且,在“拆楼”前,还事先给楼内人员打电话要求撤离。这被一些西方媒体渲染为大量降低附带损伤。不过,在媒体上频繁出现的“斩首”“拆楼”“敲楼顶”、炸地道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些战术在实现对巴勒斯坦人肉体上消灭、精神上震慑的同时,真的可以像西方媒体的报道的那样,降低附带损伤吗?

首先,老刘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巴以冲突这一几乎和中国搭不上边的国际新闻近日出现一个让中国网友很关注的点,那就是中国商业卫星吉林一号通过对加沙地带多个位置遭空袭前和空袭后的“在轨目击”,发现战火导致加沙地带的多个建筑被毁(微信公众号吉林一号16日发布)。

比如下图为吉林一号卫星分别与2020年12月11日(轰炸前)和2021年5月14日(轰炸后)拍摄的加沙地带相同地点卫星影像。对比两张卫星影像可以发现,在巴以冲突期间,加沙地带的一栋多层建筑—哈纳迪塔(Hanadi Tower)被摧毁。



下图为吉林一号卫星分别与2020年12月11日(轰炸前)和2021年5月14日(轰炸后)拍摄的加沙地带又一处高层建筑卫星影像。通过对比两张卫星影像,可以明显地看出该高层建筑被摧毁前后发生的变化。



下图为吉林一号卫星分别于2021年04月06日(轰炸前)和2021年05月14日(轰炸后)拍摄的阿什克隆市发电站油罐区的卫星影像。对比两张卫星影像可以明显发现油罐被轰炸后的痕迹。



当然中国商业遥感卫星也拍摄到了哈马斯火箭弹对以色列打击造成的损害,但与巴方动辄房倒屋塌的景象相比,以方的损失要小得多。老刘希望中国的官方和半官方或者商用的遥感卫星可以多多关注国际热点区的最新动态,因为这些卫星图片其实也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只有这类没有意识形态偏见与站队的服务产品越多,可能对于地区局势的稳定也会带来一定的正向帮助。

说完中国商业遥感卫星拍摄到的巴以冲突的画面,再回到有关技战术层面的画面上来。老刘在和国内军事专家交流时得到的结论是,以军拆楼不是降低附带损伤,而是扩大附带损伤。专家认为,以色列至少对部分楼内特定目标,是具备精确直接打击能力的。但以色列方面选择炸弹拆楼,主要是为了惩罚那些支持反以武装的人,并且打算“以儆效尤”。

中国军事专家表示,对于位于这些建筑高层的房间,以色列可以使用俗称钻地弹、带有侵彻战斗部的激光制导炸弹或卫星制导炸弹实施打击。这些炸弹穿透力强,带有智能引信,根据冲击变化情况,可以在指定楼层爆炸。当然,如果是位于中底层的房间,这种钻地弹可能会因为穿透力受限,以侵彻路径的不确定性,导致打击效果不好。但以色列方面也可选择使用防区外发射的电视/红外制导导弹的方式,实施精确打击。

而以色列方面却在一些情况下选择“拆掉”整座楼,这种方式对炸弹命中点选择、投弹路径规划,都需要进行更为精确的计算,并需要更为全面的情报支持和建筑学相关技术,并不比上述方式更简单。这种拆楼显然是一种报复性、威慑性的行动,实际上是把惩罚扩大化,旨在威慑、恐吓反以色列武装的支持者。

一些西方媒体都把以色列方面事先打电话,并使用无装药或低当量弹药进行警告性打击的所谓“敲屋顶”战术,认为是降低附带损伤,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手段。但如果是减少附带损伤,肯定是以精确打击特定房间方式进行。由此来看,降低附带损伤,并不是以色列首先考虑的问题。

老刘发现,除了拆楼,以色列军方还多次实施“斩首行动”,使用导弹对哈马斯武装的领导人进行定点清除。这种定点清除战术几乎是以色列发明的,但值得关注的是,这次以色列军方在“斩首行动”使用了所谓的“飞刀地狱火”,实现了真正的斩首。这种导弹也是打着降低附带损伤的名号,但本质是以此打击瓦解反以武装的士气。

这种AGM-114R9X“飞刀地狱火”是在AGM-114“地狱火”的基础上改进研制,取消了爆炸性的战斗部,代之以多片可弹开的锋利金属“刀片”,依靠命中目标时的动能斩杀目标。这种导弹使用激光半主动制导方式或毫米波雷达制导方式,制导精度高,可以精确命中行驶中的轿车。这种导弹的“刀片”几乎可以将人体切碎,现场惨不忍睹,使用方实际上是想以这种效果达到震慑目的。

美以经常宣传,使用这类导弹是为了减少附带损伤,也就是减少无辜人员的伤亡,以利于在街头使用导弹进行定点清除。但实际上,美国搞了那么多战争,死在美制武器下的无辜者不计其数,美国也没有进行过赔偿道歉。所谓降低附带损伤,多数只是美国人的宣传。以这种特殊的导弹,用残忍的方式去消灭对手,杀一儆百,恐怕才是这种刀片导弹的主要目的。

地道、地下工事以其隐蔽、坚固的特征,成为以往弱势一方对抗空袭的重要手段之一。哈马斯也在之前充分利用地道与以色列周旋。2014年时,哈马斯就曾利用地道运送武器进入以色列,伏击以色列国防军。但在最近的巴以冲突中,以色列摧毁了大量巴勒斯坦地道,并消灭有生力量。同时,也试图用这种方式,给哈马斯营造一种藏在哪里都可能被找到的恐怖氛围。

在高技术空袭兵器面前,特别是钻地炸弹面前,巴勒斯坦方面的简易地道已经很难抗住轰炸。通过使用钻地弹和智能引信,炸弹可以在地道内部的密闭空间内爆炸,对地道内的人员造成巨大杀伤。

实际上,地道的优势在于隐蔽性,特别是巴勒斯坦方面的地道,有的本身比较窄,有一些还在建筑物下方,很难被外界发现。以色列方面通过空中的技术侦察手段难以对这些地道进行探测。以色列方面也使用了不少方法来防哈马斯方面把地道挖到以色列境内。而在这次冲突中,以色列多次对巴勒斯坦的地道群进行打击,取得一定效果。这反映出以色列在人力情报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包括进行精确“斩首”以及“拆楼”,都离不开在巴勒斯坦境内的以色列情报人员。这种精准情报保障,确保了以色列方面空袭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