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唐朝,随着黄色成为了天子的象征色后,便禁止民间使用黄色:
“自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
然而,往日里遥不可攀的颜色,在如今却成了“淫秽文化”的代名词。
《黄杂志》
追本溯源,“黄色”指代色情这种观念,属于上世纪西方文化的舶来品。
在20世纪之前,在英语中,对于少儿不宜电影的统称为“BLUE FILM”。
随着1894年,英国一家《黄杂志》的创刊,这是一个集合各种“颓废派”的小说家、诗人、散文家、画家等,以隐晦的色情意味为主体的刊物。
第二年,极负盛名作家王尔德因同性恋罪名被捕入狱,当时媒体称,逮捕他时,王尔德腋下还夹了一本《黄杂志》。
于是,当时人便将“yellowback”与低俗联系到了一起。
“黄色新闻”
此后,纽约的《世界报》与《日报》就发行量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为博得读者眼球,《世界报》刊登了以迎合读者猎奇心态为主的连环漫画《黄色小子》,其内容空洞,但重在内容“刺激”。
《日报》也不甘其后,采用大量图片、连环画的方式吸引读者。
这段八仙过海的时期,在当时被称为“黄色新闻”时期。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东方,尝试着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也将“黄色”这个概念引入到了中国。
西为中用
早在1914年,《东方杂志》就以批评的论调评价西方媒体:
“美报固有一大缺点……即置重兴味轻视事实是也。此种恶风,行之已久,今可谓达于其极。阅报者即对于实事,常疑美报为虚中构造,是非受黄色纸之反动。”
这里的黄色纸指的就是那些刊载捏造不实报道,以迎合读者趣味的不良报刊。
1924年的《国闻周报》,便对“黄色新闻”进行了明确的定性,认为黄色新闻就是那些,编辑为了达到动人耳目、惊人闻听的目的,而进行可以包装,挑选的新闻,所谓动人耳目“不外乎各地暗杀、抢劫、离婚、苟合之事”。
可见,此时的“黄色”指代的只是吸引眼球的文化内容,并没有针对某一领域。
桃色花边
1939年《乐祸篇》中谈及上海色情文化时,提出那些刊登淫文秽词、猥亵文字的小报,以男女暧昧关系为主题,各种“桃色”、“花边”内容,是在“给黄色新闻做材料”。
此时,也仅仅是将“桃色”、“花边”涵盖至“黄色新闻”中。
时间到了40年代,“黄色”文化开始弯道加速,其“色情”意味的主导含义迅速被确立。
在这一时期的坊间,人们在谈论“黄色新闻”之时,喜欢将其与“诲盗诲淫”这类的词联系到一起,报刊杂志在介绍这类新闻时,也都是社会中各种猥亵、卑鄙之事。
时人评价当时的“黄色新闻”:“社会之淫乱盗窃,报纸加以宣传后,使淫乱盗窃者技术越发高超。”
“蔚然成风”
1948年,在一篇名为《论“黄色”文学》时论中提出“黄色文学是与这靡废时代结着血肉因缘的……诱惑坠落,赋予人生一种淫乐之感,要求坠落企图压迫正义退出现实而自毙。”
届时的人们刚从抗战的阴影中走出来,逐渐产生了享乐意识。
低级趣味的文化内容再度风靡,源自于当时的人普遍认为抗战胜利,就可以回到往日糜烂的生活了。
在此时,这股淫秽色情泛滥、享乐至上的社会风气,被冠以了西方淫秽低俗意味的“黄色”之名,在当时“蔚然成风”,直到后来新中国的成立。